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美荣

作品数:24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肿瘤
  • 7篇乳腺
  • 7篇乳腺癌
  • 7篇腺癌
  • 6篇基因
  • 5篇预后
  • 5篇组织化学
  • 5篇酶链反应
  • 5篇免疫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聚合酶
  • 5篇聚合酶链反应
  • 5篇合酶
  • 5篇肠肿瘤
  • 4篇蛋白
  • 4篇基因表达
  • 3篇直肠
  • 3篇逆转
  • 3篇肿瘤转移

机构

  • 23篇南通大学
  • 2篇解放军第41...
  • 1篇南通市肿瘤医...
  • 1篇启东市人民医...
  • 1篇江苏省滨海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23篇徐美荣
  • 7篇韦成益
  • 7篇单国平
  • 5篇胡卫东
  • 5篇朱建伟
  • 5篇王鼎
  • 4篇周绍荣
  • 3篇李挺
  • 3篇池鸣鸣
  • 3篇吕强声
  • 3篇陈云
  • 2篇丛纲
  • 1篇樊勇
  • 1篇汪涛
  • 1篇成建萍
  • 1篇汝凯
  • 1篇马利林
  • 1篇张冬雷
  • 1篇丛钢
  • 1篇张斐斐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肿瘤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第三届中-法...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伴肝转移的治疗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胃癌伴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6例胃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灶及转移灶同步切除17例,对未切除的肝转移灶行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门静脉化疗栓塞等局部治疗19例,并与1995年1月-1999年12月间收治条件类似的16例胃癌原发灶切除而对肝转移灶未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肝转移灶切除组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5%、29%,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3%、26%,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灶未治疗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9%、0,较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组1年、3年生存率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胃癌肝转移灶无法切除者应积极行转移灶的局部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韦成益徐美荣单国平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胃切除术预后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及预后被引量:1
2008年
张斐斐徐美荣周绍荣丛纲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门静脉化疗栓塞预后肝转移灶直肠癌患者瘤体内注射
NEDD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NEDD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DD9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EDD9表达阳性率在胃癌组织中比在癌旁组织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DD9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TNM分期及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NEDD9的高表达可以反映人类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在人类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胃癌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个生物标记。
汪涛徐美荣王鼎徐俊飞汝凯
关键词:胃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抑制肿瘤细胞皮层肌动蛋白装配功能的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2009年
目的:构建一个具有拮抗肌动蛋白装配功能的重组质粒EGFP-N2/CA,为观察该基因片段对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N-WASP-CA,通过双酶切和连接将其插入荧光表达载体EGFP-N2获得重组质粒。结果:PCR扩增后获得和预期一致的特异性DNA片段,通过PCR、双酶切和测序证实该片段已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结论:成功获得重组质粒EGFP-N2/CA。
丛纲徐美荣朱建伟
关键词:重组质粒N-WASP
肿瘤转移抑制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metastasis suppressor1,MTSS1)在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TSS1在肝癌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单因素分析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TSS1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TNM分期的关系。对肝癌患者进行5年生存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肝癌组织MTSS1表达水平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8.000,P〈0.05);肝癌组织比肝硬化组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6.000,P〈0.05);MTSS1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TNM分期、有无血管侵袭和肿瘤包膜有关(分别U=259.000,258.500,202.000,均P〈0.05),与肝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AFP水平、乙肝表面抗原无关(P〉0.05)。MTSS1表达水平与临床TNM分级间呈负相关,即临床TNM分级越早期所对应的MTSS1表达水平越高(rs=-0.383,P〈0.05)。MTSS1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MTSS1阴性及弱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34.1%,52.3%,x2=6.386,P〈0.05)。结论MTSS1高表达可能在早期肝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预示预后不良。
王鼎徐美荣朱建伟
关键词:基因表达预后
Tspan-1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 研究Tspan-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Tspan-1基因蛋白在80例结直肠癌组织,13例结肠腺瘤组织及27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本组80例结肠癌组织中Tspan-1阳性表达率为90%,13例结肠腺瘤组织中表达率为23%,27例正常结肠黏膜中表达率为7%,3组之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an-1阳性表达在低中分化癌中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TNM分期Ⅲ~Ⅳ期组中表达显著高于Ⅰ期组(P<0.01).Tspan-1与肿瘤浸润深度、5年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结论 Tspan-1基因表达可以被用作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标志 Tspan-1蛋白的表达可能在大肠腺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李挺徐美荣石强朱建伟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表达病理学
MTSS1在大肠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MTSS1(metastasis suppressor1)在大肠癌组织、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TSS1在大肠癌组织、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MTSS1表达阳性率大肠癌组织比正常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比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比局限性大肠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SS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无关(P>0.05)。正常组织与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的MTSS1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SS1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发生侵袭转移有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王鼎徐美荣朱建伟
关键词: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肿瘤侵润肿瘤转移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成因分析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方法:收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316例的临床资料,选取性别、年龄、肝功能、术式选择和术后血小板计数5项影响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作为观察指标,对术后31例并发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比较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术式选择有关(P<0.05),与术后血小板升高显著相关(P<0.01)。结论:脾切除加断流术和术后血小板升高是影响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吕强声徐美荣方庆安
关键词:脾切除术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升高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骨髓斯钙素基因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人类斯钙素-1基因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液及骨髓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将hSTC-1作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记用来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液及骨髓中的肿瘤微转移情况。 方法:对51例乳腺癌病人的外周血、8例乳腺癌...
徐美荣胡卫东韦成益单国平
关键词:乳腺癌外周血检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检测
文献传递
DcR3和CD105标记的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DcR3的表达,探讨DcR3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乳腺癌、18例乳腺良性疾病和15例乳腺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MVD计数。结果乳腺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为61%,DcR3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DcR3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组织MVD高于阴性组织(P<0.05)。结论DcR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特别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表达增高。DcR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和转移有关。
单国平徐美荣吕强声池鸣鸣
关键词: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