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昭进

作品数:60 被引量:59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鱼类
  • 14篇渔业
  • 9篇渔业资源
  • 9篇海域
  • 7篇南海北部
  • 6篇群落
  • 5篇鱼卵
  • 5篇珊瑚礁
  • 5篇可持续利用
  • 4篇鱼类资源
  • 4篇渔业生物
  • 4篇群落结构
  • 4篇资源调查
  • 4篇鸢乌贼
  • 4篇南海海域
  • 4篇可持续利用评...
  • 3篇岛礁
  • 3篇优势种
  • 3篇鱼类资源调查
  • 3篇鱼体

机构

  • 58篇中国水产科学...
  • 9篇厦门大学
  • 9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9篇林昭进
  • 21篇孙典荣
  • 21篇邱永松
  • 17篇王雪辉
  • 16篇江艳娥
  • 14篇陈作志
  • 13篇杜飞雁
  • 7篇方展强
  • 5篇陈丕茂
  • 5篇贾晓平
  • 5篇黄硕琳
  • 4篇李纯厚
  • 4篇王跃中
  • 4篇李永振
  • 4篇黄梓荣
  • 4篇梁沛文
  • 4篇张汉华
  • 4篇陈国宝
  • 3篇黄洪辉
  • 3篇张鹏

传媒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热带海洋学报
  • 4篇水产学报
  • 4篇南方水产
  • 4篇南方水产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动物分类学报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Curren...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捕捞压力和气候因素对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渔获量的变化不仅受捕捞作用的影响,还与气候变动有关。本研究采用1956 2006年黄渤海带鱼渔获量数据,分析带鱼渔获量变动对捕捞压力和气候因素的响应。带鱼渔获量可分解成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变化趋势主要由捕捞压力的增加而引起,Fox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带鱼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的回归关系显著(P<0.01)。移除渔获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后,渔获量变动与黄海冬季季风、东海夏季季风、黄河流域和黄渤海沿岸降水呈显著的正偏相关(P<0.02),与黄海海表温度、黄海夏季季风、渤海夏季及冬季季风呈显著的负偏相关(P<0.05)。这种相关关系表明,气候因素影响到黄渤海带鱼渔获量的年间变动。陆地降水和径流给黄渤海海域输入了丰富的营养盐;而季风则控制着营养盐的流动及分布,从而影响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水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摄食、产卵及洄游等,影响鱼类种群的变化。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可以用捕捞努力量和气候因素加以拟合(P<0.01),说明气候因素对黄渤海带鱼渔获量有显著的影响。另外,作者认为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未来黄渤海带鱼渔获量可能会减少,且渔获量的年间波动幅度可能增大。
王跃中孙典荣林昭进王雪辉贾晓平
关键词:气候因素
南海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分析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海鸢乌贼耳石含量前10位的元素依次为钙(Ca)、锶(Sr)、钠(Na)、磷(P)、钾(K)、镁(Mg)、锌(Zn)、铝(Al)、铜(Cu)和镍(Ni)。P方差分析发现,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Ca(P=0.017)、Sr(P=0.016)、Na(P=0.042)种群差异显著(P0.05);中型群Cu(P=0.002)、Ni(P=0.001)日龄差异显著(P〈0.05),微型群P(P=0.000)、Mg(P=0.002)、Zn(P=0.023)、Al(P=0.000)、Cu(P=0.003)日龄差异显著(P〈0.05)。南海鸢乌贼Sr含量随纬度的降低而减少,且0日龄高于10日龄。
江艳娥方展强林昭进张鹏陈作志
关键词: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
南海鲆科鱼类一新纪录——八斑土佐鲆
2015年
2012年9月10日在南海西南部水域采集到鱼类标本1尾,经鉴定为八斑土佐鲆(Tosarhombus octoculatus Amaoka,1969),为南海鲆科鱼类新纪录种.该标本具有以下特征:背鳍鳍条数目为98,臀鳍鳍条数目为76,胸鳍鳍条数目为12(有眼侧),腹鳍鳍条数目为6(有眼侧),尾鳍鳍条数目为17,侧线鳞64;体卵圆,侧扁,尾柄窄;头前缘陡直,眼前方头背部具6个黄白色大斑;鳞大,有眼侧栉鳞具长栉刺;背鳍、臀鳍鳍条不分支;胸鳍不对等,腹鳍有眼侧第三鳍条与无眼侧第一鳍条相对;尾鳍上下2鳍条不分支,其余分支.八斑土佐鲆见于西太平洋日本土佐湾,幼体见于琉球群岛以及台湾东部水域.该标本在南海海域的发现,是八斑土佐鲆在该海域的新记录.
江艳娥孙典荣林昭进方展强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鱼类
北部湾生态通道模型和保护区效应的模拟被引量:4
2009年
作为一种有效的养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工具,海洋保护区正逐步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在20世纪90年代EwE模型的基础上,以20 a为周期,利用空间化模块Ecospace模拟了不同的管理情景(禁渔、伏季休渔、共同渔区、<30 m沿岸水域)对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组的生物量和渔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乏管理和渔民合作的禁渔制度和伏季休渔制度对资源的养护作用不显著,大型鱼类和真鲨类等高营养级生物量继续衰退。在北部湾沿岸和中南部海域设立大型的非渔业活动区都可有效地降低捕捞强度和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获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保护区对栖息地养护和渔业管理上有重要作用。从北部湾渔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将30 m等深线内的沿岸水域划为非渔业保护区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养护和渔业资源的恢复。
陈作志徐姗楠林昭进黄梓荣钟智辉
关键词:海洋保护区
北部湾秋、冬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被引量:31
2008年
根据2001年秋、冬季在北部湾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对北部湾渔业群落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组成及其生态优势度、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季节变化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渔业生物的生物量指数和密度指数均明显下降;优势种没有变化,重要种类成分发生更替;种类丰富度指数D有所上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变化趋势一致,均有所下降,但不显著;群落物种种类和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生境条件密切相关。
乔延龙林昭进邱永松
关键词: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
中国南海美济礁和大亚湾水螅水母纲(刺胞动物门)三新种记述被引量:3
2013年
材料于2011年11月在大亚湾和2012年7月在美济礁海域采集,调查区大亚湾设9站,美济礁设13站,经过22份样品分析,鉴定出44种水母,其中有花水母2新种:厚伞拟棍螅水母Hydrocoryne condensa Xu,Huang et Du,sp.nov.和美济真囊水母Euphysora meijiensis Xu,Huang et Guo,sp.nov.,1个软水母新种大亚湾几利水母G uillea dayaensis Xu,Huang et Du,sp.nov.。对新种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和绘图,并讨论其与同属其它种主要特征的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杜飞雁林昭进许振祖黄加祺郭东晖
关键词:花水母亚纲软水母亚纲
北部湾秋季底层鱼类多样性和优势种数量的变动趋势被引量:34
2012年
根据1992年、2001年和2006年秋季在北部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优势种及其数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1992年共记录鱼类171种,隶属17目77科;2001年记录鱼类156种,隶属18目71科;2006年记录157种,隶属17目67科。3个年代记录的鱼类均以鲈形目的种类数最多,其中1992年为96种(占56.14%)、2001年90种(占57.69%)和2006年89种(占56.69%)。鱼类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一致:以2001年最高,为0.72和3.64;其次为1992年,为0.64和3.27;2006年最低,分别为0.52和2.64。丰富度指数(D)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1992年的21.03,2001年的20.74和2006年的19.61。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北部湾3个年代出现的6种共有优势种(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带鱼Trichiurus haumela、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和黄带绯鲤Upeneus sulphureus)的数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中的经济价值较高的优势种逐渐被低值和小型的鱼类所替代,但繁殖力较强和寿命较短的鱼类变动较小。在6种共同优势种中,黄斑鲾和发光鲷的渔获率呈上升趋势;带鱼和黄带绯鲤的渔获率呈下降趋势;而二长棘鲷和竹荚鱼的渔获率基本保持不变。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的优势种更替明显,总体变化趋势是k选择种类(以红笛鲷和黑印真鲨等为代表)逐渐被r选择种类(发光鲷、鲾科和天竺鱼科等为代表)所替代,即寿命长、个体大和营养级高的鱼类数量减少,寿命短、个体小和营养级较低的种类增多。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林昭进孙典荣黄硕琳
关键词:鱼类物种多样性优势种
南海北部近海水螅虫总纲四新种和二种新纪录研究(刺胞动物门,自育水母纲,水螅水母纲)被引量:6
2009年
记述了南海北部近海水螅虫总纲4新种和2新纪录,即自育水母纲的顶胃穴水母Sminthea apicigastrica Xu,Huanget Du,sp.nov.,水螅水母纲的距拟双手水母Codonorchis calcariformis Xu,Huanget Guo,sp.nov.,南海多管水母Aequorea nanhainensis Xu,Huanget Du,sp.nov.,四手多管水母Aequorea tetranema Xu,Huanget Du,sp.nov.,深水拟单手水母Paragotoea bathybia Kramp,1942和母螅镰螅水母Zanclea medusopolypata Boero,Bouillonet Gravili,2000。并讨论了新种与近缘种的区别,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杜飞雁许振祖黄加祺郭东晖江艳娥林昭进
关键词:刺胞动物门南海北部
基于AHP的南海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被引量:45
2010年
根据渔业资源的特点和资料来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了南海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渔业资源环境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等3个层次的23个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应用层次灰色综合模型评价了南海海域1978—2007年间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近30年来,南海海域渔业资源利用水平呈逐步下降的趋势,1984年的综合评价值降至最低水平,仅为1978年的51.7%。1999年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开始波动上升,2007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为1978年的72.4%。综合评价的结果与现实情况较为符合,认为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区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行的。文中并提出了加强人工鱼礁建设、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转变渔业经济方式等是提高南海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重要举措。
陈作志林昭进邱永松
关键词: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层次分析法
西沙群岛重要珊瑚礁海域鱼类区系被引量:22
2005年
根据1998年5月、1999年5月和2003年5月在西沙群岛北礁、永兴岛、琛航岛、华光礁、浪花礁、金银岛、东岛和玉琢礁等8个岛礁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西沙群岛岛礁水域的鱼类区系。在8个岛礁共捕获鱼类48科261种,其中礁栖性鱼类占78.93%,在8个岛礁广泛分布的鱼类只有33种,各礁区之间种类的相似度不超过41%,因此,种类多样性高和相似度低是该区域鱼类区系的2个主要特征。与南沙岛礁(1998~1999)延绳钓、刺网和手钓以及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1991)、南海北部海域等底拖网鱼类相比较,物种相似度分别为34.0%、5.1%和6.8%。
孙典荣林昭进邱永松王雪辉
关键词:鱼类区系珊瑚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