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颖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病理
  • 5篇肿瘤
  • 5篇临床病理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4篇基因
  • 4篇病理学
  • 3篇蛋白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临床病理学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周期
  • 2篇转录
  • 2篇转录因子
  • 2篇细胞周期
  • 2篇腺癌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机构

  • 13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3篇高颖
  • 10篇昌红
  • 4篇张建英
  • 4篇沈兵
  • 3篇崔力方
  • 3篇陈奕至
  • 3篇曲丛玲
  • 2篇王莉
  • 2篇石峰
  • 2篇李保玉
  • 2篇吕晓涛
  • 2篇张程燕
  • 2篇张继新
  • 2篇沈冰
  • 1篇张继新
  • 1篇刘红刚
  • 1篇曲从玲
  • 1篇张波
  • 1篇廖松林
  • 1篇李维青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癌症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肿瘤中TEIF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中心体改变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与目的:TEIF基因是本室新近发现的一种调节端粒酶hTERT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本研究观察TEIF基因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中心体改变的关系。方法:通过原核表达TEIF蛋白免疫制备多克隆抗体,经免疫印迹鉴定后,对10例结直肠黏膜正常组织、30例结直肠癌和54例结直肠腺瘤(Ⅰ级18例,Ⅱ级17例,Ⅲ级19例)标本行TEIF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及γ-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中TEIF蛋白的表达率(10.0%)与肿瘤各组之间(恶性肿瘤组表达率100%,良性肿瘤组98.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组中TEIF强阳性率(≥++)(100%)均显著高于腺瘤组(61.1%)及正常组(0%)(均为P<0.001);腺瘤Ⅰ级(11.1%)与腺瘤Ⅱ级(76.5%)及Ⅲ级(94.7%)组织中TEIF强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瘤Ⅲ级与腺瘤Ⅱ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中心体扩增阳性率(100%)显著高于正常组(0)及腺瘤组(64.8%)(均为P<0.01);腺瘤Ⅰ级(44.4%)与腺瘤Ⅲ级(79.0%)中心体扩增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瘤Ⅰ级与腺瘤Ⅱ级(70.6%)、腺瘤Ⅱ级与腺瘤Ⅲ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F蛋白及中心体扩增常见于结直肠肿瘤中,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恶性程度相关。TEIF蛋白表达与中心体扩增呈高度的正相关。
高颖张波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表达中心体
肺鳞癌组织PD-L1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肺鳞状细胞癌(简称肺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肺鳞癌组织90例份、正常肺组织15例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表达,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肺鳞癌组织PD-L1阳性表达率为66.67%(60/90),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表达,二者比较P<0.01。肺鳞癌组织PD-L1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吸烟史无关(P均>0.05),与p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PD-L1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D-L1阳性、淋巴结转移、p TNM分期(Ⅲ期)是影响肺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肺鳞癌组织PD-L1表达升高,其表达变化可促进肺鳞癌的进展和转移;检测PD-L1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王玲玲高颖沈冰昌红
关键词:肺鳞状细胞癌预后
存活蛋白和NF-κB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存活蛋白和NF-κB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6例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存活蛋白和NF-κB的表达,3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增生被选作对照组。结果发现,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患者中有21例存活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0.8%;17例NF-κB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5.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中,存活蛋白阳性率与NF-κB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存活蛋白和NF-κB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广泛表达,对肿瘤细胞的促增殖和抑凋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昌红高颖张建英石峰陈奕至
关键词:存活蛋白NF-ΚB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58例DLBCL组织和10例反应增生淋巴结组织中NF-κBp65、VEGF和MVD进行检测。结果5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NF-κBp65阳性表达率为58.8%,VEGF阳性表达率为55.2%,两者在反应增生淋巴结组织中都不表达。NF-κBp65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NF-κBp65与VEGF阳性表达组MVD为35.63±10.23、34.24±10.54,高于NF-κBp65、VEGF阴性组的29.12±6.24、27.32±5.86(P﹤0.05)。NF-κBp65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出现全身症状、疗效及总生存期短显著相关(P﹤0.05),VEGF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疗效、IPI、LDH及总生存期短显著相关(P﹤0.05)。结论NF-κBp65信号通道促进VEGF高表达,影响肿瘤内MVD,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昌红高颖王莉沈兵张建英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microRNA-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miR-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探讨miR-21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36例DLBCL和10例正常淋巴结中miR-21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PTEN在DLBCL中的表达。结果miR-21在DLBCL中高表达,36例DLBCL中有14例表达PTEN(38.9%),21例Ki-67≥50%(58.3%)。DLBCL中miR-21表达水平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其高表达与DLBCL高Ann Arbor分期、高增殖指数(Ki-67≥50%)、国际预后指数(IPI)呈正相关。结论miR-21过表达可能是DLBCL恶性度高的标志,是促进DLBCL肿瘤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PTEN可能是miR-21在DLBCL发挥作用的靶标。
张继新吕晓涛高颖崔力方张程燕昌红李保玉
关键词:淋巴瘤MICRORNA-21实时定量RT-PCR
原发皮肤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2008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皮肤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PCL)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着重研究和总结一些PCL的特殊类型。【方法】筛选198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北京铁路总医院诊断为PCL者40例。收集40例的主要临床资料和库存组织蜡块,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并选出25例做TCRβ/γ和IgHFr2A/Fr3A基因重排检测。对全部病例进行追踪随访。【结果】40例平均年龄(41.53±20.14)岁。老年男性略占优势。肿瘤病变以躯干和上肢首发为主。临床表现以皮下结节为主。光镜下,一般类型PCL瘤细胞分布具有结外同类型T、B淋巴瘤细胞的特点,特殊类型如原发皮肤CD30阳性/阴性大T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特点。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对分型有帮助。【结论】①PCL并不罕见,本组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共28例(70%);原发皮肤B细胞淋巴瘤共9例(22.5%),以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占优势。②PCL有其不同于结内或结外其他部位淋巴瘤的独特亚型,建议采用综合EORTC分类与WHO 2001淋巴造血组织分类的修订分类。③CD30的表达与否为原发皮肤大T细胞淋巴瘤最主要的预后指标,CD30阳性者预后好,CD30阴性者预后差。④免疫组化最好两种以上抗体协同使用。⑤基因重排检测对于PCL的早期和交界性病变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昌红张建英高颖曲丛玲沈兵王文普廖松林
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7例结外FDCS患者标本,对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PCR法检测7例肿瘤组织中BRAF 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4例肿瘤组织进行EBER原位杂交。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55岁。发生于鼻咽部、肾脏、肺、直肠和肝脏各1例,纵隔2例。低级别FDCS 4例,高级别FDCS 3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21、CD23、CD35、D2-40、CXCL13、EGFR呈弥漫或灶状阳性,S-100、CD68、HMB45、SMA、Desmin、CD117、Dog-1、CD34、CD30、EMA、CK均阴性。7例FDCS中,有5例表达PD-L1,且高级别FDCS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高于低级别FDCS。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AF V600E阳性表达2例,且均为低级别FDCS。PCR检测结果显示,7例标本均未见BRAF V600E基因突变。EBER原位杂交显示,1例鼻咽部FDCS患者阳性。随访7~43个月,4例死亡,1例生存,2例失访。结论 FDCS是一种易复发和转移的罕见恶性肿瘤,一线抗体CD21、CD23、CD35联合二线抗体D2-40、CXCL13、EGFR的应用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PD-L1的高表达提示部分患者可能会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崔力方张继新李曌高颖鲁涛赵洪禹钟定荣
关键词:滤泡树突细胞肉瘤PD-L1
肺腺癌组织中TTF-1表达变化及其与EGFR基因突变、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观察肺腺癌组织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肺腺癌患者192例,观察其TTF-1表达变化及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TTF-1阳性表达、EGFR基因突变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另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92例患者中,TTF-1阳性表达157例(81.8%)、阴性表达35例(18.2%),EGFR基因突变型80例(41.7%)、野生型112例(58.3%)。TTF-1阳性表达与肺腺癌TNM分期相关,EGFR基因突变与肺腺癌患者性别、吸烟史相关,P均<0.05。157例TTF-1阳性患者中有79例(50.3%)发生EGFR基因突变,而35例TTF-1阴性患者中仅有1例(2.9%)发生EGFR基因突变,TTF-1阳性表达与EGFR突变有相关性(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TF-1阳性、EGFR基因突变、年龄、PS评分、TNM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P均<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TF-1阳性、EGFR基因突变、TNM分期早期、PS评分0~2分是肺腺癌远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检测肺腺癌组织TTF-1表达情况有助于初步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判断患者预后。
张旭刚李维青高颖李志田姜福胜魏博
关键词:肺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组学和个体化医疗时代的病理住院医师培训被引量:2
2013年
文章结合国外病理机构开展针对病理住院医师培训分子病理学相关课程和作者所在单位实际工作的经验,阐述在个性化医疗时代,如何将分子病理学引入病理住院医师培训中。非常符合现今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医学人才的目标需要。
杜雪梅昌红高颖
关键词:住院医师病理学基因组学个体化医疗
喉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喉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332例喉鳞状细胞癌(scc)病理资料,包括303例普通型SCC及29例喉BSCC,回顾性分析其中29例喉BSCC(8.7%)临床病理学特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HPVDNA,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Ki.67、p16、p21、cyclinD1的表达,比较分析以上指标与肿瘤大小、分期、部位、淋巴结转移等主要病理学特点的关系,初步探讨HPV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9例喉BSCC男性27例,女性2例,年龄46-82岁(中位年龄62岁),与普通型SCC相比,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个数、淋巴结转移率及声门上肿瘤的发生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喉BSCC中27.6%(8/29)检测到HPVDNA,且均为HPV16,HPV的表达与年龄、是否饮酒及分期、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3)31.0%(9/29)的喉BSCC表达p53,且p53阳性病例更容易发生于声门上并伴有淋巴结转移(P〈0.05)。p16的阳性表达率为24.1%(7/29),其淋巴结转移率略高于p16阴性病例,p21、cyclinD1的表达率分别为27.6%(8/29)和69.0%(20/29),与年龄、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否吸烟、饮酒等均无相关性(P〉0.05)。(4)8例HPV阳性的BSCC只有3例p16阳性,HPV阳性组p21及Ki-67阳性指数比HPV阴性组增高(P〈0.05)。结论部分喉BSCC表达HPV,个别病例可能为HPV相关性喉BSCC,p16表达并不是喉BSCCHPV感染的可靠替代性指标。
崔力方昌红赵洪禹曲丛玲高颖刘红刚
关键词:喉肿瘤鳞状细胞DNA探针P16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