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晓梅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硝化
  • 2篇聚磷
  • 2篇聚磷菌
  • 2篇反硝化
  • 2篇反硝化聚磷
  • 2篇反硝化聚磷菌
  • 1篇地下管网
  • 1篇亚硝化
  • 1篇远程
  • 1篇远程监控
  • 1篇生物膜
  • 1篇疏桩
  • 1篇疏桩基础
  • 1篇脱氮
  • 1篇脱氮工艺
  • 1篇排水
  • 1篇排水设计
  • 1篇热系统
  • 1篇桩基
  • 1篇桩基础

机构

  • 6篇东北大学

作者

  • 6篇樊晓梅
  • 1篇徐国瑞
  • 1篇吴真洁
  • 1篇王明恕
  • 1篇金畅

传媒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工程建设与设...
  • 1篇建筑技术开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01年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4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程度.方法以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丙酸钠、污泥水解酸化液六种碳源模拟废水,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对不同碳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六个系统中,淀粉的COD去除率最小,为45%,其余系统相差不大,去除率最大的是污泥水解酸化液,为88%;缺氧结束时系统出水PO_4^(3-)-P质量浓度分别为2.24 mg/L、3.00 mg/L、3.81 mg/L、1.40 mg/L、2.46 mg/L、1.18 mg/L;各系统每克M LSS的亚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27 mg/(g·h)、1.15 mg/(g·h)、1.58 mg/(g·h)、2.91 mg/(g·h)、2.60 mg/(g·h)、2.03 mg/(g·h).结论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有很大影响,淀粉类大分子碳源不利于反硝化除磷,乙酸钠类小分子物质有利于磷的释放和吸收.
樊晓梅
提高城市供热系统运行管理水平的技术措施
2018年
主要介绍了供暖燃气锅炉的管理,以及远程监控技术及燃烧系统自动控制,采用变频技术以及燃烧优化技术可以使锅炉运行的效果最优。采用该系统能够使锅炉的热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能够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樊晓梅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变频技术远程监控
疏桩基础工作机理讨论
2004年
近年来高层超高层建筑大量兴建,它重量大、荷载集中,当地基土承载力满足不了要求时,在充分利用地基土的情况下以桩子作为补偿,它不同于复合地基,又不同于桩筏联合基础,此种基础型式称为疏桩基础,本文对其工作基理和设计方法加以讨论。
吴真洁徐国瑞王明恕樊晓梅
关键词:疏桩基础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见问题与建议
2016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是促进异军突起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建筑给排水系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施工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在实际中,建筑给排水系统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功能,而且影响到业主的正常生活。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给排水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樊晓梅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反硝化聚磷菌吸磷能力和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反硝化聚磷菌在同一反应条件下的吸磷能力和生长特性,为污水脱氮除磷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反硝化聚磷菌的吸磷试验,确定各菌株的含磷量及吸磷速率;通过拮抗试验构建复合菌群,采用浊度法绘制各菌群的生长曲线,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种群特性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韦荣氏菌属在缺氧培养3 h时,磷质量浓度出现最大降幅,出水PO3-4-P质量浓度均低于2.00 mg/L.菌株F8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最强.对数期时,菌株F3、F9、F13的生长速率最小.菌株F5的稳定期持续时间比较短,处于144~168 h;F11持续时间最长,处于144~216 h.菌株F16对数期最短,最先进入稳定期,且稳定期持续时间最长.各种复配菌株处于稳定期时菌体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F9、F8、F3、F10、F7、F2、F4、F14、F16、F6、F11、F1、F5、F12、F13、F15.结论反硝化聚磷菌单菌吸磷速率与其菌株整体吸磷量大小无关,复合菌株较强的适应能力使其调整期比任何一株单菌的时间都短.
樊晓梅
关键词:反硝化聚磷菌
CAD在地下管网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的地下管网管理方式已经落后,必须向科学型管理方式转化,其中很好地利用CAD进行地下管网的管理就是--种科学的方式.
樊晓梅金畅
关键词:CAD地下管网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