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

作品数:39 被引量:110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0篇地震
  • 11篇地球化
  • 11篇地球化学
  • 10篇同位素
  • 10篇温泉
  • 9篇地震活动
  • 9篇化学特征
  • 7篇地球化学特征
  • 7篇热储
  • 7篇热储温度
  • 6篇碳同位素
  • 6篇氦同位素
  • 5篇断裂带
  • 5篇裂带
  • 4篇地热异常
  • 4篇岩浆
  • 4篇孕震
  • 4篇腾冲火山
  • 4篇腾冲火山区
  • 4篇热异常

机构

  • 39篇云南省地震局
  • 9篇中国地震局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9篇王云
  • 33篇赵慈平
  • 21篇李其林
  • 17篇冉华
  • 6篇周挚
  • 4篇刘耀炜
  • 4篇陈坤华
  • 4篇陈有丽
  • 1篇苏有锦
  • 1篇邢蓝田
  • 1篇张立
  • 1篇郭丽爽
  • 1篇周永胜
  • 1篇王博
  • 1篇胡小静
  • 1篇李中平
  • 1篇孙自刚
  • 1篇刘峰
  • 1篇王恩康
  • 1篇张磊

传媒

  • 7篇国际地震动态
  • 6篇地震研究
  • 5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全国第七次火...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全国第六次火...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11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西地区热储温度场与地震活动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大量研究表明,强震活动与地温梯度、居里等温面、大地热流、水热活动、地震波速度结构等岩石圈物理状态的高值异常区并不重合,而是分布在异常梯度带上或两高值异常区中间过渡带上。岩石圈的物理特征变化均与深部地热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地热活动或热状态的改变对孕震区介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触发大地震的重要因素。云南滇西地区作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较为发育,出露的温泉众多。对红河断裂带北段邻区的滇西地区58个地热温泉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硅—焓模型估算了泉点的热储温度,通过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得了以热储温度空间分布表达的温度场。
王云王云冉华李其林赵慈平
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热储温度温度场大地热流地热活动居里等温面
温泉气体氦碳同位素在云南地区重危区年度跟踪中的应用
2017年
为跟踪2017年度云南地区的震情发展,对滇南滇西南、滇东北、滇西北3个重点危险区14个温泉进行了现场测量和气体样品采集.经色谱和质谱分析测试,获得了14个温泉逸出气体全化学组成(He、H2、Ar、O2、N2、CH4、CO2)及He、Ne同位素和CH4、CO2的C同位素组成数据.
赵慈平王云李其林
关键词:碳同位素温泉同位素组成质谱分析
滇西南幔源氦释放:对思普地震带M6地震丛集活动的成因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位于滇西南中生代红层盆地中的思普地震带以6级地震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为显著特征。地质资料显示,该地区在第四纪有两座小规模的火山喷发、存在北东向的块状隆起构造和棋盘格式网状活动断裂。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地区岩石圈地幔存在低速异常、地壳内存在高导体,意味着可能存在软流圈上涌和壳内岩浆活动。该地区现代软流圈上涌和壳内岩浆活动及其所产生的深源流体活动与思普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科学问题。
赵慈平王云冉华周挚陈有丽
关键词:地震带滇西南地震丛集幔源氦软流圈上涌地球物理资料
滇西南幔源氦释放:对思普地震带M6地震丛集活动的成因意义
位于滇西南中生代红层盆地中的思普地震带以6级地震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为显著特征.地质资料显示,该地区在第四纪有两座小规模的火山喷发、存在北东向的块状隆起构造和棋盘格式网状活动断裂.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地区岩石圈地幔存在低速...
赵慈平王云冉华周挚陈有丽
关键词:软流圈上涌
川滇菱块西北缘马登至维西一带温泉逸出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其意义
对马登至维西一带的温泉逸出气化学和氦同位素进行分析测试,运用化学和同位素示踪原理,对比其与川滇菱块东边界、东南边界和菱块内部流变层逸出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的异同,从化学地球动力学的视角探索了川滇菱块西北缘马登至维西一带的活动...
李其林赵慈平王云
关键词:化学地球动力学氦同位素
云南宁洱-通关火山区最上地壳地热场:构造和岩浆活动意义被引量:15
2014年
思茅中生代红层盆地中央的宁洱和通关两地在第四纪均发生过小规模的玄武岩浆喷发,喷发渣锥至今清晰可见,而同属于该盆地中央的思茅-普洱地震区百年来6级地震密集发生。思茅盆地中央断裂发育,新构造隆升显著,壳幔速度和电性结构意味着该地区现今仍有可能存在着岩浆活动。然而,对宁洱-通关火山区目前到底有无壳内岩浆房和岩浆活动,以及岩浆活动与思普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关系仍知之甚少。利用该地区的温泉资料和水化学分析数据,我们对宁洱-通关火山区及邻区范围内的36个温泉的热储温度进行了估算,得到了36个点的热储温度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得了宁洱-通关火山区的热储温度空间分布。结果发现:在宁洱火山和通关火山附近存在2个热储温度在220℃以上的温度场高值异常区。综合考虑我们的地热场结果、前人的速度和电性结构等深部探测资料,我们认为:宁洱-通关火山区现今仍存在2个岩浆房,第1个岩浆房位于宁洱县城一带,第2个岩浆房位于墨江通关火山区附近;但宁洱火山和通关火山已不在现今岩浆房的正上方,各反向错开约18km,由此推断把边江断裂(F2)为右旋错动,其中更新世以来的右旋错动速率为18mm/y;宁洱地区频繁而密集的中强地震活动与深部岩浆活动及其产生的深源流体活动密切相关。岩浆的存在使上部地壳与下伏地壳充分解耦并产生应力集中,深源流体活动则有利于断层发生错动。
赵慈平陈有丽王云周挚
关键词:岩浆房断层错动
小江断裂带及邻近地区温泉地球化学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小江断裂带属现今仍在活动的断裂,同时也是一条破坏性地震多发带。为探究特定地区的地球化学场与地震的耦合关系,寻找特定的前兆观测组分,笔者选取并计算了小江断裂带及邻近地区的95处温泉的热储温度。利用温泉的水化学数据(K+、Na+、Ca2+、Mg2+、SO2-4、Cl-、HCO-3),结合该区域的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规律,对温泉的水化学、水温、热储温度、稳定同位素(δ13C,3He/4He)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泉中主要离子含量、TDS含量、水温及热储温度的高值区域在空间上主要沿小江断裂带展布,且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水温和热储温度高值区内中强地震(M≥4.7)分布少;相反,低值区内中强震活动频繁,且强度相对较大。碳、氦同位素特征显示,CO2气体的碳同位素(δ13C)组成具有明显的生物成因特征;幔源氦(百分含量)同素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表明小江断裂带中南段壳幔连通程度低,脱气作用几乎都发生在地壳范围。
王云赵慈平刘峰陈坤华冉华
关键词:小江断裂带温泉地球化学特征中强地震
川滇菱块西北缘温泉地球化学特征与地震活动性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川滇菱形块体是青藏高原东缘侧向挤出最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块体,地震频繁,长期以来引起了诸多地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是活动构造和地震监测预报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相较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鲜水河—小江断裂,西北边界结构样式复杂,地震也相对较少,目前研究程度尚低。研究川滇菱形块体西北缘的主要断裂(金沙江断裂、德钦—中甸断裂和维西—乔后断裂等)周边的温泉水和逸出气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关系,对深入理解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界的流体特征,特别是深源(幔源)释放特征,为评估区域内地震危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李其林王云周艺颖赵慈平
关键词:川滇菱形块体地震活动性地球化学特征西北缘小江断裂地震监测预报
红河断裂带水热活动与构造活动分析
2019年
红河断裂带作为扬子地块与印支地块的边界在学界已取得普遍共识,在形成机制上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其西北端起始于洱源北部,向东南延伸,经河口后进入北越莺歌海盆地,全长超过1000km。研究表明,新生代早期以左旋走滑为主,中期(17—5Ma)完成了由左旋走滑向右旋走滑的转化,第四纪以来表现出明显的右旋走滑特征,平均滑动速率约为2—5mm/a。
王云李其林赵慈平
关键词:红河断裂带水热活动扬子地块左旋走滑右旋走滑莺歌海盆地
滇西北德钦-中甸一带温泉逸出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为探讨滇西北地区德钦-中甸一带温泉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对采集到的18个温泉逸出气体样品的化学组分和氦、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德钦-中甸一带CO2含量偏高且主要沿金沙江断裂和德钦-中甸断裂分布,平均CO2的释放量为80.6%;气体样品的^3He/^4He值为0.06-0.74Ra,中甸地区的下给茨喀和天生桥温泉为研究区高幔源氦释放区,分别达到7.6%和5.0%;中甸地区碳同位素也表现为幔源的特征,δ^13CCO2变化范围为-1.94‰--5.95‰。与已有的深部探测结果对比,研究区幔源氦释放较高的中甸地区(下给茨喀温泉、天生桥温泉)主要位于软流圈上涌区(四川黑水-金川-道孚-雅江-稻城)南端的边缘地带,因而幔源氦释放不显著。
李其林王云周艺颖赵慈平
关键词:氦同位素碳同位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