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鹏

作品数:31 被引量:309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云杉
  • 5篇性状
  • 4篇丛生竹
  • 3篇性状变异
  • 3篇亚高山
  • 3篇引种
  • 3篇天然林
  • 3篇竹业
  • 3篇自然林
  • 3篇物种
  • 3篇麻竹
  • 3篇近自然
  • 3篇近自然林
  • 2篇冻害
  • 2篇亚高山森林
  • 2篇优势度
  • 2篇生态优势度
  • 2篇天然常绿阔叶...
  • 2篇退化天然林
  • 2篇群落

机构

  • 31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九寨沟县林业...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四川升达林业...
  • 1篇四川省林业厅
  • 1篇广元市林业和...
  • 1篇松潘县林业局
  • 1篇若尔盖县林业...
  • 1篇邻水县林业局

作者

  • 31篇孙鹏
  • 16篇王启和
  • 8篇干少雄
  • 7篇周永丽
  • 5篇王乐辉
  • 5篇李晓清
  • 5篇罗建勋
  • 5篇王金锡
  • 4篇蒲春林
  • 4篇曹小军
  • 3篇郝云庆
  • 3篇陈秀明
  • 3篇宿以明
  • 3篇李荣伟
  • 2篇蔡小虎
  • 2篇陆元昌
  • 2篇何飞
  • 2篇蒲春龄
  • 1篇陈其兵
  • 1篇林宏辉

传媒

  • 12篇四川林业科技
  • 4篇林业科技开发
  • 4篇竹子研究汇刊
  • 3篇世界竹藤通讯
  • 2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造纸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竹业区基地原料林的竹种选择与定向培育被引量:4
2005年
根据四川竹产业发展规划和竹资源拓展实践 ,竹材制浆造纸和竹笋食品是发挥四川竹业综合比较优势的根本性产业。丛生竹及其资源拓展是进行纸浆、笋用原料林培育的首选模式。从区域基地的层面着重进行了竹种配置介绍 ,概述了丛生竹培育的关键技术。
孙鹏何明波
关键词:竹产业竹种选择
川南竹业发展中各权益群体的需求与冲突及其协调着力点
2010年
分析了川南竹区围绕竹材产品生产经营的6类主要权益群体各自的作用与需求,指出了因权益群体需求差异而产生的4类主要冲突,提出了协调区域竹业发展的着力点,并针对区域竹业经营模式的完善进行了讨论。
孙鹏蒲长文曹小军王启和马光良王光剑
关键词:竹业发展
花叶海棠表型性状变异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在四川省炉霍县和道孚县鲜水河流域调查了花叶海棠6个居群共60个单株,分析比较了树叶和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运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表型分化系数研究了10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花叶海棠地径、树高、冠高、冠幅、结实量的居群内方差分量>80%.居群间差异的影响<20%。果实的纵径、横径、重量、果色、果形的变异也主要是由居群内差异引起的,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反映果色是以居群间变异占相对优势,纵径在居群间的变异略高于居群内的变异,而横径、果重和果形都是以居群内变异为主。果实维C含量的居群间差异很大,变异系数高达69.04。探讨了花叶海棠的遗传改良策略和资源利用途径。
王启和孙鹏刘志斌樊高强王元根刘鹏
关键词:表型变异资源利用
岷江上游亚高山典型森林植被群落数量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本文应用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群落均匀度指标 ,定量研究岷江上游亚高山主要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以原始林的数量特征为参照 ,比较分析了岷江上游亚高山植被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的群落数量特征。结果表明 ,岷江上游亚高山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 0 5 5~4 6 2 ,多数在 1~ 3之间 ,多样性指数值偏低。生态优势度为 0 0 6~ 0 92 ,多数在 0 4 0~ 0 80之间。群落均匀度为 0 2 7~ 1 39之间。原始林的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取决于人为干扰程度。在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 ,人工营造的混交林的群落结构优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的群落结构 ,因而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 ,而人工营造的纯林的群落结构则比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差。
陈秀明李荣伟王乐辉宿以明何飞蔡小虎孙鹏
关键词:岷江上游亚高山森林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
四川退耕还林产业资源发展区位优势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退耕还林形成的物质资源价值归属农村经济和林业产业,融入县域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规模阈和配比阈。利用区域经济学区位商分析方法,对四川第一轮178个县域退耕还林所涉及的15类原料林、41个(类)物种的第一产潜在价值进行了区位优势分析。归纳提出相关产业和物种发展优势区域,以期服务于县域经济农林主导产业培植和在新的一轮退耕还林资源物种的选择。
代仕高周厚兰王光剑邱丹陈思多牟菊英马光良孙鹏
关键词:退耕还林产业资源农村经济区位商物种
白夹竹笋促成技术试验初报被引量:6
2005年
通过对白夹竹密度调控、施肥、覆盖等竹笋促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控制在800~1000株/667m2时有利于提高白夹竹可食笋总量和可食率;覆盖有利于毛笋总量和平均毛笋质量增加;施肥能够明显的提高竹笋的产量和竹笋品质,是白夹竹经营中的一项主要措施,年度施肥4次对白夹竹生长发育的促进是长效而显著的。
周永丽孙鹏干少雄曹小军王启和
关键词:白夹竹密度控制促成技术竹笋试验初报密度调控
四川乡土和引进丛生竹的生长表现及竹丛营养空间拓展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围绕四川竹业资源培植需求,对8个丛生竹竹(品)种引种栽培3 a的生长性状变化和适应性进行分析。从立竹胸高断面积、竹丛篼幅及冠幅的变异系数变化,探讨了竹丛生长的营养空间拓展及其立地适应性表现。结果表明,丛生竹造林3 a的生长增殖已正常地表现出丛生竹无性系种群增长及结构动态,竹林已具备资源生态经济价值。
孙鹏马光良王启和干少雄周永丽
关键词:丛生竹
川南不同海拔地段麻竹抗寒性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在麻竹适生栽培区不同海拔高度低温冻害的典型调查,分析得出麻竹为典型热性竹种,对低温敏感;在1月平均温度低于6℃,极端低温低于-2℃地方易遭受低温冻害,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在四川南部地区,麻竹适宜栽培的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
马光良李呈翔王光剑孙鹏
关键词:麻竹冻害海拔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笋期与发笋节律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研究了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和发笋节律 ,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引种麻竹的笋期为 5月上旬至 10月下旬 ,各竹丛间笋期 93~ 171d不等 ,平均 12 6 d。累积发笋率的概率单位 (P)依发笋天数 (X)的线性回归方程 P=1.8835 + 0 .0 30 7X,其回归和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 ,F=6 42 .4 184 * * ,相关系数 r=0 .9878**。据此可将麻竹笋期大致划分为为始发期 ( )、始盛期 ( )、高峰期 ( )、盛末期 ( )和结束期 ( ) 5个时期 ,其中从 7月中旬至 10上旬的发笋盛期 ( ~ )发笋量占全年发笋量的 83.79%。麻竹发笋前 10~ 6 0 d的旬平均温、最低温、最高温、≥ 10℃积温以及降雨量和温湿系数对发笋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
干少雄马光良王启和周永丽孙鹏
关键词:麻竹种麻引种积温四川盆地
亚高山半干旱地带植被恢复保水剂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在亚高山半干旱地带采用四种不同类型的保水剂材料对油松、岷江柏、刺槐、山桃进行了持续三年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CMS吸水材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等配制的复合保水剂对亚高山半干旱地带造林树种进行处理 ,可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并促进幼苗生长。造林第二年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平均成活率提高 5 9% ,造林第三年针叶树和阔叶树的平均保存率提高 5 2 % ,针叶树和阔叶树的苗木高生长量平均增加 6 1 7%。经统计检验 ,确认了复合保水剂的不同剂型对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影响之差异。
王乐辉陈秀明李荣伟宿以明孙鹏
关键词:亚高山植被恢复保水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