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凡

作品数:90 被引量:1,04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领域

  • 7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40篇污染
  • 19篇PM2.5
  • 13篇空气质量
  • 10篇PM
  • 10篇臭氧
  • 10篇大气污染
  • 8篇数值模拟
  • 8篇光化学
  • 8篇值模拟
  • 7篇CMAQ
  • 7篇春季
  • 6篇污染物
  • 5篇污染事件
  • 5篇京津
  • 5篇京津冀
  • 5篇颗粒物
  • 5篇空气污染
  • 4篇源解析
  • 4篇载气
  • 4篇气体

机构

  • 89篇中国环境科学...
  • 19篇北京师范大学
  • 18篇北京市环境保...
  • 8篇北京市环境保...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市环境保...
  • 4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大连市环境监...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山西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生态环境部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0篇孟凡
  • 27篇何友江
  • 24篇程念亮
  • 20篇徐峻
  • 15篇唐伟
  • 13篇柴发合
  • 11篇张玮琦
  • 10篇杜晓惠
  • 9篇支国瑞
  • 9篇王学中
  • 9篇李红
  • 9篇张玉洁
  • 9篇刘世杰
  • 8篇李云婷
  • 8篇张大伟
  • 7篇李洋
  • 7篇陈添
  • 6篇毕方
  • 5篇王继康
  • 5篇曹冠

传媒

  • 23篇环境科学研究
  • 8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环境工程技术...
  • 5篇环境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环境影响评价
  • 2篇第19届中国...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环境保护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第二届大气环...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19篇2016
  • 14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7
  • 2篇1996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气质量预测系统被引量:10
1996年
空气质量预测系统,是通过空气质量预测模式来实现的。系统中包括20多个大气环境质量模式。系统采用中文菜单管理,数据用全屏幕方式输入,结果输出有屏幕输出、打印机输出和绘浓度等值线图等方式。
李时蓓孟凡
关键词:空气质量模式大气质量评价
大型室外光化学烟雾模拟实验系统表征与初步实验研究
针对我国重点区域大气光化学烟雾污染及灰霾现象日趋严重的现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于2008 年启动了大气光化学烟雾箱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整个实验室从土建开始历时6 年,投资约1200 万元,于2013 年10 月正式开始...
李红王学中张玉洁张玮琦毕方孟凡柴发合
大连市夏季近地面臭氧污染数值模拟和控制对策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通过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对大连市2015年8月近地面臭氧(O_3)污染进行模拟,探讨了O_3及其生成前体物(NOx和VOCs)的来源,O_3生成控制区,并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对前体物排放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本地NOx排放对大连地区的NOx浓度贡献占90%以上,本地VOCs排放对大连地区的VOCs浓度贡献占80%以上,而本地NOx和VOCs排放对大连地区O_3浓度贡献仅占29%;大连市整体上为VOCs控制区,控制VOCs能有效降低O_3污染,还能有效削减O_3的峰值浓度;通过敏感性分析结果计算得出,削减大连本地工业源VOCs和民用源VOCs能够有效降低大连地区O_3浓度,削减10%的工业源VOCs能使市区O_3平均浓度降低2%左右,削减10%的民用源VOCs能使大连市区平均O_3浓度降低1%左右。建议NOx与VOCs削减比例为1∶2,对大连市O_3和PM2.5污染进行协同控制。
包艳英徐洁唐伟纪德钰韩锋何友江孟凡
关键词:敏感性
一种野外便携式气体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野外便携式气体检测装置,包括箱体,箱体设置有气体进样单元,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气体分离单元、检测单元、数据采集及处理单元、控制单元以及载气单元;其中,所述气体分离单元设置在一个独立的分离箱中,所述分离...
张玮琦王学中李明珠李红张玉洁毕方柴发合孟凡杨小阳马瑾陈飞支国瑞程苗苗刘世杰何友江唐伟殷惠民杨勇杰曹冠张璟琳
文献传递
基于国内实测燃煤电厂烟气汞排放估算的不确定度被引量:20
2013年
参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国家技术规范,基于近年来我国燃煤电厂常规污控设备协同脱汞的现场测试数据(文献报道和实测值)及各省原煤w(汞)的实测值,初步构建了国内燃煤电厂烟气汞排放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并以2010年的燃煤量、污控方式布局为基础,计算了该年度汞排放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燃煤电厂烟气汞排放的总不确定度为48.8 t,占平均排放总量的34.3%;其中60.2%源于污控设备脱汞效率的不确定度,39.8%源于原煤w(汞)的不确定度;采用ESP(静电除尘)、ESP+WFGD(静电除尘+湿法脱硫)、SCR+ESP+WFGD(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静电除尘+湿法脱硫)和FF(袋式除尘)大气污控组合的机组各存在6.0、32.2、9.7和0.9 t的烟气汞排放不确定度,分别占各对应机组烟气汞排放量的19.3%、32.8%、84.6%和53.6%,其中SCR+ESP+WFGD污控组合烟气汞排放的相对不确定度最大.随着我国烟气脱硝工作全面推行,2015年以后,SCR+ESP+WFGD污控措施(组合)的机组所占比例将会提高到66%以上,如果仍以现有数据为基础,则来自SCR+ESP+WFGD污控措施(组合)机组的烟气汞排放不确定度将会大幅增加,因此急需增加对该类装置脱汞效率的实测样本数量.
支国瑞薛志钢李洋马京华刘妍孟凡柴发合
关键词:燃煤电厂
应对北方散烧煤污染的煤替换选项
近年的研究已经表明,北方地区的冬季重污染天气与散煤的大量使用有密切关系,需要着力采取综合措施加以应对.虽然从长远来看,清洁能源替代、推广建筑节能与集中供热是解决民用煤散烧污染的根本措施,但在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使用清洁煤...
支国瑞薛志钢孟凡程苗苗孙建中张娅蕴张宇哲
关键词:污染
中国重霾过程污染气象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5年
对近年来中国重霾污染过程的气象成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从大气环流背景、边界层流场以及气象因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介绍了相关区域输送对污染的影响贡献,得出关于中国重霾过程污染气象的一致结论:冬季重霾发生的典型天气条件为高空500 h Pa西风纬向环流指数高,南北气流交换不畅,利于中国中东部高空稳定形势的发展,对应近地弱高低压系统,均压场控制频繁,稳定的大气层结使污染物更易在近地累积,偏南暖湿气流则促使大量二次污染物生成;副热带高压与青藏高原高压、西风带高压并合的形势,是引起中国夏季大气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台风引起的下沉逆温稳定天气,易造成珠三角地区重霾污染。区域和局地山脉气流辐合效应使污染物较易在山麓地带聚积,海陆风和山谷风带动局地污染物的垂直输送和区域间输送。地面弱风速、风向以及高湿度是影响大气质量的直接关键因子,混合层高度与空气质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限制污染物的垂向有效扩散产生重要影响。数值模拟气象要素对空气质量影响贡献得到多次验证,霾预警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区域污染的输送作用对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重霾过程污染气象的研究还有待深化的方面包括:重视模拟研究,对污染物在大气中多尺度传输、沉降及化学循环等全周期的行为轨迹进行追踪定量,制定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开展大气污染的影响边界研究,辅助气象预报为特定区域空气质量保障提出即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和预警方案,为提高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奠定科学基础。
刘厚凤杨欣陈义珍孟凡许鹏举
关键词:污染气象环流背景
北京2013年1月连续强霾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91
2014年
以北京市2013年1月份连续灰霾天气中10~16目的强霾污染过程为例,利用MPL4B型IDS系列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资料由Femald算法反演得到此次污染过程中气溶胶垂直分布特性,结合地面气象条件和天气形势分析污染原因,并讨论与气溶胶地面监测数据的符合性.结果表明:此次连续强霾过程污染严重,观测时段内89.4%的时间出现霾,39.8%的污染时段达到重度霾级别,其中大气地表消光系数与PM2,浓度变化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5.研究过程内,大气边界层在91%的时段低于500m,平均仅为293m,低边界层抑制了污染物的有效扩散;近地面垂向各高度的消光系数持续达到1.5km。以上,对比气溶胶退偏比发现城市上空的大气强消光为气溶胶颗粒物和大气水分共同导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532nm)较大,有83.6%的时段超过,且受相对湿度影响较大,相对湿度偏小时段的AOD值主要为气溶胶颗粒贡献,相对湿度较大时段,细颗粒物吸湿增长导致AOD受大气水分干扰显著.连续静稳的天气形势和区域污染是导致此次强霾发生和持续的主要原因,高湿天气则加剧了灰霾状况.
杨欣陈义珍刘厚凤赵妤希高健柴发合孟凡
关键词:灰霾微脉冲激光雷达
北京市PM2.5组分NO3-浓度分布及来源模拟分析
2017年
采用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北京市NO_3^-时空分布及来源特征,发现近10 a北京市NO_3^-年均浓度6.69~12.48μg/m^3,总体呈波动中缓慢上升趋势,近3 a下降趋势明显;北京市NO3-浓度整体呈重污染日〉秋冬季〉春夏季的特征,日变化浓度呈双峰型分布,空间上呈南北梯度分布特征;北京市NO_3^-/SO_4^(2-)年均值0.97~1.06,重污染日均值1.00~1.07;北京市的NO_3^-排放源有由固定源为主向固定源和移动源并重特征发展的趋势;重污染日NO_3^-本地、外来源、背景及边界条件分别贡献40%、44%、16%,重污染期间二次转化及区域传输对北京NO_3^-浓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刘妍妍易文杰程兵芬于博张伟琦程念亮苏布达孟凡李莉
2014年10月北京市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分析
2015年
采用轨迹模拟与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2014年10月6—12日1次典型空气重污染过程的大气环境背景、气象条件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稳定的气象条件是形成重污染的主要原因,重污染过程中大气层结稳定,平均逆温强度每100 m为3.42℃,平均风速为1.56 m/s,平均湿度为83.13%;重污染过程中10月8—11日污染最重,北京ρ(PM_(2.5))日均值平均为264μg/m^3,且京津冀约20×104km^2国土面积处于重度污染水平;模拟结果显示污染最重的8—11日区域输送对北京PM_(2.5)贡献率在61%~69%;区域输送对北京PM2.5浓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李珊珊徐峻孟凡闫静
关键词:污染事件逆温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