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日东 作品数:72 被引量:355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 CA )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探讨其在艾拉光动力治疗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1日~2013年4月31日于我所性病科就诊的99例尖锐湿疣患者,依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均采用艾拉光动力治疗,两组方法相同。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自制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治愈率及满意度的调查。结果:CA患者存在恐惧、焦虑、多疑和忧郁等负性情绪,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存在的心理问题无明显差异( P值均>0.05)。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各种负性心理状况的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实验组治愈率达94.0%,与对照组(8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P<0.05);实验组满意度达96.0%,与对照组(71.4%)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仅有4例复发,而对照组有25例患者病情反复,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心理情况,并采取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陈晓吟 王艳芳 连凤 王焕丽 杨日东关键词:尖锐湿疣 护理干预 早期亚临床神经梅毒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杨日东 张锡宝 程军平 曹文苓 何玉清 林仕英 田广南 汤少开 陶小华 蔡川川 刘金花 叶兴东 林路洋 梁艳华 张文君 资料显示:梅毒在中国的再次流行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所见部分患者经久不愈;且缺乏对亚临床神经梅毒敏感性和特异均高的诊断方法。因此探索防治梅毒的新方法是课题组面临的重大课题。课题组于1999年获市科委资助,该成果是...关键词:关键词:梅毒 抗体检测 免疫增强治疗 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驱梅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观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2例正常人(A组)及12例二期梅毒(B组)、12例早期隐性梅毒(C组)及12例晚期隐性梅毒(D组)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四组之间CD3+差异无显著性(P均>0. 05),而CD4+,CD8+,CD4+ /CD8+差异有显著性(P均<0. 05); 隐性梅毒患者经苄星青霉素G驱梅治疗并随访6个月, 有效者治疗前CD4+,CD4+ /CD8+明显高于无效者(P均<0. 05)。结论 隐性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苄星青霉素G驱梅效果可能有重要影响,并对预测苄星青霉素G治疗隐性梅毒效果有重要意义。 陶小华 胡辉 郑爱媚 杨日东关键词:隐性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的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检测RPR持续阳性经治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中38例IgM阳性和32例IgM阴性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IgM阳性组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NK细胞低于对照组(P<0.001);IgM阴性组外周血CD3、CD4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细胞及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相比,IgM阳性组CD3、CD4细胞高于IgM阴性组(P<0.001),NK细胞低于IgM阴性组(P<0.001),而CD8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NK细胞显著降低可能是RPR持续阳性且具传染性的主要原因。 杨日东 蔡川川 黎小东 田广南 张文君 林仕英 梁慕兰 陈展琳关键词:梅毒患者 细胞免疫 CD8细胞 CD3 传染性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茶多酚对人乳头瘤病毒16亚基因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亚基因永生化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0(对照组)、6.25、12.5、25、50 mg/L茶多酚与H8细胞共孵育24、36、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孵育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 不同浓度茶多酚孵育H8细胞24、36、48 h可抑制H8细胞的增殖,12.5 mg/L茶多酚可时间依赖性降低H8细胞的相对生长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0、6.25、12.5、25、50 mg/L茶多酚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96%±0.70%、52.62%±0.62%、52.22%±0.72%、42.52%±0.90%、45.96%±2.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00,P< 0.05),各浓度茶多酚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茶多酚处理组H8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等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各浓度组细胞G1、G2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6.25、12.5、25 mg/L组G1期细胞比例增加(55.96%±0.72%、54.12%±3.20%、65.30%±1.51%,均P< 0.05),G2期细胞比例减少(3.17±1.82%、4.94±1.46%、4.65±4.26%,均P<0.05),增殖指数降低(0.44±0.01、0.46±0.02、0.36±0.01,均P<0.05).结论 茶多酚可抑制H8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 莫子茵 陈荃 李华平 代歆悦 彭丽倩 尹忠浩 黄久遂 梁碧华 李润祥 李振洁 杨日东 朱慧兰关键词:儿茶素 细胞系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癌前状态 茶多酚 光动力疗法对尿道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及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尿道尖锐湿疣复发率及其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尿道尖锐湿疣患者100例,按收治时间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PDT 50例,CO_2组50例)。2组均每周复诊1次,若有疣体生长,则以CO_2激光清除,连续1个月;PDT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ALA-PDT治疗,1次/周,连续1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2种治疗方法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PDT组治疗后CD3^+(67.41±2.40)、CD4^+(35.47±2.12)升高,CD8^+(30.26±2.63)降低,CD4^+/CD8^+(1.18±0.12)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PDT组复发6例,复发率12.00%;对照组复发21例,复发率42.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4,P<0.01)。2组复发高峰期位于第1、2、3个月。结论与CO2单独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相比,ALA-PDT疗法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可能与改善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高爱莉 江娜 石建萍 张倩雯 杨日东 林壬娇 朱慧兰关键词: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T淋巴细胞 免疫增强治疗对二期梅毒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观察常规驱梅治疗加免疫调节剂对二期梅毒预后影响。方法应用常规驱梅治疗加免疫调节剂治疗40例二期梅毒患者,同时于治疗后3,6,9,12月随访这些患者的外周血RPR和TP-IgM情况,并以常规驱梅治疗40例二期梅毒患者的检测结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1年内外周血RPR和TP-IgM完全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外周血RPR和TP-IgM完全转阴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驱梅治疗加免疫调节剂治疗二期梅毒可缩短疗程,加速患者痊愈;其机理可能是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提高机体清除梅毒抗体的能力。 杨日东 田广南 钟金宝 林震江 张文君 林仕英 梁慕兰 陈展琳关键词:梅毒 梅毒抗体 免疫调节剂 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变化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0例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血清中IL-2、IL-4、IL-10、IL-12、IFN-γ水平。结果潜伏梅毒患者IL-2、IFN-γ和IL-1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而IL-4和IL-10水平升高;感染性伴的IL-2和IL-12水平较非感染者低,而IL-4和IL-10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感染性伴均可出现IL-12水平降低和Th1/Th2偏移现象。 蔡川川 陈嵘祎 李芳谷 杨日东关键词:潜伏梅毒 细胞免疫 细胞因子 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临床与梅毒血清学分析 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了解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在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方面的异同.方法:对40例潜伏梅毒患者及其性伴进行了临床特点和血清学的分析.结果:潜伏梅毒患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由于性伴检测出梅毒而追踪发现的仅有15例,占27.3%,40例潜伏梅毒患者中,血清RPR滴度介于1:1~1:128之间.40例性伴中,15例确诊为潜伏梅毒,5例为显性梅毒,血清RPR滴度介于1:16~1:64之间.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的RPR转阴率无显著差异(χ2=0.0518,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的IgM转阴率有显著差异(x2=3.9759,P<0.05).结论:必须注重对潜伏梅毒患者的筛查和性伴的追踪检查,同时对确诊患者进行血清学的评估和治疗,对减少梅毒的发病率和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蔡川川 杨日东 陈绍谦关键词:潜伏梅毒 性生活 梅毒血清学 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12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治疗,对照组单用高频电刀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治疗12周和24周的临床治愈率及HPV转阴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12周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0.0%和61.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24周的临床治愈率均为100%,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12周的HPV转阴率分别为36.7%和18.3%,治疗24周的HPV转阴率分别为78.3%和58.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近期临床治愈率、近期和远期HPV转阴率均优于单用高频电刀,两种方法均有良好的远期临床治愈率。 王焕丽 杨日东 钟道清 周欣 陈晓吟 何婉萍 黎小东关键词:尖锐湿疣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 高频电刀 H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