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金

作品数:17 被引量:12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清代
  • 4篇司法
  • 4篇官员
  • 4篇官箴
  • 4篇法律
  • 2篇刑部
  • 2篇刑讯
  • 2篇知识
  • 2篇中国法
  • 2篇司法官
  • 2篇司法官员
  • 2篇文化
  • 2篇文学
  • 2篇明代
  • 2篇明清
  • 2篇国法
  • 2篇法官
  • 1篇地方官
  • 1篇地方官员
  • 1篇丁日昌

机构

  • 16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6篇杜金
  • 7篇徐忠明

传媒

  • 2篇法制与社会发...
  • 2篇学术研究
  • 1篇华东政法学院...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政法论坛
  • 1篇现代哲学
  • 1篇法商研究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法治论坛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杨乃武冤案平反的背后: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的分析被引量:18
2006年
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杨乃武之所以能逐渐上升为案件主角,积极推动着冤案平反的进程,在于他所掌握的资本远远优越于“小白菜”葛毕氏。当事人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状况决定了其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和权力,进而影响案件的进程和结果。这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该案中正义的实现,另一方面也使得对于正义的诉求蜕变成当事人之间各种资本的较量,最终势必影响司法正义的实现。
徐忠明杜金
关键词: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
故事、图像与法律宣传——以清代《圣谕像解》为素材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移风易俗和教化百姓,康熙帝颁布了圣谕十六条,各地官员积极推行宣讲圣谕的活动,并编写了大量解释圣谕的书籍。在此背景下,安徽繁昌县知县梁延年编印了《圣谕像解》一书,试图通过故事和图像,向文化水平较低的乡民妇孺讲解圣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法律、犯罪及诉讼。该书仿照《养正图解》和《人镜阳秋》,以典籍中的人物故事诠释圣谕,以图像呈现故事。图、事、理三者构成了具有"互文性"和"对话性"的复合文本。然而,《圣谕像解》在刊印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其精美程度反而限制了传播范围,普通民众难以获得。晚清石印技术的引入和印刷成本的下降,才使该书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这种通俗化、可视化的解释文本,有助于民众了解道德原则和相关法律,但皇帝和官员对法律知识传播的暧昧态度,也制约了法律宣传的实际效果。
杜金
关键词:法律故事图像
读律生涯:清代刑部官员的职业素养被引量:13
2012年
虽然清代中国缺乏近代西方那种"职业"的法律专家,但是就刑部官员而言,由于他们享有广泛的司法职能,不但占居着司法机构的顶层地位,而且发挥着司法实践的枢纽作用,因此对法律知识也颇为重视。从诗文、传记、墓志等资料中可以发现,清代中国的刑部官员与读律的关系确实非常密切。刑部衙门有着相当浓厚的法律阅读氛围,官员之间商榷法律问题、合作编撰法律书籍之事,亦不乏记载。刑部官员不但具有丰富扎实的法律知识,而且法律阅读的态度比较积极,动机也比较正当,甚至还形成了较为有效的阅读方法。总体而言,清代中国的刑部官员保持了对法律阅读的极大热情,也有相当精湛的法律素养。正是这种素养,使刑部官员基本上胜任了他们肩负的修律和司法使命。
杜金徐忠明
关键词:清代刑部官员
清代司法官员的法律知识研究
以马克思·韦伯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在讨论东西方司法审判的类型时,往往强调西方是专业化的司法,传统中国是非专业化的司法。这种“理想类型”的研究固然彰显了东西方的差异性,却也遮蔽了中国本身的一些问题。本文的主旨,乃是立足于实证研...
杜金
文献传递
怀疑与信任:清代地方官员司法权威的构建--以刘衡所著“官箴书”的吏治思想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清代大量出现的"官箴书",一定程度上是官员治理经验的总结,具有实操性与实践意义;同时又是官员治理理想的诉求与表达,可以作为吏治思想或观念表达的资料加以运用。清代著名循吏刘衡在其编撰的"官箴书"中,表达了州县牧令的焦虑: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决定了牧令在行政和司法过程中不得不依靠吏役阶层,但又无法信任这些辅助人员;另一方面,吏役的各种恶行,导致了民众对吏役的不信任,进而对官员的不信任。在刘衡看来,州县官员既要重塑自身的形象,又要对书吏、衙役、门丁等人实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同时也应疏通官民之间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和认同,重建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威。
杜金
关键词:怀疑信任司法权威
明清民间商业运作下的“官箴书”传播——以坊刻与书肆为视角被引量:14
2011年
明清时期,"官箴书"不仅在数量上达到了创作和出版的高峰,在内容上也越来越突出实用价值。刺激"官箴书"数量剧增和内容转向的直接动因,是巨大的阅读需求的存在。由于明清时期地方政府工作的繁复琐碎,"官箴书"的基本读者不仅包括出身科举、缺乏行政和司法知识的地方官员,也包括了幕友、书吏和讼师等人。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民间商业资本开始加入"官箴书"的传播行列,从事出版和销售。明清印刷业、出版业的发达,私人书坊、书肆的活跃,书籍销售网络的扩展,使得坊刻本"官箴书"开始成为这类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官箴书"创作和出版的繁荣,而且降低了"官箴书"的出版成本,有效拓展了"官箴书"的传播范围,使普通读者更加容易获得,同时也使"官箴书"的内容更加照顾读者市场的实际需求。
杜金
关键词:明清坊刻
高级律师与英格兰法律职业共同体对建构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启示被引量:1
2008年
高级律师曾经是英格兰历史上最高级别的律师,是律师界的领导者,他们享有双重垄断权:只有该等级的成员才能在高等民事法庭执业,也只有他们才可以被任命为中央普通法法院的法官。由于高级律师与法官们的关系极为密切,他们成为了沟通律师界与司法界的媒介,并与法官一同构成了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核心圈层,对英国法治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如何发展中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我国法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考察英格兰高级律师与英格兰法律职业共同体,对中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发展和法治具有借鉴意义。
杜金
关键词:法律职业共同体法治
清代司法官员知识结构的考察被引量:27
2006年
韦伯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司法官员是非专业化的,因而司法审判不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西方则与之相反。本文通过对清代科举考试的内容进行考察,认为通过科举选拔出的司法官员基本具备了较好的“法理”知识;同时,他们可以通过科举以外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来弥补“技术”知识的不足。由于清代案件类型和法律条文比较简单,加之幕友的协助和审转程序的设计,司法官员的知识结构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案件的审理工作。
徐忠明杜金
关键词:清代司法官员知识结构科举
清代皇权推动下“官箴书”的编撰与传播--以《钦颁州县事宜》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作为清代"官箴书"的代表作品之一,《钦颁州县事宜》一书在内容上基本涉及到州县衙门日常事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部权威性的"州县指南"。该书是在雍正皇帝的积极推动下,由具有丰富行政经验的官员编撰而成;并经雍正审定后,谕令刊刻、颁发给全国的州县官员,是典型的通过皇权自上而下推行的"官箴书"。这既与雍正厉行整饬吏治的意图有关,也与他希望藉此弥补州县官的法律知识与从政经验之不足有关。在皇权的力量之下,《钦颁州县事宜》不仅传播范围广泛,而且在清代的州县行政与司法实践中持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杜金
关键词:清代皇权
献疑与商榷:从“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说起——《文学作品、司法文书与法史学研究》读后被引量:1
2012年
《文学作品、司法文书与法史学研究》①将"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故事与清代司法文书中的妄冒为婚案例加以比较,指出文学描述根本不能反映司法实践的一般情况。事实上,"鸳鸯谱"并非妄冒为婚案件,乔太守的司法风格与明清牧令也没有本质差异。从其他描写同类案件的小说来看,文学作品固然存在虚构成分,但并不必然与司法实践相背离,同时也具有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妄冒为婚是否一定导致婚姻无效,明清律学家亦持不同见解;不能以刑部在个案中的主张一概推断。
杜金
关键词:文学司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