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红喜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安全系数
  • 1篇地基
  • 1篇地基液化
  • 1篇调蓄
  • 1篇调蓄水池
  • 1篇蓄水
  • 1篇蓄水池
  • 1篇岩石力学
  • 1篇岩体
  • 1篇岩质
  • 1篇岩质边坡
  • 1篇液化评价
  • 1篇禹门口
  • 1篇禹门口提水工...
  • 1篇砂土
  • 1篇砂土地基
  • 1篇石灰
  • 1篇水工
  • 1篇水工程
  • 1篇提水

机构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机械工业勘察...

作者

  • 5篇杨红喜
  • 1篇张水云
  • 1篇尹小涛
  • 1篇丁卫华
  • 1篇陈世伟
  • 1篇党发宁
  • 1篇秦广平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山西水利科技
  • 1篇电力学报
  • 1篇山西建筑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禹门口调蓄水池砂土地基液化评价及处理对策
2004年
禹门口黄河提水工业供水工程调蓄水池位于黄河漫滩及Ⅰ级阶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砂土地基液化,文中根据工程勘察结果,采用多种液化评价方法对该工程砂土地基的液化问题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陈世伟张水云杨红喜
关键词:蓄水池砂土地基地基液化禹门口提水工程
鄂北地区膨胀土强度特征及其改性研究
2008年
以鄂北地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天然状态击实试验,研究了其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发现其工程特性难以满足填筑工程要求,需要改性处理。根据设计的石灰改性膨胀土(4%、5%、6%、8%掺合比)、粉煤灰改性膨胀土(30%、40%、50%、60%掺合比)和4∶40∶56石灰粉煤灰改性膨胀土击实试验及其物理力学试验,研究发现改性效果明显,各方案均能满足填筑工程要求;其中6%掺合比石灰改性膨胀土、40%掺合比粉煤灰改性膨胀土和4∶40∶56石灰粉煤灰改性膨胀土方案相对较优。最后提供了较优方案的击实试验和强度参数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杨红喜
关键词:膨胀土改性石灰粉煤灰承载比
某公路桥桥基区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该公路桥桥基区位于高山峡谷地区,边坡稳定性评价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类典型地质剖面,岩土体分层和结构面切割控制滑移模式。设计了结构面不同切割厚度、不同剪出口位置和不同剪出角度等计算方案,对该区高陡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根据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确定了其最不利滑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其自然状态、自然+地震、饱水状态和饱水+地震等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存在两类典型最不利失稳模式,即浅层滑移模式和结构面切割滑移模式。前者规模有限,危害不大;后者规模相对较大。对工程危害较大,建议对其作锚固和护面处理,也应对坡脚相对软弱层作补强处理。
杨红喜
关键词:岩质边坡结构面安全系数
基于CT试验的岩体分区破损本构模型被引量:25
2005年
在砂岩单轴压缩CT试验的基础上,定义了岩土材料的安全区、损伤进行区和破损区,对分区的CT阈值标准进行了讨论和经验选定。在此标准下,取得了所有断面在各加载阶段下的分区结果,并以第5扫描断面为例给出了分区的结果。利用数学形态学的图像测量技术对所有断面各区的CT信息进行了检出和统计分析,并对各个区上砂岩CT数随加载过程的变化规律以及破损区产生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根据检出的各加载阶段的安全区、损伤进行区和破损区的CT数统计资料,定义了一个基于CT数的统计损伤变量,建立了损伤演化方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可反映砂岩分区破损的本构模型。
党发宁尹小涛丁卫华杨红喜秦广平
关键词:岩石力学CT试验安全区本构模型
c和φ相关性对滑坡稳定性计算的影响
2007年
结合工程实例,首先计算了Monte-Carlo循环次数为10000次时的稳定性,设计了c和φ相对系数在-1.0~1.0间以0.25递增的9种计算工况,考察了强度参数相关性对概率方法计算结果的影响,也研究了强度参数间的相关性。
杨红喜尤晓燕苏武斌
关键词:可靠指标安全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