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冀伟 作品数:28 被引量:100 H指数:7 供职机构: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增强扫描结合全脑3D ASL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肿瘤血流量灌注指标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中,采取增强扫描、全脑3D ASL灌注成像相结合运用的方式产生的效果,并分析对肿瘤血流量灌注指标影响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一共是60例,属于胶质瘤患者。检查的方式包括增强扫描跟全脑3D ASL灌注成像联合的模式、MR常规扫描模式,检测肿瘤血流量灌注状态,计算获得不同的应用举措所得到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结果:相较于低级别胶质瘤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结果而言,3D ASL所测肿瘤各相对的血流量灌注指标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3D ASL能够对于血流速度产生较高的敏感度,可以将血流灌注的行为进行反应,体现出灌注结果,同时在诊断肿瘤的定位和分级等方面意义巨大。 滕菲 王冀伟 殷小平 郄帅 刘婵 张新 骞立刚关键词:脑胶质瘤 胶质瘤中MMP-2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 2009年 目的研究MMP-2和PCN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胶质瘤标本及9例正常脑组织中MMP-2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正常脑组织表达阴性,低级别、高级别组分别为36.36%、69.23%,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CNA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阳性表达率升高,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表达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强,可作为胶质瘤恶性表型及侵袭性指标之一。PCNA能反映胶质瘤的增殖行为和恶性程度,对胶质瘤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PCNA与MMP-2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两者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邸辉 付淑平 田春辉 李志红 王冀伟 史彦芳 崔增学关键词:MMP-2 胶质瘤 PCNA 免疫组化 侵袭性 RT-PCR检测高迁移率蛋白A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 2012年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highmobility group A2,HMGA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组织中HMGA2蛋白的表达。结果 HMGA2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无表达,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在侵袭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结论 HMGA2的高表达在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王冀伟 丁亚楠 王秋霞 单小松 刘海鹏 袁宇关键词:垂体腺瘤 HMGA2 侵袭性 10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方法,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复杂的重度颅脑损伤疾病的抢救及治疗。结果: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患者病情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17例,重度残疾44例,植物生存19例,死亡21例。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重点是解决颅内压增高,采取药物治疗及外科减压等方法,加强病情监护,全面系统的综合诊疗,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存活后的生存质量。 袁宇 王冀伟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 颅内高压 大株红景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后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外伤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15例)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以10 d为1个疗程。比较头颅CT两组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治疗外伤后脑梗死较单一使用依达拉奉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冀伟 袁宇 杨坤 丁亚楠关键词:外伤后脑梗死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依达拉奉 脑出血发病与血脂水平异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与血脂水平异常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脑出血患者91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90例同期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选择检测血脂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三酰甘油[(1.95±0.94)mmol/L]、载脂蛋白AI[(0.43±0.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8±0.8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2±0.93)m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总胆固醇[(4.41±1.02)m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代谢异常与脑出血密切相关,高三酰甘油和低总胆固醇水平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丁亚楠 王冀伟 杜磊 程晋成关键词:脑出血 血脂 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置换联合不同药物鞘内注射治疗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对比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置换联合不同药物鞘内注射治疗的疗效,为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9月治疗的86例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脑脊液置换术联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脑脊液置换术和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各项脑脊液检验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70%、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4.64%、对照组为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检验除氯化物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脊液的各项检验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万古霉素和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单小松 丁亚楠 王冀伟 杜磊 刘海鹏关键词:脑脊液置换 鞘内注射 颅内感染 重度颅脑损伤致脑中心疝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生脑中心疝诊断及治疗方法,以利于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病例选自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双额颞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患者126例。全组病人采取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手术采取双侧去颅骨骨瓣减压术及内减压。间脑期手术63例,生存54例,非间脑期手术49例,生存例36;手术112例,生存93例,保守治疗14例,存活2例;进行病例分析,探讨脑中心疝的诊断及治疗。结果手术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中心疝间脑期手术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非间脑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高度重视脑中心疝诊疗,加强间脑期的监护,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袁宇 胡福广 郭毅 李春晖 史彦芳 王冀伟关键词:脑挫裂伤 脑中心疝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CS),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型组47例,中型组39例,重型组5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入院时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治疗1个月后按是否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93例)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组(49例)。比较不同组之间凝血纤溶功能指标。结果各型颅脑损伤中凝血纤溶功能均有异常,且随着伤情的加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逐渐升高,而血小板(PLT)水平逐渐下降(P<0.05)。与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比较,迟发性颅内出血组PT、APTT、TT和DD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且其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凝血纤溶功能检测有助于判断颅脑损伤的伤情,改善患者预后。 丁亚楠 徐格林 王冀伟关键词:颅脑损伤 凝血纤溶功能 迟发性颅内出血 预后 颅内动脉瘤计算血流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 2015年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是血管局部病变引发的囊性膨出病理变化,检查结果多显示发生于Willis环动脉分又及周围,这是最常见的诱发蛛网膜下出血的病理因素,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IA有复杂的发生进展及破裂机制和影响因素。目前的研究认为患者年龄、遗传因素、血脂水平、血压水平、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环境影响都有关联。 翟贺鑫 袁宇 王佳良 杜磊 刘海鹏 王冀伟 李春晖关键词:颅内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