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作品数:28 被引量:151 H指数:8 供职机构: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Th17/Treg平衡失调及其相关因子在乳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ACS)检测35例术前乳腺癌患者Th17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23、IL-10、IL-35、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且Treg细胞比Th17细胞升高的更为明显,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h17/Treg的比值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相关细胞因子IL-23、IL-10、TGF-β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IL-35水平下降,但IL-23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非淋巴结转移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IL-10、TGF-β、IL-35水平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IL-23、IL-10、TGF-β和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变化趋势相一致,IL-35和Treg细胞的升高呈负相关,说明细胞因子参与了肿瘤微环境的调节,Thl7/Treg平衡失调或许是导致肿瘤进展的因素之一. 李晓勇 李建 樊华 赵利平 张雯 刘宇宏关键词:TH17细胞 TREG细胞 乳腺癌 IL-23 IL-35 紫苏油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紫苏油对人乳腺癌系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为开发紫苏油进行抗肿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稀释度的紫苏油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噻唑蓝(MTT)实验,Hoechst 33258与碘化丙啶(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核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凋亡峰。结果紫苏油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而同类的大豆油没有此作用。用Hoechst 33258和PI染色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和紫苏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紫苏油具有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其有可能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 杜雨柔 赵菊梅 张生军 李建 刘敏丽关键词:乳腺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紫苏油 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MAN)的制备方法及其物理性能。方法用热处理法将人血白蛋白分散在纳米磁性微粒(Fe3O4)中,并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在超声激烈搅拌下加热,使人血白蛋白稳定,得到人浆白蛋白包裹的生物相容MAN。结果实验制备出MAN具有纳米级的大小、尺寸和形状,扫描电镜和粒径测试仪测试MAN直径为100~1000nm,且具有确切的磁响应性、磁特性、靶向性和分散性等性能。结论用热处理法可以制备出纳米级具有磁响应性、磁特性、靶向性和分散性的生物相容的MAN。 于耀宇 李建 李立宏 曲友直 于嘉 邓建平 高国栋 张文彬 焦德让关键词:物理性能 PBK/TOPK在乳腺癌细胞中介导MEK非依赖性ERK激活中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该文探讨了乳腺癌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介导的MEK非依赖性ERK激活通路。Western blot检测EGF刺激下,siRNA抑制MEK1/2后的T47D细胞的p-ERK水平,以验证T47D细胞中存在EGF介导的MEK非依赖性ERK激活的通路。接着使用可能参与MEK非依赖性ERK激活的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抑制相关激酶(AC、PKC、Src、PI3K、PDK1和Akt)活性后,检测T47D细胞EGF介导ERK的磷酸化水平。siRNA抑制MEK1/2表达后,T47D细胞在EGF刺激后的仍保留部分p-ERK,即在T47D细胞中,存在EGF介导的MEK非依赖性的ERK磷酸化通路。小分子抑制剂抑制AC、PKC、Src对MEK非依赖性ERK激活途径影响不大。而使用小分子抑制剂抑制PI3K、PDK1和Akt后,ER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提示PI3K/Akt通路下游的激酶参与T47D中EGF介导的MEK非依赖性ERK激活途径。siRNA干扰PI3K/Akt通路下游PBK/TOPK后并使用U0126抑制MEK功能后,几乎检测不到p-ERK,提示PBK/TOPK参与T47D细胞中EGF介导的MEK非依赖性ERK激活途径。乳腺癌抗雌激素药物耐药株T47D细胞存在EGF介导的MEK非依赖性ERK激活途径,且该途径受PI3K/Akt下游的PBK/TOPK调控。 李晓勇 刘涛 李建 刘超 刘宇宏关键词:乳腺癌细胞 MEK ERK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淋巴化疗20例临床探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TAC方案(多西他赛、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和TAC新辅助联合淋巴化疗两种不同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收集临床ⅢA期、ⅢB期乳腺癌患者40例,根据化疗方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试验租用TAC方案联合淋巴化疗,对照组用TAC方案化疗,化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6.64%,两组直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毒性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淋巴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有良好疗效,其疗效明显高于新辅助化疗,且毒性反应相当。 吴耀禄 李建 井自良 梅乐园 姬乐 惠启源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抗氧化能力及氧代谢状态的变化探讨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的抗氧化能力及氧代谢状态的变化,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05—2014-06收治的150例颅脑外伤患者,同期选择1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检测2组患者SOD、GSHPX、CSH、VitE、MDA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等抗氧化能力指标水平,同时动态检测颅脑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血液抗氧化能力指标水平的变化。通过颈内静脉血气和桡动脉血气检测2组患者SjvO2、CEO2及AVDO2等脑氧代谢指标的水平,同时动态检测颅脑外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脑氧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检测,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抗氧化指标SOD、MDA及总抗氧化能力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GSH-PX、CSH、VitE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 68分与GCS 35分的颅脑外伤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抗氧化指标的水平差异更为明显;颅脑外伤组患者的血液中SOD、总抗氧化能力、GSH-PX、CSH及VitE等抗氧化指标的水平在围手术期均降低,MDA水平在围手术期逐渐升高;颅脑外伤组患者的SjvO2、CEO2及AVDO2等脑氧代谢指标均较对照组的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jvO2与CEO2的水平与GCS评分成正比例关系;颅脑外伤组患者的SjvO2、CEO2及AVDO2等脑氧代谢指标的水平在围手术期存在显著变化,SjvO2的水平显著升高,CEO2与AVDO2的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指标以及脑氧代谢指标较正常人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魏健强 薛婷婷 李建 马剑关键词:颅脑外伤 围术期 抗氧化能力 氧代谢 血浆SFRP1和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2019年 探讨SFRP1和Septin9基因甲基化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收集结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47例,非结直肠癌的对照组33例;测定两组外周血浆中SFRP1和Septin9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且进行粪隐血检测。结果显示,SFRP1和Septin9基因甲基化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5.3%,粪便免疫学检测的敏感度为86.3%,特异度为54.3%,两者结合后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6.8%,且明显高于单独检测。故SFRP1和Septin9基因甲基化联合粪免疫学检查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而且具有无创、采样简单、依从性强、实验方法稳定等特点,适宜于临床推广使用。 李建 樊华 贺晓斌 吴耀禄 李晓勇关键词:SFRP1 DNA甲基化 结直肠癌 缺血性脑病患者临床认知功能评价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方法:对45例缺血性脑病患者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比对不同位置,不同病程,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缺血性脑病患者,易受影响的认知功能依次为记忆力(38例),注意力与计算能力(37例),回忆能力(37例),语言能力(28例)。不同部位的血管狭窄,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也有所不同。结论:脑缺血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尤以记忆力,计算能力,回忆以及语言能力受损较重。 田立桩 阮昌虎 李建 高国栋 赵振伟关键词:缺血性脑病 认知功能障碍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辅助T细胞17的表达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T细胞17(Th17)表达的变化.方法 收集三阴性乳腺癌(TNBC)16例(TNBC组)、雌激素受体阴性(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HER-2+)乳腺癌27例(ER-/HER-2+组)和ER+/HER-2-乳腺癌14例(ER+/HER-2-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Treg、Th17数量及Treg/Th17比值的变化.以同期健康志愿者20名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TNBC组、ER-/HER-2+组、ER+/HER-2-组Treg比例分别为(8.15±1.89)%、(7.67±1.34)%、(6.53±1.23)%,均较健康对照组的(5.16±1.05)%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85、-6.890、-3.458,均P〈0.05).ER-/HER-2+组Th17比例为(0.39±0.07)%,较健康对照组的(0.75±0.09)%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6,P=0.000),TNBC组[(0.72±0.07)%]和ER+/HER-2-组[(0.81±0.06)%]Th17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P=0.33;t=-3.789,P=0.089).TNBC、ER-/HER-2+、ER+/HER-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Treg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h1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乳腺癌三组Treg/Th17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NBC组及ER-/HER-2+组治疗前后Treg/Th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体内存在Treg/Th17比例的失衡,新辅助治疗改变了肿瘤的免疫状态,为以Treg、Th17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刘宇宏 樊华 刘超 李建 张雯 李晓勇关键词:乳腺肿瘤 调节性T细胞 T淋巴细胞 辅助T细胞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对比伊立替康单药对晚期胃癌患者二线化疗效果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CPT-11+CDDP)与伊立替康(CPT-11)单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经替吉奥(S-1)单药化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36例,将其分为CPT-11+CDDP组(70例)和CPT-11(66例),分析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结果:CPT-11+CDDP方案与CPT-11单药化疗方案相比,虽不能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P>0.05)和患者总生存期OS(χ~2=0.688,P=0.407),但能提高患者无疾病进展时间(χ~2=6.360,P=0.012)。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CPT-11+CDDP方案较CPT-11单药化疗方案较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χ~2=2.748,P=0.006)、血小板减少(χ~2=2.269,P=0.023)、恶心(χ~2=5.457,P=0.001)、乏力(χ~2=2.134,P=0.033),但会减少腹泻的发生(χ~2=0.383,P=0.001)。结论:CPT-11+CDDP方案与CPT-11单药化疗相比,可明显提高S-1单药化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PFS,但不能改善该类患者的近期疗效、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赵亚东 张生军 李建 高会琦关键词:进展期胃癌 伊立替康 顺铂 联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