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罡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翻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主题

  • 8篇元小说
  • 8篇小说
  • 3篇文学
  • 2篇虚构
  • 2篇身份
  • 1篇当代中国文学
  • 1篇虚无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实践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寓言
  • 1篇元叙述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三张
  • 1篇三重维度
  • 1篇身份认同
  • 1篇时间性
  • 1篇突围
  • 1篇主体性
  • 1篇维度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作者

  • 9篇洪罡

传媒

  • 2篇学术月刊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元虚构与当代中国文学先锋
2016年
元虚构是一种始发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实验叙事意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大陆之后,被众多作家或有意或无意地应用至后"文革"时期的小说创作中,俨然构成了一次中国的元虚构事件。仅仅从形式审美的特殊性来判断此次事件是对学术历史责任的背弃;将这次事件投掷入"80年代"这个想象历史共同体中,则使中国元虚构的文化身份得以显现:它并没有逃离自"五四"以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仰望西方,求索文化现代性的身份建构轨迹。只不过,它采取了一种极端的否定进路,这一进路赋予了80年代元小说一定的意识形态批判锐度,但也正由于缺少与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对话的意愿,它最终或沦为历史文物,或在文化工业语境中发生异化。
洪罡
关键词:元小说文化身份时间性先锋文学
三张面孔:当代英国元小说中的历史
2011年
当代英国元小说的特征主要包括对历史真实的怀疑、对历史中对立过程的前景化和对历史的个人化叙述。较之以因果逻辑为基础的理论话语,以当代英国元小说为代表的强调不确定性、矛盾性和个体化的虚构话语更能展现出后现代语境下历史的复杂生态。
洪罡
元小说、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小说传统被引量:5
2012年
元小说是西方20世纪后半叶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象征了一次发生在小说传统内部的范式转变。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角度来看,元小说都与过往的虚构散文体叙事保持着一定的批判距离。这主要表现为它对文学中目的论的反思甚至戏谑。在宏观层面,对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美学而言,主题和时间维度的矛盾通常在经验世界、道德或意识层面得以和解;而当代元小说,或将主题矛盾刻意前景化,或在频繁的语境置换中制造矛盾的阅读期待。在微观层面,对前者而言,意义的产生主要依赖于语言学意义上的近喻和隐喻原则;而后者则将意义消解为语言选择的过程。当然,元小说并非也不可能彻底否定叙事中的目的论;它仅仅是试图在各个具体层面与传统的小说叙事保持暧昧的距离。在一个符号日渐沦为功用消费的当下语境中,这种面对自身媒介"既参与又质疑"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洪罡
关键词:元小说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中间代”文学的突围:虚无与乌托邦
2015年
近年来,一批被冠以"中间代"之名的中文虚构作品粉墨登场,涌入公众视野。理解这一文学事件需考虑诸多问题:首先,在先验层面,它的出现不完全是文化营销的产物,它其实体现了一种在体制和市场的狭缝之间建构群体身份认同的进路;其次,在文学实践的经验层面,上述身份建构的策略主要体现为对崇高和媚俗的双重拒绝;最后,从理论角度评判,"中间代"文学与本雅明所说的"现代寓言"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拒绝绝对的崇高和媚俗,既植根于现实,又溢出现实之外。不过,由于乌托邦向度的缺席,"中间代"文学极易陷入犬儒。它很难攀越卡夫卡式寓言的高度,并实现有效的文学突围。
洪罡
关键词:身份认同现代寓言
当代西方“元小说”研究
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文学批评出现了一个叫"元小说"的关键词。作为一种处于美学实践和理论探索交汇之处的实验艺术形式,当代西方元小说对传统审美和认知习规的冲击,不仅持续地影响了之后的文学创作,同时也激发了理论界的批评反思。 ...
洪罡
关键词:元小说意识形态西方文学
当代元小说中的主体性
2012年
作为当代批评的关键概念之一,主体性在当代元小说的美学实验平台上得到了有别于理论话语的探讨。在此类作品中,启蒙式的主体概念或在叙述实验中被彻底消解,或在传统与颠覆的形式博弈中,被呈现为主体对整体性的求索过程。在有的作品中,主体性则与对话语建构功能的探讨紧密关联。元小说对传统主体观的解构,并不意味着主体的消亡,而仅仅是通过虚构的特许将主体建构的过程前景化。
洪罡
关键词:元小说主体性
论元小说与元小说性被引量:2
2011年
文章试图对"元小说"这一当代西方文论关键词进行一次理论梳理。文章认为,一个对元小说比较全面的理解,应当兼顾其作为批评概念的稳定性与相对性。在这个立场的基础上,文章将此概念区分为元小说与元小说性,并提出前者是一个文学类别的概念,而后者是一个文本功能的概念,一个动态的小说发展史应当是上述两种视野相互补充的产物。
洪罡
关键词:元小说元叙述
小说,虚构与元小说被引量:2
2012年
元小说是当代小说艺术的重要地标。过往相关研究多侧重于此文学亚类别的形式特殊性,忽略了"metafiction"一词的词义根源;在中文中,"novel"和"fiction"就通常被不加区分地翻译为"小说"。这一翻译盲点遮蔽了虚构问题之于元小说的核心地位。对文学虚构的问题化过程,不仅象征着西方小说范式的一次转变,同时也折射出当代西方人文思潮的一个突出症状,即对符号和自身文化体系的高度自觉。
洪罡
关键词:小说虚构元小说
阐释元小说的三重维度被引量:1
2015年
当代西方元小说并非一味沉溺于语言嬉戏的艺术实验,而是文学批评、艺术实践和文化事件三个维度的动态综合。它首先是一个源自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批评建构,其中所体现的文本自反意识,与当代西方人文领域的反人本和反本质思潮具有同构性。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实践,它又逃逸于刻板的理论归纳之外;它将内存于文学的悖论前景化,在艺术的自律和他律之间虚构了一个极具张力的诠释空间。然而,当艺术实践进入历史文化的辩证过程,以当代西方元小说为缩影的先锋意识开始与资本主义大众文化工业产生暧昧的互动,其原本蕴含的意识形态颠覆性则变得悬而未决。惟有对当代西方元小说进行辩证的多维度阐释,才能规避当下相关研究对其形式实验性的过度渲染。
洪罡
关键词:元小说艺术实践文化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