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跃洪

作品数:66 被引量:147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文学
  • 13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亨利·詹姆斯
  • 6篇翻译
  • 5篇现代主义
  • 4篇叙事
  • 4篇语言
  • 3篇语义
  • 3篇《黛西·米勒...
  • 2篇叙事风格
  • 2篇意象
  • 2篇英汉
  • 2篇英语
  • 2篇语言学
  • 2篇语言学理论
  • 2篇手法
  • 2篇女性
  • 2篇迁移
  • 2篇情景
  • 2篇习得
  • 2篇象征意象
  • 2篇小说

机构

  • 34篇上海理工大学
  • 7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

  • 42篇王跃洪
  • 2篇刘萍萍
  • 2篇黄美娜
  • 2篇黄美娜
  • 2篇牛丽霞
  • 2篇朱绪
  • 1篇莫翠华
  • 1篇许佐萍
  • 1篇周莹莹
  • 1篇郭尚兴
  • 1篇马俊
  • 1篇付晶
  • 1篇董盼盼
  • 1篇朱于
  • 1篇吴仙仙
  • 1篇郭文红

传媒

  • 8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技翻译
  • 3篇外语与外语教...
  • 3篇现代语文(上...
  • 3篇英语广场(学...
  • 2篇戏剧之家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外语教学
  • 2篇外国语文
  • 2篇英美文学研究...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新乡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亨利·詹姆斯《波士顿人》中的神话人物原型
2018年
本文应用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原型理论分析亨利·詹姆斯《波士顿人》中的奥利夫·钱塞勒、维蕊娜·塔兰特和巴兹尔·兰塞姆人物角色的神话原型所表达的社会现实意义以及作者对待女权改革的态度,有助于人们对于女权运动进行深刻思考,对于国内詹姆斯的研究也是有益的补充。
李丹阳王跃洪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神话
亨利·詹姆斯的现代主义叙事手法——戏剧化技巧在《梅茜所知道的》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以亨利.詹姆斯《梅茜所知道的》为研究素材,探讨其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戏剧化表现手法在小说场景、人物视角以及人物意识中的应用。研究发现,詹姆斯的戏剧化手法在给读者带来直观性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空间,使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等都表现出不确定性,使得小说具有了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
王跃洪周莹莹
关键词:现代主义
从《华盛顿广场》看亨利·詹姆斯的孤独意识被引量:2
2012年
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是一篇《欧也妮·葛朗台》式的作品。本文通过对故事中畸形、孤独的爱以及对孤独自我的分析,指出小说的主题是作者通过爱来表现的现代孤独意识,同时展现出孤独的现代人在美国社会新旧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以及强势的欧洲文化影响的背景下,试图通过爱摆脱孤独的诉求,也折射出作者对美国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王跃洪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华盛顿广场》孤独意识
原型批评理论视角下的《追风筝的人》被引量:3
2013年
以诺思洛普·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为依据,以《圣经》中的故事人物、情节和主题原型为参照,对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该作品中表现的忠诚、背叛与救赎的主题,以及作品恒久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朱于王跃洪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圣经》原型批评理论
亨利·詹姆斯《波士顿人》中“不撒谎的城市”的谎言分析
2019年
本文用文本分析法,对亨利?詹姆斯《波士顿人》中涉及亲情、友情、爱情的谎言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发现内战后的美国盛行利己主义思想,反映了詹姆斯对当时美国社会的不满与讽刺。
董盼盼王跃洪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谎言利己主义
《专使》中的伦理选择与伦理结的生成和解构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了亨利·詹姆斯《专使》中薇欧娜特夫人和查德·纽瑟姆的斯芬克斯因子及刘易斯·兰伯特·斯特莱瑟的伦理选择,揭示了作品中伦理线及伦理结的形成和解构过程,旨在探讨主人公的伦理道德变化、这些变化所带来的伦理拯救以及欧洲和美国伦理意识冲突和融合的社会原因。詹姆斯通过对以斯特莱瑟为代表的美国和以薇欧娜特等为代表的巴黎这两大对立群体的描写,表现了欧美文化冲突的主题;通过展现笔下人物的伦理困境、艰难的伦理选择和觉醒的伦理意识,表达了对文明和谐伦理秩序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王跃洪余宗茹
关键词:《专使》伦理选择
电视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CCTV-4“向《论语》借智慧”节目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电视字幕翻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领域,本文采用韩礼德的衔接与连贯和语域视角理论,李运兴的缩减策略以及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对央视国际频道的访谈专题节目《文明之旅》之"向《论语》借智慧"的字幕翻译进行个案分析,旨在发现官方字幕译员的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的实用性,为电视节目字幕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杜召苓王跃洪
关键词:语域
环境·人物·命运——亨利·詹姆斯《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创作模式与陌生化探讨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以亨利·詹姆斯国际主题小说——《美国人》和《欧洲人》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模式,并从形式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该模式在这两部小说中所达到的文学效果和审美效果。研究发现,这两部小说中蕴含着一种有机模式——环境·人物·命运,这一模式和小说的内容紧密结合,使小说产生了陌生化效果,有效地突出了作者所要阐释的主题思想。
王跃洪黄美娜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陌生化效果
《黛西·米勒》中的纪事结构空间和意义模式隐喻空间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与绘画同道"的观点,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其国际主题小说《黛西·米勒》的空间叙事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概念,他以地志空间画意书写为媒介建构文本描绘空间、以地志空间文化因子驱动的情节设计建构文本纪事结构空间、以路径意象为认知媒介建构文本意义模式隐喻空间。詹姆斯让被视为时间艺术、以文字为媒介的小说体现出与绘画类似的空间视觉效果,他的这一创新性尝试为现代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王跃洪黄美娜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
亨利·詹姆斯《波士顿人》中语言道具的象征内涵
2018年
象征(symbol)在西方文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简单来说,象征就是借用具体的形象或符号,以表现某些具有类似性质的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亨利·詹姆斯在他许多作品都成功地运用象征手法,在《波士顿人》中,詹姆斯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这些意象成为贯穿小说的语言道具,是暗示人物命运及故事发展变化的主要线索,文章试图从这些意象的象征内涵出发来解读小说人物形象及其深层主题。
王跃洪郭文红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象征意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