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中药
  • 8篇药物
  • 7篇药物临床
  • 6篇药物临床试验
  • 4篇新药
  • 4篇药疗
  • 4篇药疗法
  • 3篇中药新药
  • 3篇中医
  • 2篇新药研发
  • 2篇学理
  • 2篇循证
  • 2篇循证医学
  • 2篇循证医学理念
  • 2篇医药疗法
  • 2篇中药疗法
  • 2篇中药临床
  • 2篇中药临床研究
  • 2篇中药新药研发
  • 2篇中医药

机构

  • 27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江苏省中医院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天津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江苏康缘药业...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27篇杜彦萍
  • 24篇杨忠奇
  • 12篇汪朝晖
  • 10篇冼绍祥
  • 8篇唐雅琴
  • 7篇黄可儿
  • 5篇元唯安
  • 4篇张磊
  • 4篇胡思源
  • 4篇高蕊
  • 4篇邹冲
  • 3篇袁天慧
  • 3篇黄习文
  • 3篇凌燕
  • 2篇张惠臣
  • 2篇柳于介
  • 2篇丁红
  • 2篇赵艳玲
  • 1篇谢雁鸣
  • 1篇王志飞

传媒

  • 8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华医学科研...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2009年“...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1
  • 6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中药人用经验资料收集、数据质量与证据形成被引量:26
2021年
收集和总结人用经验资料,形成高质量数据和可用于评价的证据是中药人用经验研究关键环节。该文论述人用经验资料收集、整理和总结,指出人用经验收集应围绕中药新药处方来源展开,基于辩证思维、用药经验、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收集内容包括处方、工艺、临床定位与适用人群、疗效数据和安全性数据等;收集方法包括访谈、临床资料总结和数据挖掘等。基于人用经验资料形成的人用经验数据作为药品注册资料时,要保证数据来源的合法、合规,知识产权归属清晰;数据来源须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为避免利益冲突宜委托独立的第三方进行数据分析;制定人用经验数据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数据可溯源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避免数据偏倚;人用经验数据应包括准确的临床定位与适用人群、公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关键数据。形成人用经验数据后,要制定人用经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划,通过严格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临床解读,从而产生可用于评价的人用经验证据。
杨忠奇唐雅琴汤慧敏杜彦萍李博唐健元邹冲元唯安张磊丁红赵艳玲
指导中药新药研发的理论思考被引量:11
2021年
该文提出中药新药研发应基于中医临床价值观,阐述了中药新药多元临床价值如治疗作用、辅助治疗作用、改善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未病等,从而拓宽中药新药临床适应症。指出中医临床价值观决定中药新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从而构建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新药临床评价体系;提出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去发现中药新药临床价值,注重中医药的理论创新;药物临床价值没有大小之分,关键在于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中药新药研发忽视中医药理论指导,单纯依赖动物实验数据可能导致临床试验失败。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不同,总结中医核心病机是进行中药新药开发的基础,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总结疾病病机,同时鼓励应用现代医学方法明确疾病诊断。针对中药新药研发特点,提出要重视人用经验的支撑作用,阐述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技术要点,提倡证候评价使用客观化指标、选用合适量表和制定合理疗程。在中药新药研发中不仅需要关注现代医学安全性指标,也应观察中医证型演变和特异性中医症状变化。
杨忠奇汤慧敏唐雅琴杜彦萍元唯安李博邹冲唐健元高蕊胡思源张磊
关键词:中药新药核心病机
我国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发展概述被引量:10
2021年
该文介绍涉及药物临床试验相关法规,指出随着药品监管法规和技术进步,临床试验成为中药新药研发重要环节。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必须遵循《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要求和伦理学要求;针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特殊性,我国构建了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体系,开展中医药研究伦理审查认证。为指导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开展,相关部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指导系列原则,构建了中药新药评审体系和开展临床试验技术要求。为开展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从1983年开始建立"国家临床药理基地",目前已有96家中医院成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32家中医院建有Ⅰ期病房,能够满足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开展。在长期实践中技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研究经验和技术力量得到显著提升,大批专家成为我国中医临床研究中坚力量。简述了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主要特点,指出要重视风险、受益评估,重视人用经验选择科学、客观、合适的有效性指标,做好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鼓励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采用电子化手段。通过分析近五年全国中药临床试验情况,指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活跃度不高,中药新药创新能力不足,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投入不足,各方面能力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开展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对中药产业升级和产生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工作,以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杨忠奇唐雅琴杜彦萍汤慧敏张磊高蕊胡思源唐健元元唯安
关键词:中药新药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瘀血阻络证)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评价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40例乳腺增生病(瘀血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试验组口服桂枝茯苓胶囊,5粒/次(含桂枝茯苓模拟剂胶囊2粒),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乳癖消胶囊,5粒/次,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情况,并作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4.07%,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主症积分下降比较,试验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瘀血阻络证)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汪朝晖杜彦萍黄习文杨忠奇杨海燕柳于介冼绍祥
关键词:瘀血阻络证
开展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对医疗机构的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开展国际多中心新药临床试验有助于提高我国临床研究水平,发展我国的新药研发事业,而且对医疗机构自身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保证GCP原则的严格执行,规范医院伦理建设,提高医院的临床科研水平,有利于人才建设和学科发展,增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展现医院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对医疗机构的意义。
杜彦萍汪朝晖杨忠奇黄可儿冼绍祥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
民族药人用经验研究的技术要点被引量:1
2023年
民族药有丰富的应用历史,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分布广泛和医药体系各有特色,所以民族药人用经验研究应结合民族医药特点,基于实践经验,尊重民间习用传统。民族药临床定位要考虑人口地域、优势疾病和临床需求三大因素,可以开发定位于以满足民族区域用药的传统制剂,鼓励针对民族药的优势病种,积极开发可以全国推广使用的新药。关注民族药材习用品或替代品较多、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药材标准不同和炮制欠规范等问题,确定药材/饮片名称、炮制方法、药材基原、药用部位和用量,认真进行资源评估,确保药用资源和生态安全。民族药以丸、散、蜜膏剂等传统制剂多见,工艺较为简单,应克服某些制剂质量标准偏低、同名异方、制备工艺不统一等问题,明确工艺路线和主要工艺参数,为后续开展人用经验研究奠定基础。在民族药人用经验资料收集和分析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指导思想,注重收集患者体验数据;克服民族医药传承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同时遵守医学伦理学普遍性原则要求,尊重民族地区宗教、文化和生活习俗,获取民族药人用经验的关键信息;针对患者偏好信息和民族区域疾病流行病学、人群特征和医疗实践之间的差异,从临床获益可能性、风险耐受度和风险接受度,评估民族药人用经验结论是否可以外推到区域外患者;按照“讲清楚,说明白”方法开展民族药人用经验讨论,以指导民族药新药研发。
杨忠奇唐雅琴凌燕杜彦萍元唯安邹冲唐健元胡思源高蕊张磊
关键词:民族药
中药临床研究核查标准
目前中药临床研究中普遍存在规范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问题,对研究结果产生不利影响,亟需予以规范.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制定《中药临床研究核查标准》,对规范中药临床研究、保证研究质量和保障受试者权益,对促进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
杨忠奇冼绍祥杜彦萍袁天慧
关键词:中药学核查标准
文献传递
组分中药与辨机论治被引量:3
2015年
组分中药是中药现代化发展方向之一,但与目前基于辨证论治的临床诊疗模式和病证结合的中药新药评价理念存在矛盾;针对疾病的病机采取共性方法进行干预,即辨机论治可为组分中药评价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将传统四诊八纲升级五诊十纲,加入现代医学检验检查方法,明确疾病诊断和病机,以更好地引导现代中药临床应用。
杨忠奇杜彦萍冼绍祥
关键词:组分中药
提高临床研究质量,贯彻循证医学理念——中医院开展国际多中心Ⅰ类新药临床研究的体会
要在临床实践中贯彻循证医学理念,最根本的是要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作为支撑。众所周知,Ⅰ类新药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是设计严谨、要求严格的临床试验,由多国多中心共同参与,按照统一要求进行,研究结论能为全球接受,其试验方案的制定、...
杨忠奇冼绍祥汪朝晖杜彦萍
关键词:临床研究质量循证医学
文献传递
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3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和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试验分3组,试验组:118例,口服六味地黄软胶囊(3粒/次)+左归丸模拟药(9 g/次),2次/日,早晚各1次;对照组1为60例,口服六味地黄软胶囊模拟药(3粒/次)+左归丸(9 g/次),2次/日,早晚各1次;对照组2为58例,口服六味地黄软胶囊模拟药(3粒/次)+左归丸模拟药(9 g/次),2次/日,早晚各1次。3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3组病人用药后疾病中医证候疗效等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糖控制疗效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大部分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均有部分病例实验室检查出现异常有临床意义的改变,临床医生判断"改变与试验药物无关"。结论:六味地黄软胶囊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
杜彦萍景娇汪朝晖杨忠奇黄可儿
关键词:糖尿病肾阴虚证中医药疗法六味地黄软胶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