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丽
- 作品数:52 被引量:133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混合轻稀土萃取分离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针对现行稀土萃取分离工艺存在的问题,对混合轻稀土萃取分离工艺进行了系统的优化研究,以模糊分组新工艺取代了传统分离工艺,并对模糊分组新工艺与传统分离工艺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结果表明,模糊分组新工艺,分离效果好,大幅度降低了酸、碱消耗,减少了有机相和稀土的存槽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节省了充槽费。
- 邓佐国徐廷华杨凤丽
- 关键词:萃取分离
- 氧化镁直接电解制备Al-Mg合金的研究
- 2008年
- 以氧化镁为原料,BaF2,MgF2,LiF做电解质体系,直接电解制备Al-Mg合金。研究表明,该电解质体系密度比Al液密度大,采用了上浮式阴极。电流效率在80%以上,最高可达到87.7%,每隔一定时间,加入一定量MgO,电解能够稳定进行。Mg在Al-Mg合金中的含量可逐步增加,最高可达到18.8%。同时,添加一定量的KCl,可以改善电解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 杨少华杨凤丽王兆文聂颖李继东胡宪伟
- 关键词:氧化镁合金熔盐
- 蓝光激发的近红外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 本申请涉及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蓝光激发的近红外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发光装置。近红外荧光材料包括化学通式为A<Sub>2</Sub>BM<Sub>1‑x</Sub>F<Sub>6</Sub>:xCr<Su...
- 彭家庆王佳男龚模超左嘉兴高家琚叶信宇杨凤丽刘松彬黄得财
- 纳米WS3超润滑材料的研制
- 徐志峰曾裕斐廖春发郭年祥许秀莲邓庚凤杨凤丽肖学友王辉
- 随着替代陶瓷的出现,作为用量最大的钨产品-WC硬质合金的需求量逐年下降,开发新的钨的应用领域,是充分发挥江西省丰富的钨资源,增大钨业经济效益的迫切需要。“纳米WS3超润滑材料的研制”是开发利用江西丰富钨资源的科研课题。其...
- 关键词:
- 关键词:润滑材料钨纳米材料
- 一种分步沉淀回收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出液中稀土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分步沉淀回收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出液中稀土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经除杂处理后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出液中加入含镁碱性化合物进行沉淀反应,然后再加入含钙碱性化合物进行沉淀反应,固液分离后得到稀土沉淀富集物和沉淀母液;...
- 肖燕飞黄莉徐志峰杨凤丽叶信宇
- 以新工艺制取含硫活性镍冠被引量:2
- 2002年
- 详尽介绍了以新工艺制取含硫活性镍冠的试生产情况。生产实践表明 ,采用高硫镍板为阳极、不锈钢板为阴极的新工艺是可行的 ,对大规模生产有利。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 杨少华杨凤丽周源
- 关键词:硫制取
- 一种氟锰酸盐红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锰酸盐红色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的化学式为A<Sub>2</Sub>Mn<Sub>1‑x</Sub>F<Sub>6</Sub>:xC<Sup>n+</Sup>或BMn<Sub>1‑x</Sub>F...
- 叶信宇张俊飞何盛安徐范范明红杜甫彭家庆杨凤丽
- 一种熔盐电解法制备铜镁合金的生产工艺
-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盐电解法制备铜镁合金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以氧化镁或氯化镁或者碳酸镁为原料,采用纯铜为阴极,石墨为阳极,解质体系由氟化镁或氯化镁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氯化物和氟化物组合而成,在温度为750~950℃时,Mg...
- 杨少华杨凤丽王旭赖晓晖王君谢宝如
- CaCl_(2)-NaCl-Fe_(2)O_(3)熔盐中Fe(Ⅲ)在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2025年
- 熔盐电化学法炼铁具有生产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是未来钢铁生产工艺的潜在方法。选用CaCl_(2)-NaCl-Fe_(2)O_(3)作为电解质体系,采用循环伏安法(CV)等测试技术研究了Fe(Ⅲ)在惰性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主要讨论了Fe(Ⅲ)转移电子数、扩散系数及成核方式。结果表明:温度为993 K时,Fe(Ⅲ)离子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两步还原,其反应方程式分别为Fe(Ⅲ)+e^(-)=Fe(Ⅱ),Fe(Ⅱ)+2e^(-)=Fe(0);铁离子在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扩散控制,扩散系数为1.443×10^(-6)cm^(2)·s^(-1);Fe(Ⅲ)在钨电极上的电结晶方式为瞬时成核。
- 姚志杰黄义鹏杨凤丽
- 关键词:电化学还原
- 铝电解过程中阳极气泡行为研究
- 2025年
- 在铝电解过程中阳极气体的生成和释放对电解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阳极气泡行为是铝电解领域热点问题之一。采用高温电解模型模拟真实铝电解过程,通过采集槽电压并结合频谱分析法,对多块阳极结构上的气泡析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块阳极结构相比,多块阳极结构上槽电压波动更加显著,当电流密度为0.6 A·cm^(-2)时,多块阳极结构上电压波动幅度达到42 mV,而单块阳极上槽电压波动幅度只有23 mV,气泡释放频率向更低区域内移动,推测可能是阳极之间的电场和流场相互作用影响了气泡生成、长大及释放机制。此外,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多阳极结构上槽电压波动频率也随之增加,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在电流密度提高的条件下,气泡的释放频率会相应增加。
- 蔺彦琦黄义鹏杨凤丽刘庆生
- 关键词:铝电解槽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