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坚
- 作品数:18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注射器针头取针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射器针头取针器,包括夹持部件、连接筒和套筒,夹持部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夹持部件绕连接筒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夹持部件包括连接段和卡接段,连接段的一端与连接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卡接段固定连接,卡接段向...
- 张志坚
- 文献传递
- 人体解剖学标本考核方式的实践与探讨被引量:5
- 2008年
- 刘文国谢加兴袁成就张志坚
- 关键词:解剖学标本医学基础课程实践操作能力人体解剖学解剖学课程
- 肝硬化肝切除术后肝再生及评估指标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且90%的患者合并有肝硬化,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肝脏在受到损害或切除之后,可以显示出强大的再生能力,这一现象早已被人们所发现并研究。就肝硬化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肝再生受损机制以及肝再生评估予以综述。
- 黄峰花莲英张志坚刘文国
- 关键词:肝硬化肝切除肝再生
- 基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丹参酮ⅡA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损伤后的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CHF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15%的CHF患者血清损伤正常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RL-1730),用不同浓度的TanⅡA(10、20、40μg/ml)作用于损伤后的细胞24h,检测VEC的活性及细胞DNA的损伤;并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C损伤标志物循环内皮细胞数(CE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栓调节蛋白(TM)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VEC细胞活性下降(P〈0.05),尾部DNA%、彗星长及尾矩均上升(P〈0.05),CEC、vWF72.TM水平均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20μg/ml和40μg/ml的TanⅡA能增加内皮细胞的活性(P〈0.05);减轻DNA的损伤(P〈0.01);3个浓度的TanⅡA均可以减少CEC数(P〈0.05);20μg/ml和40μg/ml的TanⅡA可降低vWF水平(P〈0.05);40μg/ml的TanⅡA可降低TM水平(P〈0.05)。结论TanⅡA能通过减轻CHF患者血清对内皮细胞的DNA损伤保护VEC,这可能是TanⅡA治疗CHF的作用机制之一。
- 彭环庆彭志允谢维宁张志坚唐钟祥林辉文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管内皮细胞DNA损伤
- 运动免疫的研究进展及其方法学问题的讨论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相关的文献的整理、归纳,从理论研究的"气道高反应性症与上呼吸道感染的混淆"、"感染、运动的发生次序及接种"、"运动、年龄、Th1/Th2的偏移"以及研究方法中的"指标测试时间与运动员的训练阶段"、"动物的试验中的血液浓缩"几个问题入手,对免疫与运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指出了此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建议。力求为相关免疫和运动机理研究和方法学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
- 王今越高建磊张志坚刘永峰
- 关键词:免疫
-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包括:旋覆花、鱼腥草、泽兰、荩草、云实根、马兰草、桔梗、血风藤、水苏、阿胶、半夏、无患子和石上柏。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药性进行了合理...
- 张志坚
- 文献传递
- 腕踝针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目的: 通过观察腕踝针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寻找一种高效、经济、简便、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探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新方式。 方法: 本研究方案应用随机对照方法,随机将符...
- 张志坚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腕踝针关节松动术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闭合性软组织运动损伤后的功能康复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在临床实践中主要通过外敷中草药结合冷热敷、推拿、拨罐、刮痧、热浸透照射等方法,并施行损伤后的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手段,可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尽快得到康复,达到维持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的目的。
- 林昭绒章要在张志坚
- 关键词:功能康复
- 氯胺酮与安定合用对小型猪麻醉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氯胺酮与安定合用对小型猪实验研究的麻醉效果。方法对10头进行外科腹部手术实验的小型猪进行复合麻醉,先臀部深部肌肉注射安定(地西泮)0.5~0.8mg/kg,待5~10min后再臀部肌肉注射氯胺酮6~8mg/kg,观察麻醉显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镇痛效果,并监测麻醉过程中体温、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标及术中有无明显躁动、呕吐、肠管胀气、流涎等不良反应。结果小型猪成功麻醉10例,占100%。肌肉注射后(4.0±1.5)min进入麻醉状态,麻醉状态维持(88.5±13.5)min。麻醉期间手术肌肉松弛效果好,呼吸和心率平稳,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氯胺酮与安定复合麻醉效果好,麻醉过程平稳,生命体征稳定,是较为简便、安全的小型猪麻醉方法,适合于耗时较长的手术或动物试验的开展。
- 黄峰张志坚丁自海黄峰
- 关键词:氯胺酮麻醉
- 基于微观血瘀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颈性眩晕中的发病机制被引量:15
- 2014年
- 颈性眩晕的发病过程往往伴随"微观血瘀"状态,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微观血瘀的病理基础。分别从微观血瘀与颈性眩晕相关性、血管内皮功能在颈性眩晕发病中的作用,中医药调控血管内皮功能治疗颈性眩晕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指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从而提高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率。
- 范志勇吴山林应强田宁吴栓粟漩张志坚赖瑞美陈佳声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颈性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