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夫

作品数:44 被引量:701H指数:1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经济管理
  • 23篇社会学
  • 15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社会
  • 8篇城市
  • 6篇社会学
  • 4篇社会研究
  • 3篇政治
  • 3篇社会变迁
  • 3篇社会结构
  • 3篇社会治理
  • 3篇农民
  • 3篇农民工
  • 3篇文化
  • 3篇民工
  • 3篇家庭
  • 3篇财富
  • 3篇城市社会
  • 3篇城市社会学
  • 2篇代际关系
  • 2篇单身
  • 2篇缔结
  • 2篇动员

机构

  • 41篇清华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芝加哥大学
  • 1篇福建社会科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学院

作者

  • 41篇王天夫
  • 3篇罗婧
  • 2篇李博柏
  • 2篇唐有财
  • 2篇王飞
  • 2篇王欧
  • 1篇杜骏飞
  • 1篇王丰
  • 1篇姜宇辉
  • 1篇连玉明
  • 1篇曾军
  • 1篇彭锋
  • 1篇成素梅
  • 1篇翟振明
  • 1篇夏德元
  • 1篇成伯清
  • 1篇赖扬恩
  • 1篇周长城
  • 1篇胡荣
  • 1篇曹刚

传媒

  • 4篇社会学研究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社会
  • 2篇探索与争鸣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杭州(生活品...
  • 2篇老龄科学研究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河北学刊
  • 1篇中国党政干部...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学海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认同、骨干动员和组织赋权: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实现路径被引量:105
2017年
参与式治理作为一个规范性概念被学界和政府所广泛接受,但在实践中却遭遇了各种挑战。本文基于上海市湖南街道弄管会这一具体案例的分析,尝试在经验上提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分析框架。研究指出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实现路径包含社区认同、骨干动员和组织赋权三个环节。社区认同是基于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意愿,骨干动员则是激励和引导社区领袖自觉参与,而组织赋权则是政府有意识、分步骤地向社会放权、授权,并培育社区参与的组织化力量。上述路径是涉及多主体不断互动的建构过程。最后,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实现路径有效缓解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压力,实现了党政社的有机衔接,对当下的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唐有财王天夫
关键词:参与式治理
数字时代的社会变迁与社会研究被引量:111
2021年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数字时代的来临高度重合。数字时代的信息通信技术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连接与互动交流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社会变迁。数字社会研究需要新的范式、方法与思路。当前的中国数字社会研究有着天然的优势,包括巨大的人口规模、各个领域对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丰富的社会生活数据。面对历史机遇,社会学界应积极投入数字社会研究,并基于经验研究的积累,提炼新概念、促生新思想、建构新理论,贡献关于数字社会研究的知识。
王天夫
关键词:数字社会社会变迁
重建社会信任是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被引量:3
2012年
社会信任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前提条件,所以对于社会信任产生机制的研究成为探讨社会基本运行规律的重要前沿课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支撑社会信任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的变迁导致了原有的信任体系的失效,也呼唤社会信任的重建。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建设就是要重建社会信任体系,让社会重新有效地运行起来。
王天夫
关键词:社会结构社会信任社会管理社会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与建构本土社会理论
2023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出了独特的历史演化进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不仅对以西方为中心的社会现代化理论形成挑战,也使得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中国本土社会理论有着独特而厚重的理论使命,即“直面中国实际、反思西方理论、传承中华文明”。而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研究者可以将“人”本身作为中心线索,通过对中国社会变迁中“人”的处境与感受进行调研和描述、以“人”为行动主体凝练关照中国社会的标识性概念、基于“人”的生命体验分析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机制、立足于“人”的实践探索具有本土色彩的社会研究方法,以推进本土社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许弘智王天夫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社会变迁中国特色社会学
社会连接与智慧城市建设——基于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被引量:2
2022年
不确定性是社会理性认知的产物,不确定性不仅取决于不确定性自身的客观概率,更取决于社会主体对不确定性的主观认知期望。个体的主观认知期望都建立在其社会生活连接上,现代社会中客观发生的物与物的连接、理性认知的人与物的连接、感性认知的人与人的连接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这成为不确定性在社会生活中频繁出现和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城市作为社会生活与连接的主要场所遭遇的不确定性风险尤为突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不同连接场景下的“算法—软件—硬件”智慧体系,优化现代社会生活的连接机制,才可能增强社会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闫泽华王天夫
关键词:社会生活不确定性智慧城市
家庭生活经历如何影响新阶层人士的政治信任倾向被引量:2
2019年
在中国市场改革与社会分化的情境下,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倾向不但与原有体制内群体表现出诸多不同,而且内部也存在巨大差异。本研究以体制内中产群体为参照,探索了新阶层人士的政治信任倾向及其背后的家庭生活经历等因素。基于CGSS(2010)数据发现:由于制度利益分割,相比于体制内中产群体,新阶层人士总体上有更低的政治信任倾向;新阶层内部的政治信任存在较大差异,家庭生活经历的不同则是其差异的重要原因;出身于文化精英家庭者继承了父辈较为自由化和反传统的倾向而形成较低政治信任;而已婚者形成了稳定的家庭生活状态且更具传统保守观念,倾向于更高的政治信任。上述发现对理解特定群体政治信任形成的家庭社会化过程以及转型期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功能有一定参考意义。
王天夫许弘智
关键词:新社会阶层政治信任家庭背景婚姻状况
婚姻缔结、家庭财富积累与主观阶层认同的形成——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3年
主观阶层认同越来越成为社会分层研究的重要议题,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主观阶层认同是阶层集体意识及集体性社会行动的起点。本文认为,主观阶层认同有着内在的群体性特质,而婚姻与家庭是社会结构中天然的实质性共同体,置身于稳定的婚姻家庭共同体与否意味着截然不同的社会生活际遇,这将导致不同主观阶层认同的形成。基于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相比非在婚状态,在婚群体的主观阶层认同明显更高;并且婚姻关系的缔结可以通过家庭收入总量累加与家庭人均收入边际改善两种方式来提升主观阶层认同,即所谓“婚姻缔结—财富积累”中介效应;同时,置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情景下,对于处在优势社会经济位置的群体而言,其“婚姻缔结—财富积累”效应更为明显。这些发现表明,婚姻家庭共同体为主观阶层认同的形成提供独特的社会与经济基础,而婚姻本身的意义也可能随着社会转型发生变化,从而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化的机制。
许弘智王天夫
关键词:婚姻缔结家庭收入
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被引量:57
2015年
根据农村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口述史资料,可分析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土地集体化之前、50—70年代土地集体化时期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家庭生产与生活情况,以及这三个时期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传统大家庭向小家庭的转型并不是由西方传统意义的工业化促成的,作为1949年后国家早期工业化策略的农村土地集体化彻底改变了传统家庭生产与生活的组织方式,改变了父权制度下的代际关系与结构,进而启动了家庭结构转型的历史进程。这一解释有别于经典的家庭变迁的"现代化理论"。
王天夫王飞唐有财王阳阳裴晓梅
空间、地点与城市社会学被引量:10
2021年
空间与地点是城市社会学中的两个不同但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前者强调的是抽象的、跨越个体的存在;后者则包含个人与群体身份的、用于定居的具体位置。除齐美尔以外,经典社会学家对于地点没有直接的论述。在从聚居地到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与地点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城市其实就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城市社会学家在讨论城市与城市生活时,几乎离不开地点。各个理论流派看待地点的视角并不一样,因而地点在各个理论中的位置与功用各不相同。在芝加哥学派以来的城市民族志研究中,对地点在城市生活中的具体细节有着深刻的阐述。人与地点的关系应该成为理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与实施有效社会治理的重要考量因素。
王天夫
关键词:人地关系城市社会学
平等主义国家理想与区隔主义官僚体系:一个社会分层结构的新模型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重新分析"再分配"的概念,本文跳出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分层研究中,对于精英与普通民众区隔的过分关注,提出了一个新的社会分层模型。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分层结构是由平等主义(egalitarian)国家理想与区隔主义(particularistic)官僚体系间的矛盾所决定的。1再分配本身并不产生不平等,而是再分配过程中的官僚及官僚政治行为造成了社会主义的社会不平等。与再分配中心的距离远近不仅决定了在再分配体系中的地位高低,也决定了遭受官僚政治影响的程度大小。在社会转型时期,基层官僚在再分配时期的优势将进一步继续,而整个社会分层结构上的差异也将逐步扩大。
王天夫李博柏
关键词:社会分层结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