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大连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及癌前病变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8例皮肤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接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其中日光性角化病5例,5个皮损,男1例,女4例,年龄53-90岁,...
- 张微林茂赵丹刘洋涂彩霞
- 文献传递
- 黄地养阴颗粒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黄地养阴颗粒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A组为夫西地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组;B组为黄地养阴颗粒组;C组为夫西地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黄地养阴颗粒组...
- 陈海亭赵一或赵晔张蕴颖张荣鑫林茂孙令涂彩霞
- 文献传递
- 中药复方茯苓汤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通过化学分析及不同中药组合的药效学实验揭示临床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复方茯苓汤的主要有效成分及活性物质群。方法:采用超高速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UFLC-DAD-ESI-MS)法分析复方茯苓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在化学轮廓测定的基础上,依据主要物质峰的来源对中药组方进行了拆分并设立了4组中药组合(Ⅰ-Ⅳ),Ⅰ组为茯苓,泽泻,黄柏,栀子,赤芍,浮萍,当归,甘草8味中药组方后的水提物,Ⅱ组为栀子,赤芍,甘草3味中药组方的水提物,Ⅲ组为茯苓,当归2味中药组方的水提物,Ⅳ组为茯苓,栀子,赤芍,当归,甘草5味中药组方的水提物。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为动物模型,比较ig不同中药组合(Ⅰ-Ⅳ)及阳性对照氢化可的松和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的药效学指标,观察中药对小鼠耳质量、耳厚度、耳真皮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UFLC-DAD-ESI-MS代谢轮廓分析获得了复方茯苓汤中的11个主要化学成分信息,其中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京尼平苷、芍药苷和甘草苷为其主要化学成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中药组和氢化可的松组对诱发皮炎前后小鼠的耳质量差、耳厚度差及真皮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Ⅰ组、Ⅳ组和氢化可的松组更优(P<0.01)。结论:复方茯苓汤的主要药效成分多来源于栀子,赤芍,甘草,茯苓和当归5味中药。
- 王傲雪葛广波齐晓怡胡莹林玲林茂涂彩霞杨凌
- 关键词:复方茯苓汤皮炎
- 中药复方对抑制湿疹样皮炎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 目的:治疗湿疹有效的复方茯苓汤经分析化学成分后,进行不同中药组合的药效学实验观察其作用。方法:用2,4-二硝基氟苯诱发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动物模型,比较灌饲不同中药组合(Ⅰ-Ⅳ)及阳性对照氢化可的松和阴性对照生理盐水...
- 齐晓怡王傲雪卢珊珊林茂涂彩霞
- 文献传递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日光性角化21例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治疗日光性角化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1例日光性角化患者(共26个皮损)接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所有病例均经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61....
- 林茂张宝祥齐晓怡张微赵丹涂彩霞
- 人参皂苷Rbl对人表皮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l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表皮黑素细胞取自shJL包皮环切术标本,取第2~5代细胞进行实验。采用MTr法测定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增殖情况,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酪氨酸酶的多巴氧化酶活性,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黑素含量,免疫蛋白印记法测定黑素细胞酪氨酸酶、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的表达及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结果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分别加入25、50、100μmol/L人参皂苷Rbl作用72h后,黑素细胞存活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黑素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与溶剂对照组相比的相对黑素含量分别为112.4%±5.7%、155.7%士6.3%、217.2%±11.7%),酪氨酸酶活性增加(相对酪氨酸酶活性分别为117.9%±5.7%、158.2%±9.6%、182.6%±10.0%)。100μmol/L人参皂苷Rbl作用72h,黑素细胞酪氨酸酶(225.4%±12.8%)、MITF(313.5%±16.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值均〈0.01),CREB磷酸化明显增加(322.5%±21.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0.01)。100Ixmol/L人参皂苷Rbl作用黑素细胞8h,MITF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作用24h后,MITF表达明显增加,与0时间点相比,P〈0.01。10Ixmol/L的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预处理细胞,可明显抑制100μmol/L人参皂苷Rbl引起的CREB激活、酪氨酸酶及MITF蛋白表达的增加,与100p,mo]/L人参皂苷Rbl作用72h比较,P值均〈0.01,进而抑制人参皂苷Rbl引起的酪氨酸酶活性作用增强及黑素合成增加。结论人参皂苷Rbl可促进正常人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PKA/CREB/MITF/酪氨酸酶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人参皂苷Rbl的促黑素生成机制。
- 卢珊珊李国艳赵丹张微林茂涂彩霞
- 关键词:黑素细胞人参皂甙一元酚单氧酶黑素生成
- 姜黄素对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黑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姜黄素对人表皮黑素细胞的活力的影响,体外氧化DOPA反应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法测定黑素生成量。结果姜黄素在浓度小于或等于10μmol/L时无明显细胞毒性。姜黄素在浓度大于或等于2.5μmol/L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素生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抑制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的黑素生成,可能具有开发成为美白产品的前景。
- 林茂卢珊珊齐晓怡张荣鑫林玲涂彩霞
- 关键词:姜黄素酪氨酸酶黑素生成
- 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经表皮水分丢失量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水杨酸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联合氟米松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特应性皮炎患者64例,选择躯体两侧大小及严重程度相似的皮损,分别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0.02%氟米松+3%水杨酸)、0.02%氟米松软膏、3%水杨酸软膏及基质软膏;选择患者躯体两侧非皮损区皮肤,分别外用3%水杨酸软膏及基质软膏。均为每日2次,连用3周。使用皮肤生理测试仪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1、2、3周的经表皮水分丢失量(TEWL),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判断疗效。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选择双前臂屈侧健康皮肤,外用水杨酸及基质软膏,每日2次,连用3周,于用药前、用药后1、3周检测TEWL。结果健康人皮肤用药前及用药后1、3周,各组TE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区TEWL在第0、1、2、3周,复方氟米松组分别为(34.26±20.82)、(22.38±16.16)、(17.04±12.74)、(15.34±13.13)g·m-3·h-1,氟米松组分别为(33.02±16.71)、(24.63±17.08)、(20.37±9.53)、(19.06±9.17)g·m-2·h-1,水杨酸组分别为(34.16±18.03)、(26.49±8.59)、(21.91±8.46)、(21.20±9.38)g·m-2·h-1,基质组分别为(33.81±17.11)、(29.80±12.48)、(26.16±8.31)、(25.52±6.05)g·m-2·h-1;治疗前(0周)各组TE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TEWL下降值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7,P〈0.01);随机单位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显示,治疗1、2、3周后TEWL下降值复方氟米松组均显著高于氟米松组(P〈0.05),水杨酸组显著高于基质组(P〈0.05或P〈0.01),水杨酸组与氟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应性皮炎患者非皮损区TEWL,水杨酸组在第2、3周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基质组(P�
- 戴鲡瑶董雪娇柯菲齐晓怡林茂涂彩霞
- 关键词:皮炎特应性皮肤屏障氟米松
- 黄褐斑的西医治疗被引量:15
- 2014年
-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对称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常发生于面部,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影响生活质量。
- 林茂魏振东涂彩霞
- 关键词:黄褐斑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西医育龄期女性发病机制
- 黄地养阴颗粒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黄地养阴颗粒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A组为夫西地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组;B组为黄地养阴颗粒组;C组为夫西地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黄地养阴颗粒组。A组为白天涂2%夫西地酸乳膏,晚上涂0.1%阿达帕林凝胶;B组为黄地养阴颗粒2次/d;C组为2%夫西地酸乳膏+0.1%阿达帕林凝胶+黄地养阴颗粒。疗程均为8周,每2周复诊1次。观察记录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A组、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为68.6%、71.4%、91.4%。A、B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优于A组及B组。治疗中A、C组少数病人出现面部红斑、脱屑,B、C组少数出现轻度腹泻,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消失,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3药联合应用,对轻、中度痤疮及炎症、非炎症皮损均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即可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也增强了病人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 陈海亭赵一彧徐甜甜张荣鑫林茂
- 关键词:痤疮夫西地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