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穗源

作品数:12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课题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骨折
  • 4篇关节
  • 3篇术后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胫骨
  • 3篇疗效
  • 3篇内固定
  • 2篇手术
  • 2篇术后并发
  • 2篇术后并发症
  • 2篇锁定板
  • 2篇锁定接骨板
  • 2篇缺损
  • 2篇外置
  • 2篇微创
  • 2篇接骨
  • 2篇接骨板
  • 2篇骨板
  • 2篇关节镜

机构

  • 7篇娄底市中心医...
  • 6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2篇王穗源
  • 10篇童作明
  • 6篇肖扬
  • 5篇姚京辉
  • 5篇蒋聚华
  • 2篇陈辉
  • 2篇伍群
  • 2篇李贵求
  • 2篇李腾飞
  • 1篇刘剑
  • 1篇周斌辉
  • 1篇邱水波
  • 1篇郑权
  • 1篇张朝贵
  • 1篇吴志勇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防治DVT形成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低分子肝素(LMWH)防治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来该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即平均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常规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术后使用常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组患者在进行常规预防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每天5000U,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以及术后1周血液流变学,其中包括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结果(1)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4.84%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发生率21.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7,P〈0.05)。(2)术后1周,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包括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能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并且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血液流变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李腾飞肖扬王穗源伍群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低分子肝素深静脉血栓形成
采用Gamma-3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2011年
目的探究Gamma-3髓内钉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自2008年至2010年于我院就诊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该组患者中接受Gamma-3髓内钉微创手术治疗者24例,接受其他在治疗者22例。依据是否接受Gamma-3髓内钉微创手术治疗将48例患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术后各性指标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疗效差异(P<0.0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接受该种治疗方法。结果经9个月的随访,治疗组24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3~6月。术后出现感染者1例,经积极的抗炎治疗恢复状况较好,目前骨折部位已完全愈合。术后未见明显髋内翻及下肢缩短畸形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性比,除骨折愈合时间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Gamma-3髓内钉微创手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且具有不良反应少,低感染、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患者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王穗源童作明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23例,髂腹股沟入路19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结果]4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4~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参照Matta的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住37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3例。关节功能按D’Aubigne和Poste16分法评分标准:优27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93.5%。4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术后6个月恢复。【结论】术前准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并采用有效内固定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童作明蒋聚华王穗源陈辉
锁定板外置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近中期随访
目的:  1、构建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我们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胫骨中下段骨折锁定接骨板内固定、锁定接骨板外固定、单边外固定架三种不同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锁定接骨板外置固定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
王穗源
关键词:胫骨中下段骨折锁定接骨板有限元模型
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髓内钉组(n=38,采用顺行髓内钉内固定)及钢板组(n=38,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记录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肩关节Neer评分法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法综合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髓内钉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骼愈合时间显著优于钢板组(P<0.05)。髓内钉组、钢板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53%、21.05%,肩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84.21%、6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固定牢固、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王穗源肖扬童作明
关键词:肱骨骨折手术后并发症
甲板替代物覆盖游离断层甲床修复甲床缺损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我科共收治22例28指甲床缺损患者,其中10例11指采用输液管壶半管原位缝合固定技术结合伤指游离断层甲床瓣修复甲床缺损,还使甲床在甲板替代物的保护下平整生长愈合,避免换药时因传统凡士林纱布包扎粘连导致的疼痛,又保持了伤指形态、功能的健全,技术简单,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姚京辉童作明王穗源刘剑谭钝
关键词:甲床缺损断层甲板凡士林纱布
切开复位植骨加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利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3例,采用跟骨外侧可延伸的L形切口入路,切开撬拨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2个月的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0例,良7例,可6例,优良率73.9%。末次随访X线片上的跟骨形态学指标(Bo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治疗疗效满意。
童作明陈辉王穗源
关键词:内固定生物力学
指背逆行岛状皮瓣蒂部显微镜下处理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手指指端外伤性皮肤缺损临床多采用岛状皮瓣修复,但有部分患指皮瓣修复术后因皮瓣蒂部处理不当导致皮瓣供血不足、肿胀或坏死等[1].我科应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蒂部显微镜下处理后,提高了皮瓣组织成活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姚京辉肖扬童作明邱水波王穗源蒋聚华
关键词:显微镜疗效观察蒂部外伤性皮肤缺损岛状皮瓣修复供血不足
阻挡钉在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阻挡钉技术在长骨干骺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9—2012年收治的54例长骨干骺端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7例,观察组采用阻挡钉加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非阻挡钉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7.5±10.3)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4.6±11.2)min,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P<0.01)。同时,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88%,对照组优良率为62.9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阻挡钉加强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骺端骨折能有效增加骨折端稳定性,固定牢靠,创伤小,患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在长骨干骺端骨折治疗中疗效较好。
王穗源肖扬童作明
关键词:阻挡钉交锁髓内钉术后并发症
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联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联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32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12~40岁,平均1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运动伤6例,摔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8 d,平均9.5 d。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52.13±4.22)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44.82±2.44)分。按照Meyers-McKeever分型标准:Ⅱ型12例,Ⅲ型20例。关节镜辅助下骨折撬拨复位后,采用Ethibond不可吸收缝线绕行呈"八"字形的两胫骨隧道并掌指骨微型钢板悬吊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22.4个月。术后12周患膝关节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3例遗留膝关节伸直受限,其余患者伸膝范围均正常;屈膝范围均正常。Lysholm评分为(94.19±0.93)分,IKDC评分为(94.35±1.22)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80,P=0.000;t=101.715,P=0.000)。结论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联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操作简便的优点,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王穗源肖扬童作明李贵求蒋聚华姚京辉吴志勇李腾飞伍群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微型钢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