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仁湘

作品数:88 被引量:34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历史地理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艺术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1篇考古
  • 16篇史前
  • 14篇遗址
  • 14篇彩陶
  • 12篇石器
  • 10篇新石器
  • 8篇新石器时代
  • 8篇饮食文化
  • 8篇石器时代
  • 8篇食文化
  • 7篇文化
  • 7篇庙底沟文化
  • 7篇考古学
  • 7篇古学
  • 6篇青铜
  • 5篇新石器时代遗...
  • 4篇新石器文化
  • 4篇仰韶文化
  • 4篇艺术
  • 4篇饮食

机构

  • 86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学院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西藏社会科学...
  • 1篇青海省社会科...
  • 1篇西藏民族大学
  • 1篇四川省文物考...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青海省文物考...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8篇王仁湘
  • 2篇王吉怀
  • 1篇吴耀利
  • 1篇周润年
  • 1篇喜饶尼玛
  • 1篇许广智
  • 1篇道吉任钦
  • 1篇陈超
  • 1篇万果
  • 1篇华侃
  • 1篇宋治民
  • 1篇高炜
  • 1篇霍巍
  • 1篇任新建
  • 1篇叶舒宪
  • 1篇段渝
  • 1篇洲塔
  • 1篇叶茂林
  • 1篇杨恩洪
  • 1篇陈亮

传媒

  • 11篇四川文物
  • 9篇南方文物
  • 7篇文物
  • 7篇考古
  • 6篇中华文化论坛
  • 3篇四川烹饪高等...
  • 3篇中原文物
  • 3篇丝绸之路
  • 2篇考古学报
  • 2篇农业考古
  • 2篇百色学院学报
  • 2篇南方民族考古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文物世界
  • 1篇新华月报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华夏考古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藏研究
  • 1篇江汉考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且晒且煎 兼备生熟——海南万宁盐墩村海盐生产传统工艺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海南东海岸有一个县级市,大名万宁。万般安宁,也是早年的一种期待,国期泰,民求安。唐贞观五年(631年)初置万安县,龙朔二年(662年)设万安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万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又改为万全郡。至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始名万宁县,后又置万安军,明代曾改称万州,民国三年(1914年)再称万宁县至今。万安,万全,万宁,往古来今,同一种期待。
王仁湘
苏秉琦先生与彩陶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苏秉琦先生在史前考古研究中,也曾特别关注彩陶的研究。他虽然并没有就彩陶写成专题论文,但不少论著中都涉及到彩陶研究。苏秉琦先生的彩陶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彩陶与考古学文化研究,二是彩陶演变与年代学研究,三是彩陶象征意义研究。苏秉琦先生的这些研究包括了彩陶研究最主要的几个层面,而且都有重要成果问世,对考古学文化研究和彩陶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仁湘
关键词:彩陶纹饰年代学
开门七件事 盘中千年餐——中国饮食文化1000年的变迁(下)
2000年
6.盛筵便餐大团圆 国人不论家庭便餐,还是隆重的筵宴,都是团团围坐在一起,向同一个盘子里去品尝同一美味。这传统虽算不上优良,但它只在这一千年中流行,这是我们最有特色的饮食方式之一。 根据饮食专家的研究,中国人的筵宴有许多种类,有说不完的规矩,随着传统的变革,规矩也不断改变着内容。中国上古以坐席进食为传统,通常是一人一席,互不干涉,是一种地道的分餐制。
王仁湘
关键词:饮食文化饮食方式历史演变
美味图景:读汉画上的酒事被引量:1
2009年
在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我们看到不少表现酿酒和宴饮的场景,看到了汉代酒文化的许多真实的美味图景。酒在汉代非常重要,汉代的酒文化也非常重要。酒以成礼,酒中享乐是汉代普遍的风尚,天之美禄为汉代人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散发着酒香的汉代醇厚的历史。
王仁湘
关键词:画像石汉代酒文化
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南方两湖地区的传播被引量:6
2009年
主要分布在豫陕晋黄河中游地区的庙底沟文化,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却非常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四方播散,对文化差异明显的南方两湖地区影响也非常强烈。这种影响一直越过长江,最远到达洞庭湖以南地区。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传播,不仅只是一些纹饰题材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包含在这些纹饰中的象征意义的认同。由彩陶向两湖地区的传播,可以看出南北文化的趋同态势,这种文化趋同是后来一统文明建立的重要基础。
王仁湘
关键词:彩陶庙底沟文化
中国史前“旋目”神面图像认读被引量:19
2000年
中国史前艺术品中有一些刻绘图像特别引人注意,有的图形不易认读,有的涵义一时很难解说。在龙山文化玉器上见到一种十分特殊的“旋目”图像,就是让人难得其解的这一类刻绘。所谓“旋目”,是指史前玉器上见到的一种附带旋线的眼目图像,它同样还出现在彩陶和后来的铜器装饰纹样中。本文要在这里认读并论证其源流的“旋目”图像,并非是新出土的资料,实际是旧题新作,是对中国玉器、彩陶及铜器纹饰旧资料的一点新认识。
王仁湘
关键词:史前艺术中国史彩陶龙山文化装饰纹样
全文增补中
北京何来——读王光镐新著《人类文明的圣殿——北京》
2015年
北京,是一座我们熟知而又陌生的城市。你可能走遍了,也可能读遍了,偌大的北京,你又真正了解多少?你想过没有,这座城也许最早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子。也许最早连村子也没有,只有人迹而已。许多人都不知道,在人潮如织的王府井大街,不仅有清代王府的遗迹,居然还发掘到了深藏在地下10多米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证迹,那里有一座建造在地面下的博物馆。
王仁湘
关键词:黄帝时代王府井大街幽燕游牧文化
寻琮:玉琮在墓葬中的出土位置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考古有一个经验之谈,许多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在田野解决,也即是带着问题在考古现场找答案。当然考古现场一般不会永久性保留,那么考古报告作为现场的纪录就显得非常珍贵了。考古报告记录越是详细,我们从中可以找到的答案就越多越可靠。解决玉琮的用途,自然也须走这一条路径,我们到不了田野,查阅报告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有时或者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王仁湘
关键词:考古报告玉琮墓葬田野永久性出土
西南古代文化纵横通道断想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从地理学、考古学、文化传播学等角度,提出对西南横断山地区的古代文化交流通道,不仅应注意南北纵向的多头并进交流通道,还应重视东西横向交流的通道。横断山并未横断东西向文化交流,对横断山区文化交流的纵横通道皆应努力探索。
王仁湘
关键词:文化
仰韶文化渊源研究检视被引量:11
2003年
The origin of the Yangshao culture has been studied for eighty years, but neither Western scholars' theory of western diffusion nor Chinese scholars' indigenous and pluralistic concepts have solved this problem. The theory of western diffusion believes that the Yangshao culture was concerned with cultural spread from abroad. It is based upon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techniques of painted pottery originated in the Middle East. The indigenous concept has significance only for denying the theory of western diffusion but has not solved the essential problem. The pluralistic notion is the concretization of the indigenous concept. It holds that a number of cultural sources, such as the Laoguantai, Lijiacun, Cishan and Peiligang cultures, gave birth to the Yangshao culture that varied in different regions. Actually it takes the Yangshao as an entity varying not only in source but also in stream. The most realistic is the multi-stream theory, which identifies the main stream and then clarifies other sources and stream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 It believes that the Shanxi and Henan Yangshao differs from the Guanzhong Yangshao in origination and that its source must have been the Peiligang culture or other contemporary cultures. The Yangshao culture in the Guanzhong region and its vicinity must have originated in the Baijiacun (Laoguantai/Dadiwan) culture in the broad sense. The most direct source of the Yangshao culture was at the beginning believed to be the Lower Beishouling culture, and then to be the Lingkou culture. So far, no true answer has been found to the problem of the Yangshao's origin.
王仁湘
关键词:仰韶文化新石器文化绳纹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