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花斗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纳米
  • 4篇纳米孔
  • 4篇硅纳米孔柱阵...
  • 2篇退火
  • 2篇
  • 1篇电学
  • 1篇铜纳米颗粒
  • 1篇热退火
  • 1篇纳米复合薄膜
  • 1篇纳米复合体
  • 1篇纳米复合体系
  • 1篇纳米孔洞
  • 1篇浸渍法
  • 1篇SI
  • 1篇
  • 1篇CU
  • 1篇NPA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郑州师范高等...

作者

  • 4篇柴花斗
  • 3篇富笑男
  • 3篇李新建
  • 1篇杨晓辉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硅纳米孔柱阵列及其表面铜沉积被引量:6
2005年
采用水热腐蚀技术制备了硅纳米孔柱阵列(siliconnanoporouspillararray,Si-NPA),并以此为衬底通过浸渍沉积制备出一种具有规则表面结构的铜/Si-NPA纳米复合薄膜(Cu/Si-NPA).形貌和结构分析表明,Si-NPA是一个典型的硅微米/纳米结构复合体系,它具有三个分明的结构层次,即微米尺度的硅柱所组成的规则阵列、硅柱表面密集分布的纳米孔洞以及组成孔壁的硅纳米单晶颗粒.研究发现,Cu/Si-NPA在形貌上保持了Si-NPA的柱状阵列特征,薄膜中铜纳米颗粒的致密度随样品表面微区几何特征在柱顶区域和柱间低谷区域的不同而交替变化,并形成一种准周期性结构.上述实验现象被认为来源于铜原子的沉积速度对Si-NPA表面微区几何特征的选择性.Si-NPA可以成为合成具有某些特殊图案、结构和功能的金属/硅纳米复合体系的理想模板.
富笑男柴花斗柴花斗
关键词:纳米孔洞纳米复合薄膜
银在硅纳米孔柱阵列上浸渍沉积的位置选择性
2008年
利用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表面规则的图案化形貌和还原性,采用浸渍沉积技术制备了具有三种不同表面结构特征的Ag/Si-NPA复合纳米体系。在未经清洗的Si-NPA衬底,沉积银的形貌为树枝状;在新鲜衬底和自然老化衬底上,银的沉积都会形成规则的手链网络;而经过强氧化处理的衬底上则不能实现银的浸渍沉积。分析表明,Si-NPA表面的规则阵列和多孔结构等几何构型,在样品的后处理过程中将导致样品表面氧化程度随空间几何位置出现周期性梯度分布,从而对浸渍溶液中银离子在不同几何特征区域的还原、成核及生长模式产生控制作用,最终导致了银在Si-NPA表面浸渍沉积的位置选择性。本研究为采用浸渍沉积技术制备周期性、图案化的金属/硅复合纳米体系,研究其物理性能并探索其可能的器件应用奠定了基础。
柴花斗富笑男李新建
关键词:硅纳米孔柱阵列
沉积于硅纳米孔柱阵列上的铜纳米颗粒退火行为研究
2006年
以具有规则表面形貌的硅纳米孔柱阵列(Silicon Nanoporous Pillar Array,Si-NPA)作为还原性衬底和组装模板,采用浸渍技术制备了铜/Si-NPA(Cu/Si-NPA)纳米复合体系。将新鲜制备的Cu/Si-NPA样品分别在400°C、600°C和800°C氮气气氛中退火,对比研究了沉积于Si-NPA衬底之上的铜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晶粒尺寸随温度的演化规律。在较低、较高温度下退火时,铜纳米颗粒所发生的定向迁移、颗粒长大及中心凝聚现象分别在Ostwald成熟理论和团簇扩散理论的框架下得到了解释。
柴花斗杨晓辉富笑男李新建
金属(铜、银)/硅纳米孔柱阵列复合体系的制备及电学特性研究
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金属/硅复合纳米体系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关注,并有望在未来硅基纳米器件的制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金属在多孔硅(PorousSilicon,PS)上的浸渍沉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表面形貌和表面...
柴花斗
关键词:硅纳米孔柱阵列浸渍法热退火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