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锡怀
作品数:
5
被引量:17
H指数:3
供职机构:
空军气象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合作作者
魏绍远
空军气象学院
钱家声
空军气象学院
何宏让
空军气象学院
潘晓滨
空军气象学院
姜红斌
空军气象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期刊文章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4篇
天文地球
主题
3篇
梅雨
2篇
数值预报试验
2篇
梅雨锋
1篇
雨带
1篇
雨期
1篇
数值模拟
1篇
气旋
1篇
气旋波
1篇
强对流
1篇
强对流风暴
1篇
热带
1篇
重力波
1篇
飑线
1篇
梅雨期
1篇
雷暴
1篇
雷暴天气
1篇
急流
1篇
降水
1篇
降水带
1篇
降水过程
机构
5篇
空军气象学院
作者
5篇
林锡怀
4篇
魏绍远
1篇
钱家声
1篇
潘晓滨
1篇
何宏让
1篇
姜红斌
传媒
3篇
气象科学
1篇
应用气象学报
1篇
第三次全国计...
年份
1篇
1998
1篇
1996
1篇
1995
1篇
1990
1篇
1989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一次梅雨期副高短期变化的数值预报试验
1990年
本文利用5层原始方程模式对1980年6月23—26日梅雨期暴雨期间副高位置的短期演变、副高结构的短期变化作了一次数值预报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一致。
林锡怀
魏绍远
关键词:
梅雨期
副热带高压
数值预报试验
一次梅雨锋气旋波雷暴天气生成的剖析
被引量:5
1995年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并采用滤波方法,仔细地分析了1980年6月24目一次江淮气旋中发生的强对流性质的暴雨天气.分析表明,强对流性质的暴雨天气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低层的西南风急流轴与Td的湿舌轴重合,极有利于水汽的不断输送,850-700hPa之间较长时间有对流不稳定层存在,雷暴区又正好与S<0的对称不稳定区重合,对称不稳定产生了倾斜对流,使雷暴天气得以维持;雷暴区位于300hPa高空急流与850hPa低空急流轴之间,在850hPa上又位于偏东风急流与西南风急流之间;同时又存在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中尺度流场。总之,大、中尺度的上升运动、水汽输送、稳定度方面都十分有利于雷暴的产生。
魏绍远
林锡怀
关键词:
梅雨锋
气旋波
雷暴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后型飑线”的一种形成机制
被引量:8
1996年
该文分析了1988年5月初出现于苏皖东部地区的一次飑线.下部深厚的辐合层与上部强烈的辐散层迭置为其存在空间;低层低空急流轴与θse场高值轴几乎重合,使该空间不仅有丰富的能量贮存,而且有利于扰动动能释放;沿低空急流的重力波传播与高压后部回流冷空气前缘的重力波“相交处”,冲击力可能很大,飑线正在此处出现.
林锡怀
钱家声
关键词:
飑线
急流
重力波
一次梅雨锋降水过程中α尺度雨带的数值预报试验
魏绍远
姜红斌
林锡怀
关键词:
降水带
梅雨
江淮地区冬季一次罕见强对流风暴的数值模拟结果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诊断分析结果对出现在江苏地区冬季的一次强对流风暴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套气旋缓慢东移过程中,冷锋前暖区较长时期的大雾天气及下湿上干的湿度分布为强风暴的产生准备了大气层结不稳定的条件,中尺度辐合流场对强风暴的产生起了触发作用。对流云的下沉辐散气流是雷暴向前传播的重要机制。
魏绍远
林锡怀
何宏让
潘晓滨
关键词:
强对流风暴
数值模拟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