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竹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外科
  • 2篇颅内
  • 2篇救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动力学变化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疾病
  • 1篇血流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血液动力学现...
  • 1篇循证
  • 1篇循证医学
  • 1篇亚低温
  • 1篇液动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6篇欧阳竹
  • 4篇徐赣琼
  • 3篇蒋宇钢
  • 1篇曾施
  • 1篇雷强
  • 1篇谭明亮
  • 1篇张海南
  • 1篇李奇
  • 1篇田蕾琪
  • 1篇喻孟强
  • 1篇柴湘平
  • 1篇张明铭
  • 1篇谭宜
  • 1篇周启昌
  • 1篇蒲大容
  • 1篇周雯
  • 1篇谢锋
  • 1篇陶澄
  • 1篇章鸣
  • 1篇何昊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急危重症患者的筛查与救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急危重症患者的筛查与救治方案。方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危重症患者处理的难点和关键问题,结合临床及管理经验制定筛查与救治方案。结果疫情期间通过成立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组、建立急危重症发热患者隔离筛查病房,以及完善急危重症患者筛查及救治流程等方面,能很好地对具有发热和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进行筛查,同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结论通过制定特殊时期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及设立急危重症发热患者筛查病房这一新途径,探索出针对这类特殊人群的筛查与治疗的经验,对于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并避免院内感染和传播十分重要.
何昊张海南陶澄周雯舒怡贺嘉雷强欧阳竹谭明亮刘双柴湘平
关键词:预检分诊急救
显微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策略和疗效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4月至2018年4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43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破裂者32例,未破裂者11例。17例采用经颞下入路、26例采用经侧裂入路(包括经额眶颧入路、颞下结合翼点的"一半一半"入路及单纯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术中联合运用多种技术进行监测。术后6个月开始行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43例患者中,动脉瘤完全夹闭者38例,部分夹闭者4例,包裹1例。术后偏瘫2例(4.7%),昏迷1例(2.3%),动眼神经麻痹14例(32.6%),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37例(86.4%)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0±10.1)个月(6个月至4年)。影像学随访显示,35例未见动脉瘤残留,1例部分夹闭患者再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行动脉瘤包裹加固者未见动脉瘤明显增大。末次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级Ⅴ级者34例,Ⅳ级者1例,Ⅲ级者1例,Ⅰ级者1例(术后42 d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4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中,随访11例,其中8例症状改善。结论术前根据动脉瘤的解剖学特点和形态特征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疗效良好;术中多项技术联合监测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张明铭欧阳竹郏娇盈崔岩李奇喻孟强蒋宇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基底动脉显微外科手术
术中超声辅助颅内血管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颅内血管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分别行术中超声辅助下的外科手术治疗,并对手术前、手术中及术后复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超声清晰显示68例,合并血栓者49例。②41例脑动静脉畸形在超声引导下均快速找到病灶并准确定位。结论术中超声能够对颅内血管性疾病进行术中准确定位和实时导航,确定病变边界,测量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时发现病灶残留,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欧阳竹徐赣琼蒋宇钢
关键词:颅内血管性疾病术中超声神经外科
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与思考被引量:5
2009年
重型颅脑损伤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亚低温(MHT)的应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国内外多个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在救治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诊疗指南、循证医学证据和文献,辩证探讨了MHT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适应证及机制、操作方法及时间窗、并发症及临床决策问题。
蒋宇钢欧阳竹徐赣琼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循证医学
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对胎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不同类型CHD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方法正常胎儿200例和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CHD胎儿159例,其中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23例,左心梗阻性病变(LSOL)19例,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RHS)15例,右心梗阻性病变(RSOL)33例,间隔缺损36例,圆锥动脉干畸形(CTD)33例。测量胎儿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脐动脉搏动指数(UA—PI)及脑/脐血管PI比值(CPR)。结果HLHS、HRHS、RSOL、CTD及SD组胎儿的MCA—PI和CPR均较对照组减低,UA—PI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OL组的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CHD胎儿出现脑血管阻力下降,不同类型CHD脑血管阻力的改变程度不同,提示不同类型CHD胎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循环代偿反府。
徐赣琼周启昌欧阳竹章鸣蒲大容田蕾琪谢锋曾施谭宜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液动力学现象
差异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的差异蛋白的表达并筛选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蛋白组学检测10对脑胶质瘤及配对瘤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差异蛋白在66例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x2检验差异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回归模型分析差异蛋白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蛋白组学分析发现与瘤旁组织相比,有22个蛋白质在脑胶质瘤组织明显表达异常(上调13个,下调9个).筛选差异表达最明显的4个蛋白GLUD1、VIM、PRDX1及MAT1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4种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GLUD1(P=0.006)与PRDX1 (P <0.001)表达明显上调,而MAT1A表达明显下调(P=0.001),VIM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118).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PRDX1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P =0.008)及患者生存情况(P =0.004)明显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胶质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P>0.05).GLUD1及MAT1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胶质瘤直径及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PRDX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27.4%及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差异蛋白中PRDX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病理分级、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可能是胶质瘤潜在的标志物.
欧阳竹徐赣琼
关键词:脑胶质瘤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组学差异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