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 作品数:25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四川藏区城镇民居初探——以德格县更庆镇藏族传统民居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四川藏区是一个由多民族多文化组成的区域,有着独特的聚落形态。而德格作为康巴地区的历史文化中心,其建筑拥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四川藏区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在探讨德格县更庆镇藏族聚落形态及建筑空间形态的同时,总结了四川藏区民居的建筑特点,较为全面地对更庆镇藏族传统聚落的形成和演变进行研究。
- 杨炎为陈颖田凯
- 关键词:传统民居聚落平面布局结构形式
- 客家民居在川西地域文化中的生存方式
- 是全国五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生活在成都地区的这支一直保留着浓郁的岭南风俗习惯的四川客家人大约是在1680-1800年左右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等地迁入的。 本文将探讨17世纪以来川西客家民居的特点.从思想文化的角...
- 田凯陈颖
- 关键词:客家民居地域文化
- 羌族民居赏析
- 1995年
- 陈颖郁林
- 关键词:民居羌族建筑型制
- 成都平原民居装饰题材及其文化内涵浅析被引量:3
- 2008年
- 从民居装饰题材入手,对成都平原民居不同类型的装饰题材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来源、象征、寓意进行分析,从而挖掘出装饰题材深厚的文化内涵。
- 蔡璐阳陈颖
- 关键词:成都平原民居装饰题材文化内涵
- 四川藏寨碉楼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丹巴县中路—梭坡藏寨历史与现状被引量:5
- 2005年
- 丹巴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北纬30°29′至31°29′,东经101°17′至102°56′,大渡河上游高山峡谷地带。中路位于丹巴县城东北,距县城章谷镇7公里;梭坡位于县城东部,距章谷镇7公里,在中路之南,两乡以一山梁相隔。中路-梭坡是藏寨碉楼分布最密集、类型最丰富的地区,建有大量的碉楼建筑,是目前西部保存高碉最多的地区。成为古蜀“千碉之国”两千多年来最好的实物见证,是十分珍贵的民族建筑文化遗产。
- 陈颖张先进
- 关键词:碉楼藏族自治州文化遗产民族建筑县城
- 客家民居在川西地域文化中的演变与发展被引量:4
- 2010年
- 十七世纪以来,来自闽粤赣地区的客家移民在成都平原东部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作为外来文化的客家民居在新的地域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客家移民融入不同地域文化的过程。川西客家民居通过自身的演变与发展,与川西地域文化融为一体。为适应川西地域环境,川西客家民居在建筑材料、规模、形态上发生了改变;同时川西客家民居也保持着客家文化顽强的延承性,在住宅的构建技术、空间、对外关系上保持着对原乡客家民居传统的承袭。
- 陈颖田凯
- 关键词:客家移民客家民居地域文化
- 峨眉山金顶景区规划设计被引量:4
- 2005年
- 文章通过对峨眉山金顶景区规划设计的介绍,阐述了在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设计中,如何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发掘来保证这样一个天下名山和佛教圣地的双遗产价值。
- 邱建舒波陈颖李异江俊浩
- 关键词:文化遗产规划设计景区规划设计金遗产价值传统文化
- 达州市宣汉县姚氏宗祠建筑特点浅析
- 2012年
- 祠堂,是宗法制度的产物,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合族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祠堂的功能使其具有独特的形制,在一片住宅群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所分析的姚氏宗祠,为清初移民所修建,建筑形制保留较为完好。通过调研和测绘,有助于我们了解四川宗族祠堂建筑的特点,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 潘熙陈颖
- 关键词:移民社会传统文化
- 开放性与实践性——建筑学科视野中的城市史研究生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学科教学体系的完善,建筑学科领域的城市史教学有待向专业化和开放性进一步深入,使其在多学科交叉的开放视野中让学生认识城市进程中的历史观。由于各个学科的广泛参与,城市史研究从对城市建设过程的描述性介绍,逐渐发展到关注物质建设背后的社会结构、观念、价值和城市社会的变迁,这一开放性的研究趋势将进一步拓宽城市史教学的视野。此外,城市史教学应该立足于建筑学科的特点,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建筑领域的城市史教学进一步走向开放性和专业性。
- 田凯陈颖
- 关键词:城市史开放性
- 近代以来四川藏区民族城市针对地质灾害的应对方式之变迁被引量:2
- 2015年
- 四川藏区是多民族聚居地,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带,城市发展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原乡土著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积累了应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机制,包括围绕着寺庙发展、建筑防震等。自18世纪以来中央政权加强对四川藏区的统治后,四川藏区城市受到内地文化更多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以更积极主动的方式迎接地质灾害的挑战,而受汉地影响更大的康定表现出与其他藏区城市不同的应对方式,如迁移城市,建筑上用木结构穿斗房取代部分碉房,改变城市空间形态等。文章通过分析18~20世纪康定城在地质灾害后的城市发展过程,反映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城市针对地质灾害的应对方式的变迁。
- 田凯陈颖
- 关键词:地质灾害城市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