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改改

作品数:15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土壤
  • 5篇水分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3篇四川盆地丘陵...
  • 3篇丘陵区
  • 2篇有效磷
  • 2篇三峡库区
  • 2篇土壤传递函数
  • 2篇土壤质量
  • 2篇消落带
  • 2篇库区
  • 2篇不确定性
  • 1篇多数据源
  • 1篇岩溶
  • 1篇三峡库区消落...
  • 1篇砂质土
  • 1篇砂质土壤
  • 1篇山地
  • 1篇石灰土

机构

  • 11篇西南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省高速公...

作者

  • 14篇王改改
  • 7篇傅瓦利
  • 6篇袁红
  • 4篇魏朝富
  • 4篇张洪
  • 3篇吕家恪
  • 3篇张玉龙
  • 2篇虞娜
  • 1篇孙璐
  • 1篇张治伟
  • 1篇马志敏
  • 1篇袁道先
  • 1篇郑畅
  • 1篇张卫华
  • 1篇胡宁
  • 1篇邵泽峰

传媒

  • 3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传递函数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研究评述了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神经网络等方法构建土壤传递函数模型的优缺点,介绍了传递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不确定性分析中常用的Bootstrap analysis、改进的Monte Carlo、最小二乘法等方法,探讨了输入数据、模型结构和参数对传递函数及其应用不确定性的影响,并指出今后可借鉴分析法里的格林函数法和耦合去耦等方法开展土壤传递函数及其预测不确定性的研究,明确传递函数模型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提高模型的应用效率。
王改改张玉龙
关键词:统计模型输入数据不确定性
砂质土壤持水特性空间变异特征传递函数模型被引量:6
2012年
为探讨土壤持水特性的空间变异特征,采用Vereecken和Campbell模型预测辽宁西部风沙土的田间持水量(θ60 cm)和萎蔫含水量(θ15 000 cm),并借助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预测其空间变异,结果表明:两个模型预测θ60 cm的精确度均低于θ15 000 cm;Vereecken模型的精确度高于Campbell模型.Vereecken模型预测的20 cm^40 cmθ60 cm和θ1 5000 cm半方差模型参数和分形维数较Campbell模型更接近于实测数据,但无法描述0 cm^20 cm的空间结构;因此,Vereecken模型可预测砂质土壤20 cm^40 cmθ60 cm、θ15 000 cm及其空间变异特征.
王改改张玉龙虞娜
关键词:土壤传递函数田间持水量半方差函数
农林利用方式下坡地紫色土黄壤基本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重庆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壤类型多样,土地的开发利用趋向于多重开发利用坡地,要充分利用坡地,首先必须了解坡地各土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基本性质。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比较重庆万州区太白岩和分水2地坡地紫色土和黄壤在旱地和林地2种利用方式下的基本性质,认为分水应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有效保护土壤质量;太白紫色土本身富含P,K,但结构不好,在增施氮肥的基础上,也要注重磷肥的补充,维持旱地养分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可持续的利用林地、开发旱地。
袁红傅瓦利张洪王改改
关键词:坡地土壤理化性质
三峡库区万州土壤质量指标选取与综合评价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壤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三峡库区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并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配,根据专家经验和因子贡献率确定土壤质量评价权重,然后结合万州地区的土壤特性,参考等级法划分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对库区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袁红傅瓦利王改改张洪邵泽峰
关键词:土壤质量指标土壤质量评价三峡库区
丘陵山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其模拟
本文以为区域水资源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为出发点,围绕重庆地区土壤水力特性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规律,在重庆不同区县采集30个土壤剖面90个土壤样品,通过室内测定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扩散数据探讨13个传递函...
王改改
关键词:丘陵山地土壤水分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变化及其对有效磷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旱地和水田不同无机磷形态在表层和剖面的分布及其对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旱地和水田不同处理无机磷形态均是以Ca10-P为主。整体上来看,各土层中不同无机磷形态的含量是Ca10-P>O-P,Fe-P>Ca8-P,Al-P,Ca2-P。土柱模拟实验后,旱地和水田Ca2-P,Ca8-P,Al-P和Fe-P的含量都是相同水分情况下添加有机质的处理大于未添加有机质的,水分不同有机质相同时为淹水处理的含量大于湿润处理,但有机质相同时,淹水处理更利于Ca10-P和O-P向易溶性磷转化,添加有机质也会增加其含量;土壤剖面变化表现在:Ca2-P,Ca8-P和Al-P 3种形态存在底部累积现象,而Fe-P,Ca10-P和O-P的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Ca2-P,Ca8-P是旱地和水田有效磷的主要磷源,与水分显著相关的Fe-P在淹水后含量增加,也成为重要的磷源。
马志敏傅瓦利胡宁王改改孙璐
关键词:无机磷形态有效磷消落带
四川盆地丘陵区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根据四川盆地丘陵区重庆市璧山县青杠墒情站点土壤水分每天的动态监测资料,用小波分析的谱相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的垂直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变化是个随机平稳的波动序列;就时间变异来看,其变异有一定的隐周期,大致可分为3~5月的次波动期、7~9月的剧烈波动期、10~2月的相对稳定期。就土壤的垂向变化来看,站点的0~10cm的变异高于10-20、20-40cm层变异;各层变异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可用互谱密度系数表示。但受降水、蒸发、作物利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并未表现出完全的同步响应关系。
王改改郑畅魏朝富吕家恪
关键词:土壤水分变点
多数据源土壤传递函数模型在水分模拟中的不确定性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前馈神经网络的传递函数模型,采用4种不同的数据源预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借助误差统计指标、Hydrus-1D水动力学模型对传递函数模型的预测性能及其应用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土壤水吸力1 000、10 000、15 000 cm对应含水率θ1000、θ10000、θ15000时,相对于仅有颗粒组成变量的传递函数模型,增加容重和θ60(水吸力60 cm对应的含水率)传递函数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42.86%、23.87%、26.15%;增加θ60和θ15 000模型预测θ100、θ10000、θ15000的平均绝对误差比仅包含θ60模型降低了8.67%、16.96%、15.95%。将模型预测的van Genuchten参数应用于土壤水分模拟,增加θ60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比以颗粒组成为输入变量模型的相应值降低了11.11%;相对于增加θ60的传递函数,额外再增加θ15000并未降低模型应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王改改张玉龙虞娜
关键词:土壤传递函数数据源不确定性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消落带土壤铁的形态变化及其对有效磷的影响被引量:17
2008年
Fe3+还原为Fe2+的过程中会增加磷酸铁的溶解,影响磷的化学行为及有效性。本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铁的形态变化及其对有效磷的影响。消落带旱地和水田土壤经淹水和落水处理后,活性铁、水溶性铁增加,其他各形态铁变化较小。旱地土壤在不同的有机质和淹水落水处理下,其活化铁、游离铁、络合铁、水溶性亚铁、和交换性亚铁均为淹水处理高于落水处理,其中活性铁在各处理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他则各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水田下层活性铁高于上层,且落水处理间呈显著差异。氧化铁及亚铁之间总处于不断的相互转化中,活性铁、络合铁和有机质正相关。旱地土壤中的有效磷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水田有效磷淹水处理高于落水处理。
王改改傅瓦利魏朝富袁红
关键词:有效磷消落带
内陆高山峡谷区石灰土pH异常现象及成因初探--以九寨沟景区树正、日则沟为例
2008年
土壤酸度是研究土壤其它理化性质的基础。目前由于环境污染和大气酸雨的影响,多数岩溶区的土壤呈酸化状况。本文通过采样分析发现九寨沟岩溶沼泽土的土壤酸度变化范围在7.72~9.10之间,普遍高于已有研究的其它岩溶土壤,最大相差达4.85个单位。在26个采样点中,有17个点的pH大干8.00,占总数的65%,呈碱性或强碱性。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地质深层大循环、土壤表层有机物质的转化过程、土壤胶体的作用及大量的钙华沉积。最后提出应多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如碳氧稳定同位素、水系沉积物区域化探等)对研究区的各种因子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是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九寨沟这一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有力保障。
袁红袁道先傅瓦利王改改张治伟
关键词:岩溶土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