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群
- 作品数:39 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肺炎衣原体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
- 2002年
- 张瑞华王卫群
-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AS病理学
- 呼吸系统疾的基因治疗
- 1996年
- 王卫群
-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基因治疗
- 冠状动脉瘤组织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的表达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Cpn-Ag)表达与冠状动脉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的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50例冠状动脉瘤标本和20例正常冠状动脉标本中Cpn-Ag的表达。结果冠状动脉瘤和正常冠状动脉标本中Cpn-Ag的阳性率分别是58.0%(29/50)和15.0%(3/20)。冠状动脉瘤标本中有大量Cpn-Ag沉积,分别位于外膜下及粥样硬化斑块内,而正常血管壁中仅有少量Cpn-Ag沉积,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pn-Ag在冠状动脉瘤外膜下有高表达率,Cpn可能是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损害的原因之一。
- 王卫群钱利生史益军李雪萍白永怿余竹元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瘤
- 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的检测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 (Cpn)特异性抗原与动脉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直接免疫荧光 (IF)方法检测新鲜 冰冻或福尔马林 固定标本中Cpn特异性抗原的存在。结果 :新鲜 冰冻标本中Cpn特异性抗原的检出率是 :腹主动脉瘤组为 83 0 % (1 5 1 8) ,正常血管组阴性 (P <0 0 1 )。此外 ,用IF方法检测了 40例档案保存的石蜡包埋冠状动脉瘤标本和正常血管组织切片 ,Cpn特异性抗原检出率分别是 :87 5 % (35 40 )和 0 (P <0 0 1 )。与此同时 ,检测了 1 5例高龄自然死亡者动脉粥样硬化标本 ,Cpn特异性抗原检出率只有 33 3 % (5 1 5)。结论 :Cpn特异性抗原的高检出率见于人动脉瘤体组织中 。
- 王卫群范卫桂律余竹元
- 关键词: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
- 血浆脑钠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脑钠肽(BN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间我院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1例,同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12例为对照组。均常规检测血脂、血糖、血常规、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BNP);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吸烟史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同时检测常规心脏超声。结果ACS组与对照组在年龄[(69.0±10.9)与(62.0±14.2)岁,t=5.043,P〈0.001]、血肌酐[(95.0±67.4)与(72.8±29.0)μmol/L,t=4.164,P〈0.001]、血尿酸[(360.2±104.4)与(300.8±92.7)μmol/L,t=5.521,P〈0.001]、BNP(80.81与352.38ng/L,Z=-7.295,P〈0.001)、hs-CRP(7.99与17.08mg/L,Z=-3.983,P〈0.001)、外周血[WBC(7.843±3.025)×10^9’/L与(6.333±3.569)×10^9/L,t=4.209,P〈0.001]、单核细胞[(0.522±0.201)×100/L与(0.417±0.157)×10^9/L,t=5.084,P〈0.001]、血糖[(6.518±2.303)与(5.691±2.085)mmol/L,t=3.461,P=0.001]、收缩压[(134.7±27.8)与(142.0±26.3)mmHg,t=2.536,P=0.012]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吸烟比例[43.7%(66/151)和23.1%(49/212),χ^2=17.283,P〈0.001]、男性比例[74.8%(113/151)和48.6%(103/212),χ^2=25.217,P〈0.00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χ^2=10.369,P=0.001)、性别(χ^2=12.836,P〈0.001)、BNP(χ^2=4.807,P=0.028)、WBC(χ^2=10.788,P=0.001)是造成2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ACS组,BNP与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t=5.789,P〈0.001)。结论高龄、男性、外周血WBC和BNP与ACS存在密切关系,而BNP更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龚辉徐根兴史益军凌怡胡瑞王卫群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
- 牛奶和辅酶Q10对丙烯腈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牛奶或辅酶Q10预处理对丙烯腈致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 将80只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丙烯腈组、牛奶组、辅酶Q10组.采用灌胃染毒法,对照组仅予玉米油(丙烯腈的溶剂,1 ml/100 g),其他3组予丙烯腈25 mg/kg染毒.牛奶组和辅酶Q10组在染毒前30 min分别给予牛奶、辅酶Q10预处理.染毒12周后检测血清及主动脉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力.结果 单纯丙烯腈组、牛奶组、辅酶Q10组血清iNOS水平[(42.9±2.5)U/ml、(26.5±4.4)U/ml、(26.7±3.3)U/ml]比对照组[(21.9±1.6)U/ml,P<0.05]升高.主动脉组织中iNOS在单纯丙烯腈组、牛奶组、辅酶Q10组[(0.812±0.008)、(0.773±0.019)、(0.622±0.013)U/mg蛋白]比对照组[(0.540±0.028)U/mg蛋白,P<0.05]高;而辅酶Q10组的主动脉eNOS活力[(0.471±0.011)U/mg蛋白]高于对照组、单纯丙烯腈组和牛奶组[(0.371±0.029)、(0.380±0.016)、(0.425±0.020)U/mg蛋白,P<0.05].结论 牛奶和辅酶Ql0可以缓解丙烯腈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作用.
- 郭进王卫群龚辉
- 关键词:丙烯腈牛奶辅酶Q一氧化氮合酶
- 职业接触丙烯腈对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选取某腈纶厂 15 0 4名丙烯腈作业工人 (1998年670名 ,2 0 0 0年 834名 )作为接触组 ,以条件相当的不接触任何毒物的 442名高校职工作为对照组 ,分析接触丙烯腈对职业工人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提示丙烯腈作业工人头晕、头痛、失眠等神经精神症状报告率高于对照组 ,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 金复生孙忠欢陆荣柱周元陵王卫群陈自强
- 关键词:丙烯腈流行病学
- 制备肺炎衣原体抗原片检测血清抗体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索肺炎衣原体抗原片检测血清抗体法在诊断Cpn感染中的实际应用前景。方法:应用进口肺炎衣原体(Cpn)毒株感染Hep-2细胞,分别以瑞氏-姬母萨染色、吖啶橙染色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等3种方法鉴定Cpn感染细胞。纯化获取大量Cpn抗原,用于制备斑点抗原片。建立微量免疫荧光染色法(MIF)检测血清抗体,诊断Cpn感染。结果:Cpn感染Hep-2细胞的最适条件是用含1μg/mL放线菌酮的维持液,在35℃、5%CO2孵箱中培养7d,并在培养的第0、3、4、5天以2600r/min离心1h,感染成功率极高。染色反应显示,瑞氏-姬母萨染色可将Cpn包涵体染成蓝紫色或红紫色;吖啶橙染色则使Cpn感染的Hep-2细胞呈现鲜明的橘红色;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后,在Cpn感染细胞内可见亮苹果绿色包涵体。通过斑点抗原荧光抗体染色的方法抽样检测了100份病人血清中的Cpn抗体,其中抗Cpn-IgG抗体的阳性血清共61份,阳性率为61%。与Cpn-外周血单核细胞(Cpn-PBMC)抗原片比较,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别。结论:用Cpn感染细胞制作的Cpn斑点抗原片可用于临床检测血清Cpn-IgG抗体,且具有特异性、敏感性高的特点,但要求检测人员有一定的经验。
- 陈学勤陈园园李雪萍王卫群余竹元钱利生
-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微量免疫荧光法
- 妊娠期缺氧对子代大鼠成年后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评价妊娠期缺氧对子代成年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在SD雌鼠妊娠期第15~21天给予氧浓度10.5%的低氧环境,建立妊娠期缺氧动物模型。缺氧组和对照组子代雄鼠同等条件下饲养至3个月龄作为实验用动物。建立离体鼠Langendorff模型,分别记录缺氧组和对照组模型平衡15min后和缺血30min后再灌注1h内心脏机械功能变化和冠脉流量,测定再灌注1h冠脉流出液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计算梗死心肌占整个左心室质量的比例。结果:建立模型15min后,对照组和缺氧组的基础心脏机械功能和冠脉流量均无显著差异,但缺血再灌注后缺氧组心脏机械功能和冠脉流量的恢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灌注冠脉流出液中缺氧组NOS和eNOS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缺氧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缺氧可加重成年后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与eNOS活性下降有关。
- 潘娟娟王卫群龚辉范卫余竹元申捷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合酶
- 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药物的应用
- 1998年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气流受限和部分有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虽然吸烟和气道高反应性被认为是两种主要危险因素,但COPD的确切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以致在治疗上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目前COPD治疗仅局限于缓解症状、改善通气、减慢肺功能下降速率及降低死亡率.根据病人个体需求和反应,选用阶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戒烟仍是最主要的干预措施.
- 王卫群高育瑶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扩张药气道高反应性药物咳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