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 作品数:31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电子电信更多>>
- 针对空间协议的模板分析方法
- 2013年
- 通过距离判别算法和模板分析思想的结合,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级模板分析的空间传输协议识别算法.根据空间协议特征构建一级模板,利用一级模板间距离建立二级模板,然后基于距离判断算法进行模板分析,实现协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多级模板分析可提高空间协议识别效率,该方法为协议识别技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李华王韬郑天明赵新杰
- 战时装备抢修业务流程框架建模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的战损情况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针对在未来复杂战场条件下如何确定装备的战斗损伤情况,并进行快速修理,进而提高装备的生存性和战场抢修效率,保持装备持续作战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战时装备抢修业务流程框架建模的研究,介绍了装备抢修的相关概念,将装备抢修的军事概念模型划分为多个作战行动,对装备抢修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抽象并进行建模,采用概率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损伤分析,并对修理任务、修理能力和修理时间进行定量分析,设计出合理的装备抢修业务流程框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张星郝立山李华
- 关键词:装备抢修
- 非静止轨道卫星网络面向应用仿真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研究卫星提供网络服务形成空中服务网问题,由于卫星的快速性,造成切换时延,对网络连接造成影响。为提高卫星网络承载IP业务的性能,针对非静止轨道卫星(NGEO)网络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了卫星网络IP业务应用仿真模型,描述了具体的仿真实现步骤。设计了glonassl星座模型,分析了现有仿真工具的特性,对三种NGEO卫星网络的进行仿真,从时延角度分析多业务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对业务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卫星网络轨道特性,为在应用中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 潘艳辉王韬李华
- 关键词:非静止轨道卫星星座网络网络仿真
- 基于身份的分布式卫星网络私钥管理方案被引量:3
- 2011年
- 针对卫星网络节点私钥分量更新过程的消息篡改攻击威胁,提出了双重数据加密方案,以保障私钥分量更新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为防止拥有合法身份恶意节点发起的强制私钥分量更新申请,建立了节点私钥分量更新申请时刻合法性判断机制,以抵制拥有合法身份的恶意节点发起的拒绝服务攻击。最后,对比分析了方案的安全性和计算复杂度,结果表明,通过引入较低的额外计算开销实现了有效抵御节点私钥分量更新过程的消息篡改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
- 吴杨矫文成潘艳辉李华
- 关键词:私钥拒绝服务攻击
- 基于HLA的Inmarsat卫星仿真系统设计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对Inmarsat卫星系统中各类工作单元进行分析,结合应用高层体系结构(HLA),建立了一种Inmarsat卫星通信的分布式仿真系统,对系统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交互和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了系统联邦成员、对象类/交互类的研究和设计,给出了仿真开发过程,实现了仿真软件系统的基本构架。
- 杨光锴王韬李华郑天明
- 关键词:高层体系结构INMARSAT仿真
- 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建设探究
- 2012年
- 随着校园网的成熟,通过网络进行实验已经在技术与方法上能够实际解决。本文通过讨论虚拟实验室,探讨实验室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虚拟实验室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 李华陈智博王民全
- 关键词:校园网虚拟实验室仿真
-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军用信息的技术研究
- 2012年
- 详细探讨了在有线电视网上进行数据传输的可行性,结合’有线电视HFC网络系统实现信息传输研究。
- 李华陈智博王民全
- 关键词:有线电视信息传输三网合一
- 基于Petri网的案例推理研究
- 2009年
- 介绍Petri网的知识表示方法以及案例推理机制的相关内容,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案例推理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案例检索匹配算法,并将该模型和检索算法应用到网络攻防态势推演系统中,最后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案例库的知识表示。
- 郑永和寇应展李华赵新杰
- 关键词:PETRI网知识表示
- 基于Click体系的网络设备模拟平台被引量:2
- 2009年
- 在分析Click体系结构基础上,结合目标网络环境实际需求,提出并描述了网络设备模拟平台(NDSP)的整体框架、微观组成,重点研究了网络数据包捕获、RIP协议软件实现以及插件自动链接等关键技术,最终以工程实现的方式完成了各个功能插件以及平台的研制,并在目标网络中实际部署和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具备模拟多种类型网络设备的能力,能够满足目标网络环境的需求。
- 张伟王韬李华
- 关键词:CLICK数据包捕获路由信息协议可视化
- 关于教育学研究者的多元意识
- 2011年
- 教育学研究者不能妄自把自己所理解的“一种可能”看成是“惟一可能”。因而教育学研究者一定要有可能性域、可能世界的理念背景,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并去实现更丰富的可能性域与可能世界~通过价值、真理与方法的多元共生。
- 李华
- 关键词:教育学研究者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