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淑钦

作品数:8 被引量:123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妊娠
  • 5篇妊娠期
  • 3篇出生体重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低出生体重儿
  • 2篇血压
  • 2篇血脂
  • 2篇孕期
  • 2篇妊娠期高血压
  • 2篇妊娠期高血压...
  • 2篇妊娠期糖尿病
  • 2篇糖尿病
  • 2篇体重
  • 2篇体重指数
  • 2篇梅毒
  • 2篇疾病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疾病
  • 1篇滴度
  • 1篇新生儿

机构

  • 8篇福建省妇幼保...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林淑钦
  • 4篇张蓉华
  • 4篇林娟
  • 3篇陈水仙
  • 2篇张荣莲
  • 2篇翁云钦
  • 2篇危秀青
  • 2篇李云
  • 2篇李艳华
  • 2篇陈起燕
  • 2篇张肖民
  • 2篇陈碧香
  • 2篇卓秀云
  • 2篇黄慧卿
  • 2篇陈烈平
  • 2篇陈小梅
  • 1篇李芬芳
  • 1篇张荣娜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全国妇产科高...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脂水平探讨
目的 探讨脂质代谢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为前瞻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组按病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GH)、轻度子痫前期(M-PE)、重度子痫前期组(S-PE),共330例.对照组选择与病例...
林娟卓秀云陈水仙林淑钦张蓉华翁云钦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脂
妊娠期梅毒90例治疗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筛查,并对RPR阳性病例进行梅毒螺旋体红细胞凝集试验TPHA确诊.观察抗梅毒治疗与未抗梅毒治疗对母婴...
张肖民林淑钦
文献传递
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及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糖尿病(GDM)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干预组(孕20周前接受个体化孕期营养干预,362例)和对照组(未接受干预的孕妇,456例)的GDM发生率。结果干预组GDM发生率(12.2%,44/362)低于对照组(21.3%,97/4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排除高龄、家族史、超重等因素后,对照组GDM发生率仍高于干预组,发病风险是干预组的1.86倍;干预组血红蛋白均值(119.2g/L)高于对照组(116.4g/L);贫血发生率(17.1%,62/362)低于对照组(26.1%,119/456);干预组妊娠中期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妊娠晚期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高于对照组。结论孕期个体营养干预可有效减少妊娠糖尿病,并对血脂、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有改善作用。
李艳华林娟危秀青林淑钦张蓉华黄慧卿李云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营养干预营养健康
环境、生物-心理、保健因素对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作用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环境、生物-心理、保健因素对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婴儿及产妇,对在该院分娩的179例产妇于产后24h进行问卷调查和摘取病历。结果变量为新生儿出生体重,采用双侧t检验、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入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丈夫吸烟与饮酒、丈夫情绪、胎儿性别喜好与居住面积5个环境因素,产妇年龄与身高、产妇孕期情绪等7个生物-心理因素,孕期接受群组健康教育、初检孕周、产前检查次数、胎儿脐血流监测、衣原体检测、支原体检测6个保健因素在病例-对照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丈夫吸烟每13半包以上达35.2%,是对照组的2.2倍,病例组丈夫经常饮酒达20.3%,是对照组的2.7倍;病例组19~22岁的产妇占16.2%,是对照组的3.4倍,病例组35岁以上的产妇占9.5%,是对照组的2.5倍(P〈0.01);病例组孕期处于紧张或抑郁情绪占16.2%,是对照组的2.1倍(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丈夫吸烟、丈夫情绪、胎儿性别喜好、群组健康教育、胎儿脐血流监测和衣原体检测等6个因素与低出生体重有关。结论环境、生物-心理因素与低出生体重间存在密切相关性;适宜的孕期保健,即早孕检查、适宜的保健次数和参加了群组孕期健康教育及孕期异常情况监测是干预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的重要手段。
陈起燕陈烈平张荣莲陈碧香陈小梅林淑钦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脂质代谢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的研究设计方法。病例选择2008~2009年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按照病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GH)、轻度子痫前期(M—PE)、重度子痫前期组(S—PE),共330例。对照组选择与病例组同时期就诊的正常妊娠孕产妇,共296例。调查研究对象的孕前体重,检测血清TG、TC、APOA、APOB、HDL—C水平。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孕前体重指数(BMI)、血清TG、TC、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GH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脂质代谢平衡失调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存在一定关系。
林娟卓秀云陈水仙林淑钦张蓉华翁云钦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脂体重指数
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的孕期护理探索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索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的孕期护理。方法:183例产妇,在产后24h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关家庭、社会、经济情况及人口学特征,同时摘录相关孕期检查记录卡;对早产儿组低出生体重儿54例、足月小样儿组低出生体重儿26例、对照组103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3组中,早产组出生体重最低,早产是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早产组在各阶段的胎头双顶径均>足月小样儿组,且在35周前均不<对照组;足月小样儿组在29周以后越来越<对照组,本研究显示其差距呈波动性。各孕周孕妇体重与基础体重之间增加的情况显示,早产组各阶段一直处于最低,SGA组次之,对照组增加最多。结论:从孕期护理预防低出生体重儿,重点是预防早产儿的发生;关注B超预测与胎婴儿实际体重间的密切相关性是孕期护理不可忽视的工作;做好基础体重的测量与记录,把每次孕妇体重增加情况与基础体重比较,发现低于本研究中对照组增加幅度的,可及时给予孕期营养指导。
陈起燕陈烈平张荣莲陈碧香陈小梅林淑钦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孕期护理探索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体重增长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体重增长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3月1日至9月30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及分娩的单胎GDM孕产妇共976例,按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11.5%,112例)、正常体重组(63.7%,622例)、超重/肥胖组(24.8%,242例);按孕期体重增长模式分为体重增长不足组(45.1%,440例)、体重增长适宜组(38.2%,373例)、体重增长过多组(16.7%,163例)。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探讨孕前不同BMI和孕期不同体重增长模式GDM患者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不同孕前BMI患者,孕期增重情况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肥胖组(F=46.39,P<0.01)。不同孕期增重模式下,新生儿出生体重为体重增长过多组>增长适宜组>增长不足组(F=16.81,P<0.01),大于孕龄儿(LGA)发生率情况亦同(χ^(2)=31.14,P<0.01);手术助产、巨大儿发生率均为体重增长过多组>增长适宜组>增长不足组(χ^(2)=31.14,6.25,P均<0.05)。结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增高,增加巨大儿及手术助产风险;对GDM孕妇实施体重管理可实现孕期体重控制性增长,且未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李艳华林娟危秀青李芬芳林淑钦黄慧卿张蓉华李云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新生儿体重
妊娠梅毒19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0
2004年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192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93例)及未治疗组(99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同时根据母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高低,将192例梅毒孕妇分为≤1∶8组与≥1∶16组,观察血清滴度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妊娠结局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936%(87/93),未治疗组仅为283%(28/99)。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早产及死胎发生率分别为54%(5/93)和11%(1/93),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283%(28/99)和323%(32/99),且治疗组无死产及流产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者占630%(58/92),未治疗组仅占232%(13/56)。治疗组窒息儿、低体重儿、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RPR滴度≤1∶8组114例,≥1∶16组72例。≤1∶8组足月儿占781%(89/114),明显高于≥1∶16组的361%(26/72)。≤1∶8组早产儿、先天梅毒患儿、新生儿及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53%(6/114)、219%(25/114)、26%(3/114)和193%(22/114),明显低于≥1∶16组的375%(27/72)、722%(52/72)。
张肖民张荣娜林淑钦陈水仙郑丽英
关键词:先天梅毒滴度梅毒患者母血清孕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