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章
- 作品数:37 被引量:35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继代11年的籼稻单倍体Hu18的后代特性研究
- 2000年
- 研究了继代11年的籼稻单倍体(Hu18)后代的性状遗传及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的变化,结果 指出:(1)Hu18培养物具有单倍体易加倍,绿茵分化率高,个体均匀,增殖快等生物学特性,(2) Hu18再生后代在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上都发生较大变异,其中以生殖生长变化最大,包括结实率降 低、千粒重变轻、植株矮化、生育期缩短等并出现不育株和紫色突变株;(3)Hu18再生植株R_1根尖细 胞染色体多数为单倍体,占82%,二倍体占16.4%,还有极少数混倍体;(4)Hu18再生植株R_1的过 氧化物酶和脂酶同工酶都具有4个亲本的所有酶带,同时各增添了2条特异谱带。
- 赵成章杨长登吴连斌
- 关键词:籼稻单倍体继代培养
- 水稻TRB型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产生和特性被引量:20
- 1997年
- 以Basmati370幼穗为起始材料,应用离体诱变技术,获得了籼稻胞质突变不育株,经测交找到保持系E49-2,并通过多代回交育成了稳定的新型不育系TRB370A。该不育系属于配子体不育型。
- 戚秀芳赵成章杨长登吴连斌
- 关键词:水稻三系配套杂交雄性不育系
- 继代11年的籼稻单倍体后代遗传特性研究
- 1999年
- 赵成章杨长登吴连斌
- 关键词:中国水稻花药培养分化率
- 黑珍米
- 赵成章杨长登
- 黑珍米是采用国际著名优质米Basmati370经生物技术和现代先进检测技术选育而成。1990年定型,1991年经产量试验及品质分析、确认为优质丰产的晚籼特种米。营养特性:该品种具有高蛋白、高紫色素、高维生素、富硒元素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稻
- 水稻体变育种技术和体变新品种“中组一号”
- 杨长登赵成章戚秀芳等6人
- 该成果创建了一整套体细胞变异育种方法,包括材料选择,离体培养、后代选育和离体诱变等,通过技术改进和创新,先后育成了“黑珍米”、“中组1号”等一批体细胞变异新品种和新品系,中组一号全生育期108天左右,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可作...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稻选择育种
- 籼稻绿芽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 在实验采用正继代培养五年的高绿苗分化频率的籼稻Hu-18再生绿芽、经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进而建立胚性悬浮细胞系、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 赵成章杨长登戚秀芳
- 文献传递
- 农杆菌介导将雪莲凝集素(GNA)基因转入籼稻单倍体微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3
- 1998年
- 以含有双元载体(携带GNA基因,npt-Ⅱ基因)的根癌农杆菌菌系LBA4404转化籼稻单倍体无性系微芽Hu18,经共培养后在含G418的保存培养基中连续筛选G418抗性芽,抗性芽经生根培养基中壮苗获得单倍体转化植株。PCR分析证明GNA基因已进入到Hu18细胞中,抗虫鉴定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白背飞虱抗性。并探明了G418对单倍体微芽的致死浓度和时间,共培养时间对G418抗性芽产生的影响。
- 杨长登唐克轩吴连斌李瑶赵成章刘光杰沈大棱
- 关键词:单倍体根癌农杆菌籼稻
- 水稻试管苗离体激素调控技术
- 赵成章郑康乐戚秀芳徐星明沈波于飞
- 在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实践中,试管苗通常生长细弱、根系不发达、抗逆性差,移栽后成活率低。加之试管苗的移栽期与田间正常生长季节不同步等,常遭致大量试管苗夭折,严重影响试管苗的培养效率和应用效果,是组织培养中急需解决的一...
- 关键词:
- 关键词:容器育苗激素调控
- 应用无性系变异技术培育黑珍米的研究被引量:9
- 1993年
- 紫黑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特种米的育种相继展开。1987年,我们从国际著名优质米Basmati 370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后代中发现了黑米突变体,经5代连续选育于1990年育成“黑珍米”,本文将其特征及成分与亲本作了初步比较。1 材料和方法以籼稻Basmati 370的成熟胚为起始材料,将脱壳的种子在75%酒精中浸泡1min,放入0.1%升汞溶液中灭菌20min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放入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放100粒种子,振荡培养1~2d,当种胚萌动露白时接种在含2,4-D 2 mg/L和6-BA 2mg/L的N6固体诱导培养基上暗培养。
- 赵成章戚秀芳杨长登
- 关键词:水稻无性系育种
- 水稻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 1990年
- 应用19个不同的探针/限制性内切酶组合,测定了8个不同基因型水稻间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结果表明:RFLP在水稻中普遍存在,同一亚种内的RFLP较少,而在不同亚种间则较大;栽培稻与野生稻间的RFLP较多,而以粳稻和野生稻之间RFLP最多,达58%~68%。用IBM/PC计算机分析了这些基因型之间的遗传距离,粳稻和籼稻可明显地分成二组,野生稻与籼稻的亲缘大于与粳稻的亲缘。具有广亲和能力的爪哇型品种Ketan Nangka偏向籼型。
- 郑康乐沈波于飞赵成章戚秀芳徐星明
-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RFLPDNA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