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小林

作品数:21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TI
  • 9篇陶瓷
  • 9篇热压
  • 5篇等离子
  • 5篇陶瓷材料
  • 5篇放电等离子
  • 5篇TI2ALC
  • 4篇放电等离子烧...
  • 3篇碳化硅
  • 3篇热压合成
  • 3篇反应烧结碳化...
  • 3篇TIC
  • 2篇扫描电镜
  • 2篇射线衍射
  • 2篇碳化物
  • 2篇热压烧结
  • 2篇温度
  • 2篇化物
  • 2篇TI3ALC...
  • 2篇X-射线

机构

  • 20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建筑材料...
  • 1篇青海医学院

作者

  • 21篇洪小林
  • 15篇梅炳初
  • 15篇周卫兵
  • 13篇朱教群
  • 4篇王苹
  • 2篇闵新民
  • 2篇武七德
  • 2篇严明
  • 1篇王怀德
  • 1篇俞康泰
  • 1篇黄代勇
  • 1篇耿排力
  • 1篇魏明坤
  • 1篇韩建军

传媒

  • 4篇山东陶瓷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江苏陶瓷
  • 2篇佛山陶瓷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陶瓷学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现代技术陶瓷

年份

  • 3篇2007
  • 3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应烧结碳化硅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02年
对有关反应结合碳化硅 (RBSC)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包括 :进一步提高性能 ;降低游离硅含量 ,提高使用温度 ;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武七德洪小林黄代勇
关键词:碳化硅非氧化物陶瓷
可加工三元层状碳化物Ti<,2>AlC的合成研究
该文对单相Ti<,2>AlC块体陶瓷材料的合成进行了研究.采用的分析测试仪器包括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该文的研究重点在于采用热压工艺合成单相Ti<,2>AlC块体材料.研究了各种工...
洪小林
关键词:热压放电等离子烧结掺杂高温稳定性
Si掺杂放电等离子合成Ti_2AlC/Ti_3AlC_2材料及理论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以Ti粉、Al粉、活性炭和Si粉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工艺分别以摩尔比为2.0Ti/1.1Al/1.0C、2.0Ti/1.0Al/0.1Si/1.0C、2.0Ti/1.0Al/0.2Si/1.0C、2.0Ti/0.9Al/0.2Si/1.0C和2.0Ti/1.0Al/0.3Si/1.0C,在1 200℃合成了Ti2AlC/Ti3AlC2块体材料。通过合成试样的X射线衍射谱,确定了放电等离子合成试样的物相组成,并用扫描电镜结合能谱仪观察了合成试样的显微结构和微区成分。结果表明:以2.0Ti/1.1Al/1.0C为原料放电等离子合成了层状结构明显的Ti2AlC材料;掺Si后所有试样都由Ti2AlC、Ti3AlC2和Ti3SiC2 3种物相组成;当掺Si量逐渐增大,即Al与Si的量比减小时,试样中Ti3AlC2和Ti3SiC2的含量增加,而Ti2AlC的含量降低,同时颗粒得到细化。应用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解释了掺Si后不利于Ti2AlC的生成,而有利于Ti3AlC2的生成机理,说明了掺Si后固溶体的产生过程。
王苹梅炳初闵新民洪小林周卫兵严明
关键词:放电等离子烧结
热压合成Ti_2AlC材料及热力学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以Ti、Al元素粉和活性炭为原料,采用热压工艺合成了Ti2AlC块体材料。通过不同温度下合成试样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确定了热压合成试样的物相组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所合成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完全以元素粉为原料按2.0Ti/1.0Al/1.0C(摩尔比,下同)配比在1 500℃热压60 min能合成纯度高的Ti2AlC块体材料,产物中仅含有非常少的杂相TiC和Ti3AlC2。根据热力学计算结果,在Ti、Al和C三元系统中,TiC是最稳定的中间产物。另外,解释了在合成Ti2AlC过程中Ti3AlC2的产生。
王苹梅炳初洪小林朱教群周卫兵严明
关键词:热压TI2ALC热力学分析
新型层状陶瓷Ti_3AlC_2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3年
综述了可加工性Ti3AlC2陶瓷的研究进展。三元碳化物Ti3AlC2属于六方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63/mmc。它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还有高的导热和导电系数。室温下有抗损伤能力,高温下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及显著的塑性变形。应用SHS、HP/HIP及SPS(等离子放电烧结)可制备该化合物。用HIP及SPS可制备高纯、致密的Ti3AlC2陶瓷材料。
周卫兵梅炳初朱教群洪小林
关键词:层状陶瓷TI3ALC2可加工性弹性模量
原位热压TiC/Ti/Al合成Ti_2 AlC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以TiC/Ti/Al为原料,采用热压工艺在1400℃原位合成和烧结了含少量第二相Ti3AlC2的Ti2AlC材料.通过不同温度和不同热压时间下合成试样的XRD分析探讨了Ti2AlC的合成过程.结果表明,高温下Ti 与Al反应生成中间相TiAl金属间化合物,然后TiC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反应生成Ti2AlC.初期反应非常迅速,大部分Ti2AlC在此阶段生成.反应后期反应物减少,速度变慢,同时生成少量第二相Ti3AlC2.不同温度下合成的Ti2AlC颗粒具有不同的形貌特征。
梅炳初洪小林朱教群周卫兵
关键词:热压TIC温度TI2ALC
TiC掺杂对热压合成Ti_2AlC材料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采用热压工艺合成了Ti2AlC块体材料。在不同温度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掺入不同含量TiC混合粉经热压合成试样的物相组成,并采用SEM观察所合成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完全以元素粉为原料不掺TiC的混合粉经1 500℃热压60 min合成Ti2AlC块体材料,且产物中含有TiC和Ti3AlC2杂相;掺入0.5 mol或1.0 mol TiC混合粉经1 400℃热压60 min后合成不含TiC且只含少量Ti3AlC2的Ti2AlC块体材料。同时,探讨了TiC对合成Ti2AlC块体材料的影响机理。
王苹梅炳初洪小林朱教群周卫兵
关键词:热压碳化钛
玛瑙红高温陶瓷色料合成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研究了Cr—Ca—Sn—Si系玛瑙红高温陶瓷色料的合成机理。通过试样的XRD、DTA—TG、IR测试及分析,得出了色料的合成机理。同时还探讨了原料品位、配比、引入形式和矿化剂的加入量、种类以及铅对色料合成的影响。最后通过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制得了呈色鲜艳的玛瑙红色料。
俞康泰洪小林方桂琴
关键词:高温陶瓷陶瓷色料
原位热压TiC/Ti/Al合成Ti_2AlC的研究
2004年
以TiC/Ti/Al为原料 ,采用热压工艺在 1 40 0℃原位合成和烧结了含少量第二相Ti3AlC2 的Ti2 AlC材料。通过不同温度和不同热压时间下合成试样的XRD分析探讨了Ti2 AlC的合成过程。结果表明 ,高温下Ti与Al反应生成中间相TiAl金属间化合物 ,然后TiC与TiAl金属间化合物反应生成Ti2 AlC。初期反应非常迅速 ,大部分Ti2 AlC在此阶段生成。反应后期反应物减少 ,速度变慢 ,同时生成少量第二相Ti3AlC2 。不同温度下合成的Ti2 AlC颗粒具有不同的形貌特征。
周卫兵梅炳初朱教群洪小林
关键词:热压TIC温度
纯碳粉水基分散一步法制造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材料的方法
一种用水为分散剂,以纯碳粉取代碳化硅粉制造高性能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的方法,采用添加外加剂的方法制成高分散的水基泥浆(料),采用注浆、挤塑、凝胶注成型的方法制成生坯,用控制粉料粒径以及烧蚀剂、填充剂加入量的方法,调整生(素...
武七德魏明坤王怀德韩建军洪小林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