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栾烁

作品数:9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康复
  • 4篇康复治疗
  • 3篇康复治疗专业
  • 2篇视听
  • 2篇视听觉
  • 2篇听觉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帕金森病患者
  • 2篇满意度
  • 2篇就业
  • 2篇就业状况
  • 2篇教学
  • 2篇本科
  • 2篇病患
  • 2篇步态
  • 1篇代谢
  • 1篇调查表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孙逸...
  • 4篇中山大学
  • 4篇广东省第二人...
  • 3篇赣南医学院
  • 3篇广州体育学院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栾烁
  • 3篇肖灵君
  • 3篇胡雅涵
  • 3篇陈曦
  • 3篇黄美欢
  • 3篇郑翔
  • 3篇燕铁斌
  • 3篇薛晶晶
  • 3篇涂平忠
  • 2篇姜迎萍
  • 2篇高宏宇
  • 2篇朱小霞
  • 2篇王伟铭
  • 1篇伍少玲
  • 1篇马超
  • 1篇梁秀龄
  • 1篇毛玉瑢
  • 1篇丰岩清
  • 1篇许轶
  • 1篇毛庆友

传媒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和步行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Yahr分期1.5—3期),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23±10.79)岁。接受1周的住院强化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后,为患者制定家庭训练处方,指导患者应用该方法家庭训练3个月。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个月后分别进行站立位足底压力测定、Berg平衡量表、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试验、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估以及三维步态分析,比较训练前后平衡及步态时空参数的变化。结果: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患者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距离、UPDRSⅡ和Ⅲ及跨步长、步速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平衡能力分别提高9.21%和14.91%,跨步长分别提高13.41%和26.83%,步行速度分别提高14.86%和28.38%。此外,患者6min步行距离分别提高10.08%和25.89%,起立—行走计时时间分别减少6.63%和14.90%。训练1周后与训练3个月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视听觉综合提示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徐智勤栾烁朱小霞高宏宇王伟铭陈曦
关键词:帕金森病步态
综合视听觉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及综合视听觉训练对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 and Yahr分级1.5-3级),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11)岁。每位受试者在综合视听觉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月后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的测定,统计分析其特点及训练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双侧静态足底压力训练前排序为:8区>7区>4区>5区>3区>6区>1区>2区,训练1周后及3月后变化为:8区>7区>4区>5区>6区>3区>1区>2区,且症状较重侧拇趾部及第5中足骨部压力显著下降,身体重心向后调整,症状较重侧足中心漂移范围显著减小(P<0.05);动态足底压力测定中,训练前症状较重侧足跟着地期占支撑期0.3%,训练1周后及3月后分别上升为2.2%和5.8%,即患者步行状态下重心后移,足跟着地期在整个步行周期中所占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为重心前移且两侧漂移范围大,行走时足跟着地不明显。综合视听觉训练可改善患者静态及动态足底压力分布,使重心稳定且后移,强化了步行中足跟落地,对于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栾烁栾烁高宏宇王伟铭王伟铭毛玉瑢
关键词:帕金森病足底压力步态分析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重建退变腰椎间盘组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腰椎间盘退变及其诱发的下腰痛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已用于多种慢性疼痛、骨骼与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临床替代疗法。既往研究显示,富血小板血浆释放的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能有效抑制退变椎间盘的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尤其在退变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有望从根本上阻遏甚至逆转退变进程,从而减轻疼痛和促进修复。我国这一领域研究较少,相关临床证据尤其不足。本文主要对国内外PRP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栾烁阮玉婷栗晓伍少玲马超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
康复治疗专业就业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调查表的研制及效度、信度检测被引量:13
2013年
近5年来,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院校数及招生人数增长迅速^[1-2]。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他们是否满意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工作?影响他们教学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社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增强康复治疗队伍的稳定性?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栾烁黄美欢涂平忠胡雅涵郑翔
关键词:康复治疗专业就业状况教学调查表信度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早期TX小鼠脑肾铜代谢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于疾病早期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TX小鼠脑、肾组织铜代谢的影响.[方法]4~5周龄的雄性DL小鼠50只为供体;2月龄的TX小鼠50只为受体(雌∶雄=3∶2),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5只(雌∶雄=3∶2).分离供体小鼠骨髓干细胞并标记CM-DiI荧光,经尾静脉注入移植组TX小鼠体内,每只小鼠0.2 mL(1.2×107个细胞),对照组动物注入等量平衡盐液体.移植后的1、2、4、8、12周处死动物检测脑、肾铜含量情况,并以CM-DiI荧光示踪技术考察干细胞在受体鼠脑、肾组织的分布情况.[结果]移植治疗后脑和肾脏铜含量(脑铜平均28.7 mg/kg,肾铜平均31.7mg/kg)较对照组(脑铜平均34.5 mg/kg,肾铜平均36.9 mg/kg)均有下降趋势,达到对照组铜含量的70%~98%;移植后第4周时治疗组脑铜含量(28.4±5.5) mg/kg,仅为对照组(40.1±6.9) mg/kg的70%,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示踪研究在移植后各时间点均可于脑内检测到供体细胞,肾脏未检测到供体细胞.[结论]疾病早期TX小鼠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脑内铜代谢有一定改善作用,对肾脏铜代谢无明显改善作用.
陈曦丰岩清许轶汤其强朱小霞栾烁梁秀龄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移植肝豆状核变性病铜代谢
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调查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分析历年来的就业变化趋势,为今后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提供指导。方法:于2012年6—9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电话访谈法对2007—2011年毕业的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共计148人。结果: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07届—11届毕业生超过70%从事康复工作,从事康复工作的毕业生中75.8%就业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康复科,职业依从性较好。但从事康复工作的毕业生中,超过50%在科研上受到限制,13%从未参加过任何学术会议,58.2%从未参加过外出进修,这不利于毕业生的继续发展。在地区分布上,从事康复工作的毕业生绝大部分分布于广州、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不同年级间从事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去向和获取医师资格证的比例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间在毕业后去向、从事PT(男93%、女39.2%)、OT(男30%、女51%)、ST(男7.5%、女35.3%)的比例有显著差异。结论:所调查毕业生就业现状较好,但在毕业后去向、工作专业等方面存在年级和性别间差异,毕业后继续深造和高学位教育受到限制,建议规范化治疗师专业研究生教育机制。
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栾烁黄美欢涂平忠胡雅涵郑翔
关键词:康复治疗就业康复教育
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教学满意度调查及教学设置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自教育部2001年开始批准国内部分高校设置康复治疗本科专业以来,国内的康复治疗本科教育迅速发展。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从2003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并已连续十年招收康复治疗专业理学学士。培养目标定位于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现代康复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
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栾烁黄美欢涂平忠胡雅涵郑翔
关键词: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教学满意度物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
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跟腱炎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跟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跟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给予ESW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常规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6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及患者1周内最长可持续行走时间。结果:治疗3周、6周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最长可持续行走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跟腱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毛庆友栾烁姜迎萍
关键词:跟腱炎体外冲击波常规康复治疗
神经松动术的基础及临床康复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9年
旨在综述归纳神经松动术的理论基础、发展演变及其在神经、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临床康复的应用进展,为后续专业领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重要循证依据。神经松动术是基于解剖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动力学理论,针对神经组织施以特定方向和适当力度的牵伸和放松手法治疗。通过改善神经张力、轴浆运输和组织微环境,促进神经组织及其支配结构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临床上,根据手法特点和治疗目的主要分为滑动手法和张力手法,前者指神经相对周围组织较大范围的单向滑动,适用于损伤急性期;后者强调神经内部的张力变化,适用于损伤恢复期及组织粘连等情况。个体化的神经松动术治疗强调神经张力评估,且强调动作时序性。近年来,随着神经松动术临床适应证的范围不断拓展,其在周围神经卡压、周围神经损伤和脑卒中康复等方面的循证学依据不断积累。神经松动术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机制包括减轻神经水肿、炎症反应和神经根刺激症状,从而缓解因机械嵌顿和异常张力造成的疼痛、神经传导异常和功能受限。神经松动术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有助于减轻肿胀、改善组织粘连,且通过刺激本体感觉受体增加神经内部血流,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功能预后。此外,神经松动术有助于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目前神经松动术的应用领域逐步拓展至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神经松动术在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通过周围神经组织接受机械负荷刺激的变化,促进肌张力、肌力、重心分布、姿势平衡和其他运动功能障碍改善,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进而促进神经损伤功能障碍的康复。今后,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应针对不同疾病和病理状态下的神经松动术的治疗频率、治疗时间和动作�
栾烁凌全寿曾妙裳林安妮姜迎萍
关键词:周围神经卡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