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锴

作品数:25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心肌
  • 7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心力衰竭
  • 5篇预后
  • 5篇衰竭
  • 5篇梗死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斑块
  • 3篇心病
  • 3篇心脏
  • 3篇血管
  • 3篇细胞
  • 3篇冠心病
  • 3篇干细胞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肌细胞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心室

机构

  • 25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25篇杨锴
  • 14篇陈刚
  • 12篇陈曼华
  • 7篇陈娟
  • 6篇熊才金
  • 6篇黄婷
  • 6篇杨飞燕
  • 5篇周逸
  • 5篇何琴
  • 3篇张莉芸
  • 3篇王勇
  • 3篇刘锦华
  • 2篇张利芸
  • 2篇谭刚
  • 1篇滑红英
  • 1篇汪亚芸
  • 1篇黎莉
  • 1篇郭俊
  • 1篇严虹
  • 1篇何中涵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T-proBNP水平变化预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
2014年
目的:评价氮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 BNP)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预后价值并初步探讨NT-pro BNP影响ACS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110例首次诊断NSTE-ACS的患者,测定其血浆NT-pro BNP水平并于发病后第7天和第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随访,分析NT-pro BNP水平与左室扩张的关系及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变化的影响。结果:NT-pro BNP增高组患者于发病6个月时左室容积明显高于NT-pro BNP正常组(P=0.008);NT-pro BNP增高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0.8%vs 3.2%,3.8%vs 1.5%,P值均<0.01),总心脏性死亡率增加(6.5%vs3.6%,P=0.038);多变量logis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 BNP增高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增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升高的血浆NT-pro BNP浓度与左室扩张发生及NSTE-ACS远期预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存在相关,可能是预测NSTE-ACS预后的重要指标。
何琴张莉芸杨锴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
碎裂QRS波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碎裂QRS波(fQRS)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84例,按是否伴有fQRS分为fQRS组和对照组,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联合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入院)发生率,通过ROC曲线、Kaplan-Meier分析和Cox多元回归分析fQR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基础状态下,fQRS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较大[(68.23±7.26)岁vs(64.52±7.21)岁(P<0.01)],低密度脂蛋白[(3.36±0.72)mmol/L vs(3.11±0.80)mmol/L,P=0.03]、血肌酐[(78.09±7.23)μmol/L vs(73.01±8.29)μmol/L,P<0.01]水平较高,左室射血分数较低[(44.43±4.35)%vs(46.52±5.2)%,P=0.04],而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大[(51.23±2.34)ms vs(47.26±1.37)ms,P=0.02];随访(12.5±4.2)个月,最终49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fQRS组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4.5%vs 13.2%,P<0.01)。ROC曲线发现fQRS预测终点事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临界值分别为74.7%、77.2%和3个,fQRS≥3个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fQRS<3个的患者(39.3%vs 14.7%,P<0.001)。Cox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fQRS的个数、LVEF与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相关。结论 fQRS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和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指标,fQRS个数越多,患者预后越差。
陈刚黄婷杨锴
关键词:碎裂QRS波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
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对大鼠心肌梗死组织修复重建、血管再生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MSCs,将pEGFP-N1/VEGF重组质粒转染MSCs。30只心肌梗死大鼠造模成功4周后随机分为3组,A组(n=10):pEGFP-N1/VEGF重组质粒转染MSCs后行梗死心肌内注射;B组(n=10):大鼠MSCs行梗死心肌内注射;C组(n=10):无血清IMDM培养液行梗死心肌内注射。移植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变化。结果 A、B两组大鼠梗死心肌处可见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心肌钙蛋白T染色阳性。A、B两组大鼠MSCs移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指标较移植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A组大鼠LVEF和LVDd等指标改善程度要明显好于B组(P<0.05);A、B两组毛细血管数目较C组明显增多(P<0.05),且A组增加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 VEGF基因转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大鼠可通过促进心肌再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来修复重建缺血心肌,最终改善心功能。
杨锴陈刚杨飞燕陈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炎症因子的变化趋势及意义研究
陈曼华陈娟陈刚谭刚张宇晴熊才金杨锴
该课题为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研究基于PCI术的深入开展,但术后仍有不良临床事件发生,前期已有研究表明术后事件与炎症反应有关;研究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中的炎症反应及其意义;论点及论据: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
关键词:
关键词: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阿托伐他汀对不同类型冠脉斑块作用的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同类型冠脉斑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的41例患者,每例患者分析一处非钙化冠脉斑块。依据斑块脂质成分比例分为脂质斑块组(23例)和纤维斑块组(18例)。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后斑块脂质比例、血管重构系数、最小管腔直径、斑块长度和斑块体积。结果脂质斑块组基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纤维斑块组(P<0.05)。脂质斑块组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较基线有明显下降(P<0.01),脂质斑块组治疗后斑块脂质比例较基线减少6.56%(P<0.01),血管重构系数较基线下降了6.53%(P<0.05)。纤维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斑块脂质比例和血管重构系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斑块组在影像学上显示了他汀稳定斑块性质的效应,说明他汀对不同类型斑块的作用存在差异。
周逸陈曼华杨锴何琴陈刚黄婷
关键词:他汀冠状动脉斑块螺旋计算机
循环微小RNA-16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16(microRNA-16,miR-16)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市新洲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的200例AMI患者作为AMI组,以同期本院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AMI组患者发病0、6、12及24 h及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其血浆miR-16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b)含量。分析AMI组患者血浆miR-16表达水平与cTnI及Mb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MI组患者血浆miR-16表达水平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血浆miR-16的表达量为1. 00±0. 17,AMI组患者发病0、6、12及24 h血浆miR-16的表达量分别为1. 73±0. 32、2. 75±0. 44、2. 63±0. 47及2. 36±0. 28,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 05)。对照组血浆cTnI含量为(33. 24±7. 32) pg/ml,AMI组患者发病0、6、12及24 h血浆cTnI含量分别为(417. 73±36. 54) pg/ml、(779. 28±88. 25) pg/ml、(1 329. 45±221. 06) pg/ml及(1 154. 22±156. 39) pg/ml,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 05)。对照组血浆Mb含量为(21. 55±4. 67) U/L,AMI组患者发病0、6、12及24 h时血浆Mb含量分别为(26. 89±7. 22) U/L、(71. 43±16. 52) U/L、(152. 18±26. 34) U/L及(94. 17±18. 16) U/L,除0 h外,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 05)。AMI组患者血浆miR-16表达水平与cTnI(r=0. 41,P <0. 05)和Mb(r=0. 27,P <0. 05)含量分别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6对AMI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6(95%CI:0. 81~0. 90),当miR-16的临界值(截点)为2. 17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 74%和74. 57%。结论 miR-16在AMI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高表达的miR-16在AMI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拟可作为早期诊断AMI的生物学指标。
朱静罗旺胜汪俊军杨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从有创治疗中获益的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否从有创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及冠脉搭桥术(CABG)中获益。方法:200例老年(≥6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经冠脉造影后接受PCI或CABG治疗,为有创治疗组,其中PCI88例,CABG12例。100例接受药物治疗为药物治疗组。比较30d和6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30d和6个月内死亡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吸烟、患糖尿病、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的前提下,30d和6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有创治疗组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应积极接受冠脉造影及有创治疗,要比从药物治疗中获益更多。
杨锴陈曼华熊才金滑红英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血管成形术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陈曼华叶平周逸陈刚杨飞燕陈娟汪亚芸向梅严虹熊才金杨锴刘继军周炜张利芸张安臣
该项目属卫生领域、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范畴,属应用基础研究。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极高,实现早期针对性的诊断,选择适当治疗方案,并实行综合性管理至关重要。基于此,项目组经过5年的时间从血细胞及相关因子对冠心病的诊断;成份细胞...
关键词:
关键词:冠心病
不同类型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对支架成形阻力的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比较不同类型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在支架术中对扩张的阻力。方法选择2007年至2012年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116例。依据冠状动脉血管重构系数将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分为正性重构组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靶斑块内是否检测出脂质核心、预扩张球囊规格、预扩张球囊充盈压力、支架规格、支架释放压力。结果正性重构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脂质核心在正性重构组中检出更多。症状典型的病例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正性重构组多见,稳定型心绞痛在非正性重构组多见。两组预扩张的应用比例相似,两组预扩张球囊规格和预扩张压力无差异。两组支架的规格无差异。正性重构组支架释放压力为1121.64±213.68 kPa,低于非正性重构组的1 232.56±201.95 kPa(P<0.01)。结论和非正性重构组相比,正性重构组斑块内脂质核心更常见,支架植入时对支架成形阻力较小。术前识别冠状动脉重构类型对能否选择支架直接植入有一定指导意义。
周逸陈曼华熊才金杨锴陈刚杨飞燕
关键词:冠状动脉脂质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乳鼠心肌细胞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陈曼华刘锦华杨锴陈刚杨飞艳
该课题对于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的信号机制的研究。研究表明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同培养可促使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而单纯使用控制性培养基培养,这种分化则不存在。在共同培养下,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