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武广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生产管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氮肥
  • 2篇小麦
  • 2篇小麦品种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品种
  • 1篇演进
  • 1篇演进规律
  • 1篇籽粒
  • 1篇籽粒产量

机构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杨武广
  • 1篇戴廷波
  • 1篇田中伟
  • 1篇姜东
  • 1篇殷美
  • 1篇蔡剑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与品质的演变及其对氮肥的响应被引量:11
2014年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及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20世纪50至90年代育成的32个代表性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氮肥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随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呈增加趋势;施氮增加了不同年代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但降低了千粒重。其中,20世纪90年代的小麦品种穗粒数对氮肥响应最敏感,千粒重最不敏感,因此该时期小麦的产量在施氮条件下增产显著。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随年代的推进呈降低趋势,但蛋白质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淀粉含量和沉降值随年代先降后升,而降落值先升后降。除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外,氮肥对其他品质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各品质指标对氮素响应不同,早期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对氮肥响应较现代品种敏感。氮肥对20世纪70年代品种的湿面筋含量、80年代品种的沉降值和90年代品种的降落值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正相关。说明品种改良提高了冬小麦产量,但对小麦不同品质性状有不同的影响,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保证小麦高产的前提下,稳定小麦品质是今后品种改良与合理施肥的重要目标。
杨武广田中伟殷美蔡剑姜东季陆鹰戴廷波
关键词:小麦
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籽粒产量与品质差异及其对氮肥的响应
品种改良是持续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的基础,明确小麦品种改良进程中产量和品质的演进规律及其对氮肥的响应对于培育优良品种和高产优质优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不同年代推出的3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氮肥处理大田试验...
杨武广
关键词:小麦籽粒产量演进规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