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媛

作品数:60 被引量:71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儿童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8篇儿童伤害
  • 7篇跌倒
  • 7篇疾病负担
  • 7篇疾病负担分析
  • 7篇病例
  • 6篇病例特征
  • 6篇病例特征分析
  • 5篇道路交通
  • 5篇流行病学研究
  • 5篇老年
  • 5篇老年人
  • 5篇暴力
  • 5篇病例分布
  • 5篇创伤
  • 4篇道路交通伤害
  • 4篇省份
  • 4篇交通伤害

机构

  • 58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济南市疾病预...
  • 3篇深圳市慢性病...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赣南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北京市社区卫...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医学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延庆县...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石家庄市疾病...
  • 1篇浙江省慈溪市...

作者

  • 58篇汪媛
  • 48篇段蕾蕾
  • 34篇邓晓
  • 32篇耳玉亮
  • 29篇金叶
  • 26篇纪翠蓉
  • 25篇高欣
  • 16篇王临虹
  • 6篇杨柳
  • 6篇蒋炜
  • 5篇吴凡
  • 4篇姜勇
  • 4篇李镒冲
  • 4篇张普洪
  • 4篇张梅
  • 4篇杨超
  • 3篇吴春眉
  • 3篇雷林
  • 3篇王薇
  • 2篇孙业桓

传媒

  • 29篇中华流行病学...
  • 7篇中国健康教育
  • 7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伤害医学(电...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变化趋势及现况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病例变化趋势及现况特征,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分析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变化趋势及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等现况特征.结果 2006-2013年NISS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一直居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原因的第二位,但占儿童非故意伤害病例总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13年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男女性别比值为1.82,17岁年龄段占10.86%;机动车车祸病例占66.44%,7、8月、周末和17:00-18:00时为高发期,65.42%的伤害是发生在驾乘交通工具时;伤害性质73.53%为挫伤/朦伤,伤害部位33.81%为头部,轻病例占76.42%,伤者74.86%的就医结局为治疗后回家.结论 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问题不容忽视,中学高年级男生和学龄前男童是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应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叶鹏鹏邓晓高欣汪媛耳玉亮纪翠蓉金叶杨超段蕾蕾王临虹
关键词:道路交通伤害儿童
2008-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跌倒/坠落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48
2015年
目的 了解2008-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跌倒/坠落伤害病例的构成变化趋势和2013年跌倒/坠落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2008-2013年因跌倒/坠落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病例.结果 2008-2013年共监测跌倒/坠落病例1 223 905例,占全部伤害病例数的32.94%,男女性别比为1.57,跌倒/坠落病例数量和占全部伤害病例的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跌倒/坠落病例271 502例,其中15 ~ 64岁(劳动力人口)占66.63%,0~4、5~ 14和≥65岁年龄组占各自年龄组全部伤害病例的55.53%、52.93%和56.59%;病例性别比为1.54,且男性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跌倒/坠落发生高峰时间段是10:00--10:59(占全天病例的10.04%)和14:00-20:59(占全天病例的43.56%).跌倒/坠落发生地点构成前三位分别是家中(33.03%)、公共居住场所(22.79%)、公路/街道(15.49%).跌倒/坠落发生时伤者状态的构成前三位分别是休闲活动(65.38%)、有偿工作(13.01%)、家务/学习(7.52%).受伤部位构成前三位分别是头部(30.41%)、下肢(27.43%)、上肢(21.93%).跌倒/坠落以挫伤/擦伤为主(54.60%),其次是扭伤/拉伤(16.87%)、骨折(15.48%).跌倒/坠落伤害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77.76%),随年龄增加,中、重度伤害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跌倒/坠落伤害是我国主要伤害类型,其在全部伤害中的构成呈逐年增加趋势,其预防应以儿童和老年人为重点人群.
耳玉亮段蕾蕾汪媛纪翠蓉高欣邓晓叶鹏鹏金叶王临虹
2006-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自残/自杀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 了解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自残/自杀门/急诊病例的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3年NISS监测数据,分析自残/自杀病例占伤害病例构成趋势、人口社会学特征、自残/自杀事件基本情况及临床信息构成情况.结果 监测期间因自残/自杀就诊人数占所有伤害就诊人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13年因自残/自杀就诊女性病例占58.6%,文化程度为初中者占42.1%;76.2%的自残/自杀发生在家中;因自残/自杀就诊者中56.1%采用中毒的方式自伤,其次为锐器;60.8%的自残/自杀就诊者治疗后观察/住院/转院.结论 自残/自杀行为干预应加强农药/毒麻药品的管制,利用自杀未遂者在院期间开展再次自杀的预防工作.
高欣段蕾蕾杨超叶鹏鹏纪翠蓉汪媛邓晓金叶耳玉亮王临虹
关键词:自残自杀
不同方法在基于医院门/急诊伤害监测病例漏报估计中的比较研究
2018年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估计基于医院门/急诊伤害监测病例漏报率,比较不同方法估计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线索和思路。方法采用2次独立简单随机抽样的捕获再捕获(方法 1)、1次独立简单随机抽样的捕获再捕获(方法 2)、样本间接估计(方法 3)和样本直接估计(方法 4)4种方法,通过数据模拟,对符合一定假设情形下的医院门/急诊伤害病例漏报率进行估计,并比较不同方法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结果的差异。结果方法 1漏报率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结果最差,且工作量较大;方法 2漏报率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结果优于方法 1,且工作量也低于方法 1;方法 3漏报率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结果优于方法 1,但劣于方法 2,工作量最小;方法 4漏报率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结果与方法 2接近,均优于方法 3,工作量略低于方法 2。结论捕获再捕获方法对门/急诊病例中伤害病例占比有要求,提高每次抽样选取的病例数量,尤其是第2次抽样的病例数量可以提高漏报率估计精度。用样本直接估计总体漏报率比先估计总量再估计率,减少了抽样误差,可以提高估计精度。每种方法增加样本量均可以提高估计精度,但会增加工作负担。根据结果,建议采用方法4进行医院门/急诊伤害监测病例漏报估计。
叶鹏鹏汪媛金叶段蕾蕾
中国1990年与2013年烧烫伤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烧烫伤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3研究(GBD2013)中G20国家、中国总体及分省数据,采用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综合评价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烧烫伤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人群烧烫伤标化死亡率为0.88/10万,标化DALY率为30.58/10万,男女标化DALY率比例为1.85∶1。在G20国家中,按照标化DALY率由高至低排序,中国排第16位。2013年烧烫伤标化死亡率最高的年龄组为≥70岁,其次是〈5岁。标化DALY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其次是≥70岁。2013年烧烫伤标化DALY率,贵州省最高(50.24/10万),澳门地区最低(6.16/10万)。1990年以来,中国烧烫伤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标化死亡率下降68.10%,标化DALY率下降76.95%。女性烧烫伤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下降幅度高于男性。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在各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随年龄上升而有所下降。与1990年相比,2013年各省烧烫伤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与1990相比,2013年中国人群烧烫伤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儿童、老年人烧烫伤疾病负担仍相对较高,应为重点关注人群。男性烧烫伤疾病负担高,且下降相对缓慢,尤其是老年男性,应加强重视。
金叶叶鹏鹏邓晓杨柳汪媛耳玉亮王薇高欣纪翠蓉段蕾蕾
关键词:烧烫伤疾病负担
1990年与2017年中国0~19岁人群跌倒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 分析和比较1990年和2017年中国0~ 19岁人群跌倒疾病负担,为制定该人群的跌倒预防控制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7研究结果,选取因跌倒死亡数、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YLD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和DALY率等指标,对中国0~19岁人群跌倒疾病负担进行描述,通过比较1990年和2017年相应指标的变化,描述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2017年中国0~19岁人群因跌倒造成的死亡人数、YLL、YLD和DALY分别是5 321人、42.86万人年、14.24万人年和57.10万人年;死亡率、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1.76/10万、141.49/10万、46.99/10万和188.48/10万.男童跌倒疾病负担大于女童,年龄越低跌倒造成的疾病负担越重.与1990年相比,2017年0~19岁人群中各年龄组的男童、女童跌倒导致的疾病负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死亡数、死亡率、YLL率和DALY率分别下降65.08%、46.63%、47.38%和36.33%;低年龄组疾病负担下降幅度较大.2017年YLD率较1990年增加了73.31%.YLL占DALY比例由1990年的90.84%下降为2017年的75.07%,下降幅度17.36%.结论 与1990年相比,中国0~19岁人群疾病负担有一定幅度下降;跌倒仍然给中国0~19岁人群造成一定的疾病负担,以0~4岁人群为重点人群,应继续开展预防跌倒相关研究和工作.
耳玉亮金叶叶鹏鹏纪翠蓉汪媛邓晓高欣段蕾蕾
关键词:儿童伤害跌倒青少年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2016年中国12省份27个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伤害发生情况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 分析中国12省份27个贫困农村地区16459名留守儿童伤害发生情况.方法 利用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健康服务需求评估调查数据,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留守儿童伤害发生意图、类型、地点、活动、处理方式和结局等状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6年,中国12个省份27个贫困农村地区16459名留守儿童的伤害人数和人次数发生率分别为8.88%和11.21%,男童高于女童.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但高年龄儿童的故意伤害比例远高于低年龄儿童.伤害类型以跌伤、钝器伤和锐器伤为主,但在低年龄儿童中,烧烫伤和动物致伤也是常见伤害类型.伤害发生场所以家中、幼儿园/学校和公路/街道/道路为主.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玩耍娱乐.常见的伤害处理方式为门(急)诊就诊和自行处理,与低年龄儿童相比,高年龄儿童更可能采取自行处理.伤害结局绝大部分为痊愈.结论 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伤害防控工作应将高年龄男童作为重点人群,跌伤和钝/锐器伤作为优先领域,家庭和幼儿园/学校作为主要场所.应针对不同的儿童活动场景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简单有效的现场自救技能,加强教育引导、行为规范和社会支持,探索以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儿童伤害综合防控机制,适当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积极构建留守儿童伤害保险机制.
叶鹏鹏汪媛耳玉亮邓晓朱徐黄小娜赵春霞段蕾蕾
关键词:儿童伤害留守儿童贫困地区
2018年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中小学生通学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状况调查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 了解蒙自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蒙自市20所中小学校的9 000多名中小学生,对其通学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调查学生9 197名,其中150名学生发生了道路交通伤害.蒙自市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为1.63%,初中生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最高为2.85%.5月是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高发期.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是村庄内道路(38.00%)、城市道路(33.33%)和小区内道路(12.67%).有26.67%的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时的活动,最多的是在骑/乘电动自行车(52.00%).绝大多数病例的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5.33%.受伤部位主要以下肢、上肢、多部位为主,分别占45.51%、22.16%、16.17%.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大多数治疗后痊愈,占全部病例数的70.67%.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儿童,住院的天数最长为90 d,费用最多为30 000多元.结论 蒙自市学生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较高,初中生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最高,骑/乘电动自行车是儿童交通伤害发生时的首位活动.
纪翠蓉邓晓叶鹏鹏耳玉亮高欣汪媛金叶段蕾蕾
关键词:儿童伤害通学道路交通
深圳市龙华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伤害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龙华区4所学校(小学六年制1所,小学初中九年制2所和小初高十二年制1所)内的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调查9750人。通过问卷调查过去12个月内伤害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750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5.93%,人次发生率为7.52%,造成伤害的原因主要是跌倒或坠落(57.71%)。1~3年级人次发生率为4.01%,4~6年级为9.64%,7~9年级为8.84%,10~12年级为17.02%。男生伤害发生率(6.94%)高于女生(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511,95%CI:1.258~1.816)、父亲外出打工(OR=1.444,95%CI:1.129~1.845)或母亲外出打工(OR=2.079,95%CI:1.370~3.156)、平均每天亲子沟通时长在0~10 min的学生(OR=1.502,95%CI:1.144~1.973)伤害发生危险较高,四年级以下的学生(OR=0.533,95%CI:0.438~0.649)伤害发生危险较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圳市龙华区的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建议根据不同年级伤害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和干预措施,降低学生伤害发生率。
赵劭娟余晓萱于传宁严新凤张金宇汪媛雷林彭绩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暴力流行及预防控制现状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我国暴力流行水平及预防和控制现状,为开展暴力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3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中的暴力死亡率数据和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暴力死亡和因暴力就诊病例的流行特征,梳理我国暴力预防的法律与政策、信息收集能力及暴力干预和受害者服务等工作现状。结果我国暴力死亡粗率从2006年的1.21/10万下降至2013年的0.65/10万,下降了46.3%。2013年男性暴力死亡率在30。34岁年龄组出现1个峰值(1.42/10万),15岁以前暴力死亡处于较低水平;女性在婴儿、30。34岁以及≥85岁出现3个暴力死亡峰值,死亡率分别为0.84/10万、0.72/10万和1.18/10万,其他年龄段暴力死亡率较低。预防各类暴力的策略分散体现在我国法律、政策中,我国预防家庭暴力的法律尚不完善;尚缺乏各类暴力发生率数据;干预服务多基于规模、时间有限的项目开展。结论2006-2013年我国暴力死亡粗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预防暴力可根据性别差异采取不同策略,我国暴力预防和控制可在法律完善、数据收集、服务常规化等方面开展更多工作。
耳玉亮高欣段蕾蕾汪媛邓晓纪翠蓉叶鹏鹏金叶王临虹
关键词:暴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