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芹

作品数:28 被引量:147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流产
  • 8篇自然流产
  • 8篇细胞
  • 5篇早期自然流产
  • 5篇蜕膜
  • 3篇蜕膜组织
  • 3篇肿瘤
  • 3篇细胞间
  • 3篇显微镜
  • 3篇激光
  • 3篇激光扫描共聚...
  • 3篇激光扫描共聚...
  • 3篇宫颈
  • 3篇共聚焦
  • 3篇共聚焦显微镜
  • 3篇复发
  • 3篇复发性
  • 3篇妇女
  • 3篇产后
  • 2篇蛋白

机构

  • 25篇西安医学院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 1篇西北妇女儿童...

作者

  • 27篇王立芹
  • 14篇褚静
  • 11篇于学文
  • 10篇周小兰
  • 10篇李静
  • 9篇张永爱
  • 5篇李腾
  • 4篇曾娟
  • 3篇曹国芬
  • 3篇张海苗
  • 3篇杨洋
  • 3篇赵悦
  • 2篇闫晓婷
  • 1篇李贞
  • 1篇赵小鸽
  • 1篇韩蓁
  • 1篇尚瑜
  • 1篇周晓丽
  • 1篇唐俐玲
  • 1篇张欣文

传媒

  • 10篇中国妇幼健康...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
2008年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妇女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血清中可溶性受体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技术,检测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30例同期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者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血清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间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腺体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低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t值分别为2.442和-2.130,均P<0.05)。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可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t=-2.033,P<0.05)。结论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蜕膜基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明显增高,腺体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降低。这种改变可能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有关。血清可溶性受体水平的升高可能对自然流产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王立芹赵悦于学文
关键词:蜕膜自然流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RKIP基因表达上调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基因表达上调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含正义(ss)RKIP cDAN真核表达载体传入宫颈癌细胞,使用Westernblot法检测传染前后细胞RKIP基因表达及其上调的稳定转染细胞系(ssRKIP),观察RKIP基因表达上调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ssRKIP细胞、空载体pcDNA3.1(+)及为转染细胞的相对表达含量分别为2.13、1.12和1.08,转然后ssRKIP细胞的RKIP蛋白表达水平上条明显,pcDNA3.0(+)细胞的RKIP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ssRKIP细胞的克隆形成分数、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PcDNA3.1(+)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PcDNA3.1(+)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克隆形成指数和穿膜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KIP基因可能属于抑癌基因,RKIP表达上调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具有抑制效果,可作为治疗宫颈癌的新靶点。
褚静王立芹曾娟
关键词:宫颈癌肿瘤细胞转移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ICAM-1/Mac-1的表达
2012年
目的 通过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巨噬细胞分化抗原-1(Mac-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CAM-1/Mac-1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35例和同期妊娠的30例健康妇女蜕膜组织中ICAM-1、Mac-1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双标检测二者关系并加以分析.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基质细胞ICAM-1、Mac-1蛋白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Z=-3.056,P=0.002;Z=-2.132,P=0.033);流产组蜕膜腺体细胞ICAM-1、Mac-1蛋白表达强度略低于对照组(Z=-1.978,P=0.048;Z=-1.973,P=0.048);共聚焦显微镜下ICAM-1和Mac-1在早期自然流产组和对照组的蜕膜组织均有部分重叠表达.结论 ICAM-1和Mac-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基质细胞的高表达和腺体细胞的低表达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王立芹于学文张永爱周小兰褚静李静
关键词:早期自然流产细胞间黏附因子-1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蜕膜
孕激素对脂多糖诱导的蜕膜基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探讨孕激素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的蜕膜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获取正常早期妊娠妇女的蜕膜组织,经细菌脂多糖刺激体外培养孕激素作用后,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测定蜕膜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细菌脂多糖均抑制了蜕膜基质细胞的生长,孕激素明显抑制了细菌脂多糖对蜕膜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孕激素浓度为0.05μg/mL时蜕膜基质细胞增殖最高(F=5.389,P〈0.05).结论 细菌脂多糖抑制早孕蜕膜细胞的生长,孕激素明显抑制了细菌脂多糖对蜕膜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提示孕激素参与到反对细胞内毒素的保护机制.
于学文张欣文王立芹
关键词:孕激素细菌脂多糖蜕膜细胞早期妊娠
育龄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不足可能增加早期自然流产的风险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育龄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为预防早期自然流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有早期复发流产史(35例)和有正常生育史的未孕育龄妇女(35例)血清,排除已知的复发流产的因素,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有早期复发流产史的未孕育龄妇女血清25(OH)D水平(13.15±8.60μg/L)明显低于有正常生育史的未孕育龄妇女(36.44±11.33μg/L)(t=9.69,P<0.05);有复发流产史的未孕育龄妇女血清25(OH)D水平不足的发生情况也明显高于有正常生育史的未孕育龄妇女(χ~2=45.73,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育龄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不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明显相关(r=0.81,P<0.05)。结论有复发流产史的育龄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育龄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不足可能增加了妊娠后早期自然流产的风险。
王立芹侯伟闫晓婷惠凌云王丽白娥于学文
关键词:维生素D育龄妇女复发性早期流产血清
IL-10在反复自然流产人绒毛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反复自然流产和正常流产人绒毛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比较来探讨IL-10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5例反复自然流产者(实验组)和35例正常流产者(对照组)人绒毛组织中IL-10的细胞学定位以及在mRNA水平的表达;ELISA法定量分析IL-10在两组血清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组织中均有IL-10阳性表达,实验组IL-10在人绒毛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IL-10表达,对比显示实验组IL-10表达低于对照组。ELISA测定结果显示IL-10在实验组的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IL-10的表达在实验组早孕绒毛组织细胞学定位及mRNA水平检测均较对照组降低,在血清中的表达量也是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提示自然流产妊娠妇女存在IL-10细胞因子表达异常,IL-10可能在维持正常妊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李静杨洋张永爱周小兰褚静王立芹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反复自然流产
农村育龄妇女育儿知识和艾森克个性的关系
2010年
目的 探讨农村育龄妇女育儿知识和艾森克个性心理的关系.方法 以陕西宝鸡市所辖陇县、千阳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年龄≤49岁)368名为研究对象,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育儿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单向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性格育龄妇女其育儿知识水平不同,即外向稳定性格(17.01±3.56)和内向稳定性格(16.12±3.89)的育儿知识水平高于外向不稳定性格(13.20±3.20)和内向不稳定性格(14.03±4.08)的育儿知识水平(F=12.28,P=0.000).结论 不同个性心理特点的农村育龄妇女育儿知识水平有差异.
张永爱李静王立芹
关键词:育龄妇女育儿知识农村
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对多发性硬化症女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评估不同的康复计划在干预多发性硬化症(MS)女性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MS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27例。第Ⅰ组采用骨盆底肌肉训练(PFMT)与肌电图(EMG)生物反馈和虚拟神经肌肉电刺激(VNES),第Ⅱ组采用PFMT与EMG生物反馈和阴道内VNES,第Ⅲ组采用PFMT与EMG生物反馈和经皮胫神经刺激(TTNS)。所有患者接受12周干预。评估干预前、后3组患者24h尿垫试验、3天膀胱日记、尿动力学研究结果,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国际失禁问卷调查表-简表(ICIQ-SF)评估3组患者对排尿异常的自我认知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与干预前比较,12周后3组患者24h尿垫重量、尿急、排尿不畅、急迫性尿失禁和残余尿量显著下降,最大尿流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第Ⅱ组和第Ⅲ组的夜尿次数和尿不尽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干预前后差值比较,第Ⅱ组患者24h尿垫重量、残余尿量和急迫性尿失禁的降低水平,及最大尿流量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3组患者在OABSS评分和ICIQ-SF评分方面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ICIQ-SF评分比较,Ⅱ组和Ⅲ组评分改变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内VNES或TTNS联合使用PFMT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下尿路功能障碍。PFMT和VNES的组合在减少膀胱过度活动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李腾周小兰褚静王立芹曾娟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盆底肌肉训练
鼠李糖乳杆菌对产后抑郁小鼠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产后抑郁样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小鼠妊娠期间施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建立产后抑郁症(PPD)小鼠模型。将受孕的25只小鼠随机分为:鼠李糖乳杆菌干预低剂量组(Ⅰ组)、鼠李糖乳杆菌干预高剂量组(Ⅱ组)、阳性对照组(Ⅲ组)、模型对照组(Ⅳ组)和空白对照组(Ⅴ组)。通过灌胃给药的方式进行干预,Ⅰ组和Ⅱ组小鼠分别给予鼠李糖乳杆菌1×10^(7)CFU/(kg·d)和1×10^(8)CFU/(kg·d),Ⅲ组小鼠给予1.8 mg·kg^(-1)·d^(-1)帕罗西汀,Ⅳ组和Ⅴ组小鼠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干预时间为4周。通过24 h食物消耗实验、黑白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造模前各组小鼠摄食量、体质量变化率、白箱停留时间和黑白箱穿梭次数、不动状态持续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和干预后各组小鼠摄食量减少,体质量变化率增加(P<0.05);造模后和干预后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持续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增加。与造模后相比,干预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率增加(P<0.05),干预后Ⅰ组、Ⅱ组和Ⅲ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持续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减少。造模后与Ⅴ组相比,其余组小鼠黑白箱穿梭次数有所减少,悬尾不动时间升高(P<0.05)。干预后黑白箱穿梭次数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Ⅴ组比较,其余组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增加(P<0.01);与Ⅳ组比较,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悬尾不动时间减少(P<0.01)。结论:雌性小鼠妊娠期间施用地塞米松磷酸钠表现出产后抑郁样行为,鼠李糖乳杆菌干预后对产后小鼠的焦虑抑郁和运动能力有一定改善。
李腾周小兰褚静王立芹曹国芬张海苗
关键词:抑郁症鼠李糖乳杆菌小鼠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2010年
细胞间粘附分子-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参与细胞生物的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其近年来正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细胞间粘附分子-1参与胚泡植入、妊娠维持、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的发动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一系列生理及病理过程,其可溶形式在胎膜早破、子痫前期等一些妊娠相关疾病中具有诊断和预测价值.该文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作以综述.
王立芹张永爱
关键词:细胞间粘附分子-1胚泡植入分娩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