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普

作品数:9 被引量:28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旅游
  • 3篇树轮
  • 3篇气候
  • 2篇山松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高山松
  • 1篇雪岭云杉
  • 1篇影视
  • 1篇影视旅游
  • 1篇影视作品
  • 1篇游客
  • 1篇云杉
  • 1篇入境游
  • 1篇入境游客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旅游
  • 1篇生态旅游区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树轮宽度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9篇吴普
  • 4篇席建超
  • 4篇王丽丽
  • 3篇葛全胜
  • 2篇邵雪梅
  • 2篇刘浩龙
  • 1篇刘晓宏
  • 1篇成升魁
  • 1篇黄磊
  • 1篇甘萌雨
  • 1篇武国柱
  • 1篇秦大河
  • 1篇陈拓
  • 1篇齐晓波
  • 1篇胡传东
  • 1篇朱海峰
  • 1篇赵良菊
  • 1篇任贾文
  • 1篇陈津

传媒

  • 2篇旅游学刊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海南旅游业的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气候变暖已引起了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高度关注。世界经济最大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十分依赖气候环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已经为IPCC和WTO所关注。   ...
吴普
关键词:气候变化旅游业自然资源聚类分析可持续发展
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被引量:36
2008年
从生态系统响应和游客主观认知的双重视角,对六盘山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状态下旅游践踏干扰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边缘1—3m范围内,但不同生态系统差异较大。在调查的3个景区中,小南川景区乔灌草生态统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1m左右;凉殿峡景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集中在1—2m之间;野荷谷景区华北落叶松林下生态系统则达到3m左右;②采用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Index of Land Cover Impact,IL-CI)和游客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来衡量受干扰旅游步道响应程度,在1m范围内各调查样区ILCI均达到4级或5级严重冲击程度;1—2m间以凉殿峡景区ILCI值较高(39%),介于1—2级之间,而小南川与野荷谷景区儿口值属1级轻微影响;3m及以外三者影响基本较小。游客对游道沿线土壤裸露度可接受改变限度为55.7%,3个调查样区1m范围内植被覆盖减少率(CR)均超过此水平;③调查样区旅游步道响应强弱与游道坡度、边坡坡度以及游道宽度具有一定相关性;④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因与其它各响应变量间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旅游干扰系统响应的一项简易而有效的指标。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旅游践踏干扰已对游道沿线环境以及游客游憩体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改变目前景区开发无序状态,加强旅游步道规划设计和游客行为规范,建立长期环境监测系统,将对制定防治游憩冲击策略,促进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席建超胡传东武国柱吴普葛全胜成升魁
旅游地安全风险评估模式研究——以国内10条重点探险旅游线路为例被引量:54
2007年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风险社会”时期。为了保障国家、地区及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许多行业已应用风险管理这一新视角来研究传统的安全及灾害管理问题。旅游地风险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也是近年来国内旅游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深入考虑风险评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借助于灰色系统理论和风险评估理论,建立了经过层次分析法(AHP)修整后的旅游地安全风险灰色关联评估模式,并以国内10条重点探险旅游线路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条探险旅游线路中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的旅游风险最高,泸沽湖女儿国探险线路最小。其他8条旅游线路安全风险的大小,按降位排序为:高黎贡山-怒江探险线路、楼兰古国-罗布泊丝路探险线路、秦岭探险线路、茶马古道探险线路、两江源头科考探险线路、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线路、三峡徒步线路、大海道穿越线路。
席建超刘浩龙齐晓波吴普
关键词:灰色系统探险旅游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被引量:67
2007年
影视作品与旅游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全面总结了影视旅游的形式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影视旅游作了界定,进一步分析影视旅游的旅游动机,分析了影视旅游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影视旅游中值得乡村旅游、体验旅游和旅游宣传借鉴的元素。
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
关键词:影视作品旅游影视旅游
采用高山松最大密度重建川西高原近百年夏季气温被引量:47
2005年
川西高原高山松树轮宽度及最大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密度年表和宽度年表中可提取的气候信息是不同的,在温暖、水分条件适中的地区,采用树木密度指标分析气候要素的变化是有效的途径。树轮宽度主要受5月降水影响,和西南季风活动有关;而最大密度主要指示了夏季(6 ̄9月)温度。利用转换函数重建了川西高原近百年来夏季(6 ̄9月)温度,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为51%,(F=52.099,p<0.0001)。重建序列显示川西高原,30年代之前为偏冷期,30年代到60年代为偏暖期,与四川地区近百年的冷暖时期比较一致。与平原地区的成都相比,高原的升温转折点提前3年,表明高原地区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川西高原地区可能是四川省气候变化的先兆地区。1983年以后川西高原地区夏季温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夏季温度的滑动平均为近百年的最大值,但在90年代初期仍处于均值线以下,表现为凉夏;90年代后半期表现为夏旱。
吴普王丽丽邵雪梅
关键词:川西高原树轮夏季气温
中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9
2008年
本文采用1996-2005年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数据,对我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入境旅游总体消费水平有显著增加,但仍属于滞后性消费。因此,塑造和完善旅游消费体系和保障体系,营造宽松的旅游消费环境,通过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优化调整来促进旅游消费质量的提档升级,将是实现入境旅游消费水平与入境旅游同步发展,入境旅游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所在。
席建超甘萌雨吴普葛全胜
关键词:入境游客实证分析
用天山雪岭云杉年轮最大密度重建新疆伊犁地区春夏季平均最高温度变化被引量:7
2009年
为了研究新疆伊犁地区过去温度变化,利用该区雪岭云杉6个样点的年轮最大密度年表(MXD)和年轮宽度年表(TRW),分析了其年表特征和气候响应特点.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样点的雪岭云杉树轮最大密度年表对气候变化有较为一致的响应,与4~8月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温度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的3个样点的树轮最大密度序列重建了该地区1848~2000年春夏季平均最高温度距平,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达到56.2%,且方程稳定.重建结果揭示,在伊犁地区,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存在近153a春夏季最显著的冷期,并且在重建的时段内,4~8月平均最高温度距平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陈津王丽丽朱海峰吴普
关键词:雪岭云杉
温暖湿润区铁杉和高山松树轮δ^(13)C的气候意义被引量:6
2007年
详细了解多树种树轮碳同位素组成(δ13C)对气候的响应机制是进行古气候重建的基础.利用川西高原温暖湿润区铁杉和高山松树轮δ13C序列,探讨了气候环境要素对两树种δ13C的控制作用及利用该指标进行气候重建的潜力.结果表明:铁杉和高山松树轮δ13C序列之间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与树种本身的生理特性有关;当去除大气CO2浓度引起的低频影响后,两树种年轮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序列之间的相关程度有所加强,且呈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气候要素对两树种的Δ13C有类似的控制作用.温度和水分与两树种Δ13C序列密切相关,但二者对Δ13C起控制作用的时段和强度因树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温度对铁杉Δ13C影响的关键时期为前一年12月至当年2月,对高山松影响的关键时期为当年4~7月;水分对铁杉和高山松Δ13C起控制作用的关键时期分别为当年2~4月和3~5月.可见在温暖湿润区,树轮碳同位素分馏因树种的不同而不同,且受多个气候要素共同作用,但最优多元回归方程的解释方差最大仅38.5%.因此,在温暖湿润的川西高原单独利用树轮δ13C进行气候要素重建受到一定限制.
刘晓宏邵雪梅王丽丽赵良菊吴普陈拓秦大河任贾文
关键词:铁杉高山松气候意义
五个中国特有针叶树种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被引量:34
2006年
本文对采自四川西部的鳞皮冷杉、铁杉、红豆杉、高山松和青海东部的青海云杉等5个中国特有针叶树种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这五5个针叶树种的年轮纹印清晰,伪年轮和丢年轮较少(麦秀云杉0.247%,飞水崖红豆杉0.202%),便于确定年代和量测宽度,用COFECHA程序对定年结果进行检验,证明交叉定年的结果是可靠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这5个中国特有种差值年表包含丰富的气候信息。相关分析显示,树轮宽度数据和气象数据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5个树种对气候因子较为敏感的响应表明,它们是适于进行树轮气候学分析的树种;在树轮气候学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吴普王丽丽黄磊
关键词:树轮宽度气候变化敏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