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海
- 作品数:36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戏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陈多教授的戏剧道路及其剧坛观的形成被引量:3
- 2006年
- 陈多教授是当代中国戏剧领域史论研究的巨擘;本文侧重于陈多早年成名、历经磨难、中年复出后治史著论的学术贡献等方面的研究;追述并分析了陈多的身世、资质、戏剧之路的学术定位及境遇、精神转向和自我确定等思想历程;介绍了陈多对王国维戏剧思想的质疑与辨析,进而提出自己的中国式的剧坛观理念及其以剧坛观为本原的思想理论,同时还研究了陈多对古代戏剧家李渔和当代戏剧家焦菊隐、周贻白等前辈戏剧思想的发掘、阐扬与光大。
- 张福海
- 关键词:琵琶记文坛剧坛周贻白焦菊隐
- 回到独立个体的自身存在——《牡丹亭还魂记》新论被引量:6
- 2002年
- 汤显祖的《牡丹亭》自1598年问世以来.至今已历四百余年,在这四百余年的时间里,关于这部名剧的文字评述似乎已尽周备,再难容人置喙。然而,当我们今日重新检索以往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近五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就会感到,对《牡丹亭》的认识和研究仍然是十分必要的,非常有意义的。
- 张福海
- 关键词:戏剧评论汤显祖人物形象塑造
- 传统·剧统与创造——关于中国戏剧“传统”说的分析与辨误被引量:4
- 2017年
- 中国戏剧是凭借空的舞台空间、程式化、虚拟性、乐本位等法则和唱念做打,手眼身发步等表现手段建立起中国系的剧统;昆剧、京剧等剧种作为一种戏剧样式的本身不是传统,而是剧统的法式规程在剧种中的具体应用;对剧统相沿不变的应用便是传统;一出戏的传授即教与学的传承关系也不是传统,而是属于方法论的范畴,但因师徒代代传递形成的戏脉而构成中国戏剧传承的谱系;戏剧是一个创造的世界,它的创造性表现为一个戏剧形态在创造中一旦完成并进入历史的同时,新的戏剧形态便随之诞生;新的戏剧形态的诞生不是一空依傍,而是对剧统的抽象继承来实现或完成自己的创造的;戏剧就是在这样的创造中获得生生不息的生命。
- 张福海
- 关键词:中国戏剧谱系填制抽象继承法
- 1902年之际戏剧改良家们的心态考察
- 2016年
- 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发生是由资产阶级的改良家和资产阶级的革命家们发动起来的;他们以戏剧为武器,以期实现改造国民的新民目的或推翻满清王朝的政治主张;戏剧改良家们凭借他们的政治身份和立场提出的戏剧改良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缺失了戏剧的本体论探讨,但却在改良的指向上,创造了属于近代戏剧的形态。他们在实现创造近代戏剧的过程中,致力于此的思想和感情令人敬仰,他们激烈而又澎湃的豪情和改天换地的斗志,在戏剧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一章。然而,因此带来的戏剧美学价值的失落却又成为今天进行戏剧变革的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 张福海
- 关键词:晚清
- 土山湾彩绘玻璃雕花橱柜的创造背景及纹样考证被引量:2
- 2020年
- 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展出了中国的一件彩绘玻璃雕花橱柜,橱柜因其精美的雕花创造在展出后滞留于美国,2013年回归。本文逐一考证了橱柜上的彩绘玻璃纹样取材于民间流行的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及说唱故事,同时介绍了该文物何以出现在上海徐家汇的土山湾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
- 张福海
- 关键词:世博会橱柜戏剧情节纹样历史背景
- 晚清戏剧学研究
- 2006年
- 发生于晚清的“戏剧改良”运动是中国戏剧学史上的一场划时代的戏剧变革的理论运动。它的宗旨是终结古典的即传统戏剧,开辟一个全新的戏剧时代,亦即使中国戏剧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发动这场运动的首先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人物,参加者则有诸多的避居国外的革命家、思想家、留学生等,国内则有大批的革命家、青年学者等。他们著文立说,批判传统戏剧,并从戏剧的特征入手,以清初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经学观念在社会学层面力倡戏剧变革,发挥戏剧改造社会、启蒙人心的作用,从而构成了中国早期的戏剧改良的主体内容。
- 张福海
- 关键词:晚清戏剧改良传统戏剧近代化
- 汤显祖《南柯记》人文精神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汤显祖的《南柯记》是一部心理剧;淳于棼在被群体抛弃后,因情致梦,在蚂蚁国里经历人生苦乐悲欢、荣辱兴衰,梦醒后惊异于生命无常,逝者如斯,与蝼蚁何异的人生顿悟;剧中以淳于棼纯粹的个体悲剧意识,塑造了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完成的独特形象,把观众带入新异的审美体验之中;汤显祖以"情本体"立论,剧中寄予了他个人深切的人生感受,创造性地描写了淳于棼对世俗凡情的执着和挣脱与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精神升华的情感痛苦过程。
- 张福海
- 关键词:《南柯记》汤显祖自我实现
- “改本”的企盼与“翻旧成新 旧戏新作”——徐勤纳的导演艺术在当今戏剧重建中的意义
- 2020年
- 致力于戏曲的现代审美创造是徐勤纳导演的艺术追求;《断桥》导演的成功,表现了自由、规范、创造的艺术精神,是符合戏曲规律的创新范例;中国戏剧的时代命题是突破近代型而建造现代性的戏剧,徐勤纳的"旧戏新作"或"翻西为中"的导演艺术是中国现今最具学术价值的艺术实践,亦是中国戏剧真正的前沿问题。
- 张福海
- 深情的痛苦与“假实证幻”的精神超越——汤显祖《南柯记》人文精神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汤显祖的《南柯记》是一部具有现代人文精神的作品。剧作以作为个体的淳于棼失去群体后的无奈、孑然无助的焦虑和苦闷、梦境中的人生悲欣沉浮、出梦的醒悟和超越,构成哲理性情节,将人引向深邃的哲思;以淳于棼纯粹的个体悲剧意识,塑造了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完成的独特形象,把观众带入新异的审美体验之中;汤显祖以"情本体"立论,剧中寄予了他个人深切的人生感受,创造性地描写了淳于棼对世俗凡情的执着和挣脱与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精神升华这一过程,由此把个体生命意识的深度和精神自由的高度推向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境地中;剧作采用象征的、表现的和魔幻的手法来创作,因此具备了鲜明、强烈的现代性气质。
- 张福海
- 关键词:《南柯记》汤显祖人文精神
- “改本”之路与中国戏剧的现代性审美重建被引量:3
- 2019年
- 中国当代戏剧走改本之路(亦称新古典主义),是中国戏剧区别古典戏剧、告别近代性戏剧进而进行其现代性审美建设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中国戏剧自身运行规律的要求。改本是以古典戏剧为题材或素材,从现代性的立场予以翻旧成新、旧戏新作,因此在形态上是脱胎于古典戏剧的一种具有良多新质的重建与再造,亦即用旧砖石瓦砾建造新戏剧的大厦。走改本之路可以避免以现代题材进行的戏剧创作因受经验积累的不足所带来的诸多局限与弊端,亦可超越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近代性戏剧的束缚和认知,回归戏剧本体。戏剧的变革应独立于社会的政治运动;戏剧不是时代的弄潮儿,戏剧是人的心灵之思的产物。中国当今社会呈现出平和、审美的人文环境为戏剧变革提供了应有的条件。中国戏剧在融入世界戏剧阵营进行不断创造的历史过程中,改本之路成为中国戏剧自我更新、获得慧命长存的重要选择路向。
- 张福海
- 关键词:中国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