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祥麒

作品数:173 被引量:557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6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9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细胞
  • 35篇中医
  • 26篇食管
  • 24篇食管癌
  • 23篇中医药
  • 23篇化疗
  • 20篇肿瘤
  • 19篇腺癌
  • 17篇中药
  • 17篇肺癌
  • 16篇乳腺
  • 16篇乳腺癌
  • 14篇疗效
  • 14篇恶性
  • 13篇慢性
  • 13篇骨转移
  • 11篇淋巴
  • 11篇恶性肿瘤
  • 10篇血小板
  • 7篇凋亡

机构

  • 130篇河南中医药大...
  • 35篇河南中医学院...
  • 23篇河南中医学院...
  • 11篇河南省肿瘤医...
  • 8篇郑州大学第一...
  • 6篇郑州大学
  • 6篇河南省中医学...
  • 5篇河南省中医院
  • 4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宁夏医学院
  • 3篇郑州轻工业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南阳市中心医...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中医药...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73篇王祥麒
  • 57篇王俊涛
  • 20篇郑玉玲
  • 18篇尹怡
  • 17篇姬卫国
  • 12篇韩倩倩
  • 10篇李薇薇
  • 10篇黄景玉
  • 10篇高萍
  • 9篇王新杰
  • 9篇卢海松
  • 7篇张明智
  • 7篇王红玲
  • 6篇李伟明
  • 5篇李晓婷
  • 5篇陈素美
  • 5篇孙太振
  • 5篇张建波
  • 5篇于洁
  • 4篇郑玉琴

传媒

  • 19篇中医临床研究
  • 17篇中医学报
  • 10篇河南中医
  • 6篇中医药临床杂...
  • 5篇中国民间疗法
  • 5篇中医药学报
  • 4篇中医杂志
  • 4篇中医研究
  • 4篇中医药学刊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4篇现代药物与临...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医药信息
  • 3篇临床医学
  • 2篇新中医
  • 2篇中医药管理杂...

年份

  • 1篇2025
  • 10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9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12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芪瑞扶正胶囊对放化疗白细胞减少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本文采用细胞培养,造血细胞原位末端标记等技术,观察造模小鼠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应用中药制剂芪瑞扶正胶囊治疗前后的白细胞变化规律,研究该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郑玉玲王祥麒
关键词:放化疗白细胞减少芪瑞扶正胶囊中药治疗
文献传递
舒利迭对激素抵抗型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舒利迭(50/500)对激素抵抗型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6例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舒利迭治疗组和泼尼松治疗组;另选18名激素敏感型哮喘患者为对照组。泼尼松治疗组口服泼泥松治疗,舒利迭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舒利迭(50/500)治疗,各组氨茶碱治疗相同。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功能,并检测血清IFN-γ和IL-4的量。结果舒利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泼尼松治疗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疗效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舒利迭治疗组的IFN-γ高于泼尼松治疗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舒利迭治疗组的IL-4低于泼尼松治疗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舒利迭(50/500)治疗激素抵抗型哮喘,能一定程度改善肺功能,使用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且激素抵抗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可能与IL-4升高有关。
冯宪军王祥麒张建波
关键词:泼尼松激素抵抗型哮喘IL-4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新进展
研究肿瘤的发生,须从不同层次和水平上,了解细胞如何摆脱整体调调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出其失控机制,寻找杀死肿瘤细胞的手段,使其重新新恢复调控和与整体建立联系.使肿瘤细胞恢复成为受控细胞,是研究肿瘤的主要目的.
王祥麒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药治疗药理机制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模型大鼠细胞凋亡及免疫逃逸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模型大鼠细胞凋亡及免疫逃逸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选择15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均腹部皮下注射甲基戊基亚硝胺5mg/kg建立食管癌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的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替加氟组各15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5g/kg、10g/kg、15g/kg给予豆根管食通口服液,空白组、模型组给等予容积生理盐水,替加氟组给予替加氟片20mg/kg,各组均于造模成功24h后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末次给药24h后取瘤检测,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高、中、低剂量组及替加氟组食管癌细胞的凋亡指数与空白组、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剂量组明显优于替加氟组、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Fas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空白组、FasL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各治疗组Fas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Fas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替加氟组和低剂量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能促进模型大鼠食管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Fas表达、降低FasL表达有关,并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高剂量的豆根管食通口服液作用优于替加氟片。
王祥麒郑玉玲王璇韩倩倩王俊涛
关键词:豆根管食通口服液食管癌细胞凋亡FASFASL
益气解毒方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解毒方。ELISA定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清HIF-1α、内皮生长因子(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37.5%,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P-2、MMP-9、VEGF、HIF-1α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MMP-2、HI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血压、乏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皮疹、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发热、腹泻、蛋白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毒方治疗原发性肝癌,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IF-1α、MMP-2水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任娟刘海军沈莉莉曹振健翟笑枫王祥麒殷晓聆侯风刚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益气解毒方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被引量:8
2005年
梁爽王祥麒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西医结合
王祥麒教授论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被引量:2
2012年
王祥麒教授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病机可归纳为"热"、"虚"、"瘀"三点。热是本病发生最重要的病因病机。虚是内因,瘀既是发病之因,又是病理产物,并贯穿本病始终。其临证以此为出发点,遣方用药每获良验。
尹怡韩倩倩王祥麒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机理探讨
本文主要通过针对活血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机理的分析,阐述了治疗组的肾阳虚型基本治愈9例,明显进步7例,缓解1例的疗效.
王祥麒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补肾活血法
文献传递
王祥麒重用生白芍治疗癌性疼痛验案举隅被引量:7
2016年
典型验案 患者,男,47岁。初诊:2015年12月31日。确诊右肺腺癌9月余,未行化放疗,现出现肝、骨转移,后背、胸椎、肋骨多处疼痛,口服曲马多片10mg,每日2次,疼痛控制差。纳眠可,大便干,每日1~2次,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赵兰君黄秋实王祥麒
关键词:生白芍癌性疼痛验案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全身病变的局部反应,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有着广泛的临床适应证,尤其在乳腺癌术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减轻患者放、化疗后的毒副作用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建立完善的中医辨证理论体系对于乳腺癌术后的治疗、转移与复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乳腺癌患者发病的机理,患者术后的中医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马金雨王祥麒
关键词:乳腺癌中医药治疗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