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钊雄

作品数:54 被引量:315H指数:9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6篇水利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篇水处理
  • 9篇植被
  • 9篇废水
  • 9篇废水处理
  • 8篇植被覆盖
  • 8篇植被覆盖度
  • 8篇覆盖度
  • 6篇岩溶
  • 6篇石漠化
  • 5篇水处理技术
  • 5篇教学
  • 5篇废水处理技术
  • 5篇处理技术
  • 4篇絮凝
  • 4篇土壤
  • 4篇曝气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岩溶区
  • 3篇延时
  • 3篇印染

机构

  • 49篇佛山科学技术...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佛山大学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53篇梁钊雄
  • 21篇王兮之
  • 12篇魏兴琥
  • 6篇李辉霞
  • 5篇陆冠尧
  • 5篇宋宪强
  • 4篇周红艺
  • 4篇李森
  • 4篇黄金国
  • 4篇关共凑
  • 4篇王军
  • 4篇熊彦
  • 3篇王雪
  • 3篇李保生
  • 3篇汪明冲
  • 3篇江学顶
  • 3篇甘春英
  • 2篇陈洲
  • 2篇刘占明
  • 2篇李志文

传媒

  • 12篇佛山科学技术...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中国岩溶
  • 2篇中国沙漠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地理科学
  • 2篇热带地理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水力发电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科技资讯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广东土地科学
  • 1篇实验科学与技...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科教导刊(电...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20
  • 10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Landsat8 TM的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以粤北连江流域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粤北连江流域1988年和2013年2期Landsat8 TM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进行动态变化研究。结合连江流域的岩溶特性,在原有土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在石漠化地区增加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4种类型。结果表明:(1)林地的面积增加最多,其次是建设用地。而在石漠化区,重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减少最多,中度石漠化次之。轻度石漠化的面积则有所增加。(2)在非石漠化区,转出的类型主要是灌丛、林地和耕地。灌丛主要向林地转出,林地和耕地主要向建设用地和潜在石漠化区转出。而在石漠化区,主要表现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土地向潜在石漠化转移。(3)石漠化区面积的减少主要在连州市南部和北部、连南的东北部以及阳山县的南部。灌丛向林地的转移主要表现在流域的西部,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则主要发生在水域附近和下游地区。
江学顶梁钊雄王兮之张翼
关键词:石漠化
基于TM影像的广西河池市岩溶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选取广西河池市岩溶地区1990、2000和2010年3个时相的TM影像,采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探讨该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非岩溶区的异同。结果表明:(1)近20年来,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在逐渐增加,其占整个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从1990年的30.81%增加到2010年的53.66%,较低植被覆盖区、中度植被覆盖区和较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在逐渐减少,其占整个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从1990年的9.63%、17.25%和31.97%下降到2010年的8.54%、9.88%和26.74%。(2)近20年来,岩溶区低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变化率比非岩溶区的大,岩溶区的面积变化率是37.74%,非岩溶区仅为是3.28%。而非岩溶区的较低植被覆盖区、中度植被覆盖区、较高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变化率则比岩溶区的要大,非岩溶区的面积变化率分别是54.30%、57.47%、26.75%、75.77%,而岩溶区的面积变化率分别是34.87%、43.07%、16.34%、71.55%。(3)1990-2000年岩溶区中较低植被覆盖区、中度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变化幅度比2000-2010年的要大,两个时期的变化率分别是4.68%、0.11%和5.68%、1.79%。2000-2010年低植被覆盖区、较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变化幅度比1990-2000年的要大,两个时期的变化率分别是1.75%、5.07%和1.64%、3.59%。2000-2010年非岩溶区中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变化幅度比1990-2000年的大,1990-2000年的变化幅度是8.38%,2000-2010年的变化幅度是16.04%。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这种差异,主要由于两者间的岩性条件不同所引起。
梁钊雄王兮之魏兴琥汪明冲
关键词:TMNDVI植被覆盖度
城市污染河涌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及生物毒性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榄核河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化学形态分布特征并进行生物毒性评价。[方法]对榄核河沉积物中4种典型重金属(Cu、Zn、Pb和Cr)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并以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OGs)进行了生物毒性评价。[结果]榄核河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较高,各金属主要以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和残渣态等形式存在;SQGs法评价显示,沉积物4种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均超过ERM水平,可能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毒害作用,应加强防控。[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污染河涌沉积物的治理及无害化、资源化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宋宪强梁钊雄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
SWAT模型在连江流域的应用展望被引量:2
2008年
介绍SWAT模型的原理、基本结构、运行方式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结合粤北连江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基本特征,探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在连江流域应用前景。
王兮之梁钊雄杜锦兴刘惠珊
关键词:SWAT模型分布式水文模型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佛山市绿地系统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根据2007年Quickbird数据对佛山市禅城区绿地信息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生态功能、景观多样性指数、绿地规划指标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对禅城区绿地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禅城区绿地系统仍处于一般状态,绿地分布不均匀,总体绿化水平不高,说明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
王雪梁钊雄吴达顶
关键词:城市绿地模糊综合评价法
粤北星子河岩溶流域水化学特征的因子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星子河流域处于中国西南岩溶区的东南边缘,该流域岩溶水化学特征明显。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水化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化学组分以Ca2+和HCO-3占绝对优势;其次是Mg2+和SO2-4,其余的Na+、NH+4、K+、F-、Cl-、NO-3等组分含量很少。星子河流域水化学类型是典型的的重碳酸-钙(镁)型,碳酸盐岩、白云岩的风化和水岩相互作用为其水化学做出了主要贡献,自然因素是控制其水化学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对该流域水化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水质状况较好。
陈洲王兮之关共凑梁钊雄王军陈河林包小凤
关键词:岩溶流域水化学特征
基于GIS的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2009年
介绍了佛山市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系统功能以及研建该系统的关键技术。该系统的建立,为佛山市政府以及环境监测部门对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规划及预测等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王雪崔志新梁钊雄邝凤欢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GIS
基于ArcGIS Engine的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预警系统设计
2014年
利用GIS技术对石漠化信息进行现状分析、预警与决策,是石漠化灾害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Visual Basic.NET平台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设计了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预警系统,并对系统目标、结构、功能、数据库设计进行了分析。该系统具备数据管理、查询、分析、预警预报、制图制表等功能,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及时、准确、科学、全面地掌握粤北岩溶山区农地石漠化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农地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黄金国蔡永龙王兮之魏兴琥李辉霞周红艺梁钊雄
关键词:预警系统
佛山市园林植物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佛山市园林植物现状,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管理平台,以B/S模式作为网络体系结构,设计了佛山市园林植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该系统能迅速获取园林绿化植物信息资料,实现园林植物信息的现代化管理。
王雪梁钊雄
关键词:园林植物信息系统
西藏阿里高寒荒漠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被引量:9
2020年
调查了西藏阿里高寒荒漠区30个高寒荒漠样地土壤剖面发生层,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粒度。结果表明:(1)阿里高寒荒漠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 000~5 000 m的湖盆、宽谷、沟谷坡麓、冲洪积扇,土层薄、地表粗砾化、沙化严重,有机碳含量低,从亚高山草原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荒漠草原土、亚高山荒漠土至高山荒漠土,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高山草原土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亚高山荒漠草原土、亚高山荒漠土和高山荒漠土,从草原到荒漠土壤退化明显。(2)8种植物群丛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按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砾漠逐渐降低的指数关系,针茅(Stipa spp.)-固沙草(Orinus thoroldii)草原和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沙生针茅(Stipa caucasica subsp. glareosa)草原、沙蒿(Artemisia wellbyi)灌丛草原、灌木亚菊(Ajania fruticulosa)荒漠、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砾漠和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 compacta)砾漠;沙生针茅草原、灌木亚菊荒漠、驼绒藜砾漠土壤有机碳又显著高于垫状驼绒藜砾漠。(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土层厚度、表层砾石含量之间具微相关性,但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地表粗砾化有加重的趋势,家畜超载、野生动物数量增加造成植被退化可能是导致高寒荒漠土壤有机碳降低的主要原因。
刘淑娟魏兴琥郑倩倩林啟霞罗小兰陈毅哲梁钊雄关共凑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