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茜草
- 作品数:21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师范大学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中产阶级住宅福利研究的意义与理论依据
- 2010年
- 住宅福利一直是福利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当福利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拓展时,其普惠式的趋势就相当明显,更多的受益群体将纳入到住宅福利体系之中。随着我国住宅供应梯次体系日趋明朗,处在社会中层的中产阶级的住宅福利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开展对中产阶级住宅福利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是解决这一群体住有所居的福利目标,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研究来关注这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对社会稳定和谐所起的重要作用。福利社会学的福利研究框架,行动者与社会相互建构的理论以及诸多关于政策本质的研究都为这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汤茜草
- 关键词:中产阶级住宅消费住宅政策
- 广西新城镇青年对5G的认知和采纳意向分析
- 2019年
- 本调查以广西新城镇青年为主要样本,从认知情况、认知渠道、使用意向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性的统计分析,发现5G对于受众的价值在于技术带来更强的娱乐性和生活便利性、采用5G最大的障碍在于成本过高等重要结论。
- 汤茜草
- 无形城市的非技术因素研究——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
- 信息社会的涌现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为无形城市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无形城市以其自身的高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这两大特质冲击着城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论文从界定无形城市入手,对无形城市的构建要素进行了简单分类,然后选择...
- 汤茜草
- 关键词:无形城市社会群体社会结构社会控制
- 试论住宅商品的可持续消费
- 2006年
- 住宅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进行可持续消费是一个多方协作的过程。文章从“可持续”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对住宅商品进行可持续消费这一行为过程中开发商、消费者、政府的作用,三者应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既满足需要又促进持续发展。
- 汤茜草刘强
- 关键词:住宅商品开发商消费者政府
- 无形城市时代城市社会生活特征探析
- 2010年
- 无形城市是在"后"之时代和全球地域空间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涌现的新城市形态,它以高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这种特征成就了特定的城市社会群体,也使得城市社会生活呈现出极具时代感的特征。城市社会心理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和自由的释放;城市生活方式因讲究格调和充分享受闲暇而得到提升;城市居民的交往方式既处在一个平等开放的互动平台之上,但也处在互动深度遭受质疑的困境之中。
- 汤茜草
- 关键词:无形城市城市生活方式
- 住宅福利:国外经验与启示被引量:1
- 2011年
- 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在住宅福利供给渠道、供给对象以及供给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广角度、多主题的研究,这些可以成为我国推进住房改革,提升居民居住福利的参考思路。鉴于我国的国情,住宅福利的分层级梯次提升是全面促进国民住宅福利的有效途径,这种住宅福利研究思路是对国外住宅福利研究的补充和突破。
- 范斌汤茜草
- 关键词:社会福利住房政策
- 中产阶级住宅福利研究的意义与理论依据
- 2011年
- 住宅福利一直是福利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当福利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拓展时,其普惠式的趋势就相当明显,更多的受益群体将纳入到住宅福利体系之中。随着我国住宅供应梯次体系日趋明朗,处在社会中层的中产阶级的住宅福利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开展对中产阶级住宅福利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是解决这一群体住有所居的福利目标,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研究来关注这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对社会稳定和谐所起的重要作用。福利社会学的福利研究框架,行动者与社会相互建构的理论以及诸多关于政策本质的研究都为这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汤茜草
- 关键词:中产阶级住宅消费住宅政策
- 区域性房地产网络营销模式构建被引量:2
- 2007年
- 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火爆,给房地产网络营销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然而目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从我国房地产企业网络营销过程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房地产与网络营销的切入点,从而提出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三者信息互动的区域性房地产网络营销系统的建议。
- 刘强汤茜草
- 关键词:房地产网络营销信息互动
- 芝加哥学派的经验主义研究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10年
- 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学派在学术界独树一帜,其经验主义取向也丰富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芝加哥学派经验主义研究有着深厚的欧洲社会调查的传统,它的出现满足了当时芝加哥城市发展的需要,并通过帕克、托马斯等学者的研究在美国本土得到蓬勃发展。以托马斯对波兰农民的经验研究为例,可以抽象出芝加哥学派经验主义研究的若干显著特征,这些特征的合理反思可以为中国当前的城市社会研究所用。
- 汤茜草
- 关键词:芝加哥学派
- 传统与现代:对立统一中推进中国前行
- 2009年
- 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一直是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的一组命题,因而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阐述传统的涵义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是在传统的起点上,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达到对立中的统一。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善待民族传统,实现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和谐转换。
- 汤茜草
- 关键词:对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