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华伟

作品数:42 被引量:42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遥感
  • 7篇遥感监测
  • 6篇反演
  • 5篇叶面
  • 5篇叶面积
  • 5篇叶面积指数
  • 4篇植被
  • 4篇MODIS
  • 3篇地表
  • 3篇遥感数据
  • 3篇生境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系统
  • 3篇时间序列
  • 3篇冠层
  • 2篇地表参数
  • 2篇遥感技术
  • 2篇遥感影像
  • 2篇遥感影像数据
  • 2篇叶绿素A

机构

  • 26篇中华人民共和...
  • 17篇北京师范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遥...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辽宁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环境遥感与数...

作者

  • 42篇万华伟
  • 9篇王昌佐
  • 8篇王锦地
  • 8篇刘晓曼
  • 7篇申文明
  • 7篇王桥
  • 5篇江东
  • 5篇李静
  • 4篇黄耀欢
  • 4篇侯鹏
  • 4篇刘慧明
  • 4篇吴传庆
  • 4篇厉青
  • 3篇肖如林
  • 3篇高帅
  • 3篇屈永华
  • 3篇王桥
  • 2篇付卓
  • 2篇付晶莹
  • 2篇焦子锑

传媒

  • 5篇遥感技术与应...
  • 4篇遥感学报
  • 4篇环境与可持续...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环境质量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与业务化应用
王桥厉青申文明吴传庆李云梅陈良富王昌佐杨一鹏张峰江东刘晓曼孙中平万华伟王中挺朱利
中国环境保护力度逐年加大,地面环境监测已不能满足要求,国家迫切需要将地面定点环境质量监测扩展到空间连续观测。该项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10余项国家科研项目(总经费1.2亿元)支持下,持续12年开展“国家环境质量遥感监测体...
关键词:
关键词:环境质量监测遥感监测
近20多年来赣州地区稀土矿区遥感动态监测被引量:18
2015年
稀土资源是现代科技所需的重要资源,由于其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稀土资源的开采活动越来越频繁,过度开采现象严重,对稀土矿区的实时监控成为保护环境资源的重要环节。遥感技术在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已经有了完善的技术方法。相较于普遍使用的Landsat-TM/ETM+数据,我国研发的HJ卫星(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数据具有更短的重访周期,能够对稀土矿的开采进行更加有效的检测。通过结合Landsat-TM/ETM+与HJ-1/CCD数据,根据矿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及时监测稀土矿区活动情况,对江西定南地区20a来稀土矿区开采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提出保护建议,为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张航仲波洪友堂万华伟柳钦火
关键词:稀土矿区植被覆盖度
锡林郭勒盟草地变化监测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综合利用RS和GIS技术,结合2000~2013年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数据,对锡林郭勒盟的草地变化进行了监测与分析,并从土地利用、气象条件、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利用地理相关分析等地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了草地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间,锡林郭勒盟的草地质量总体上得到改善,约有4.04%的区域发生变化,变化区域中大部分属于显著或微弱增加,仅有约3.93%的变化区域退化比较明显,它们主要集中在辖区从东北向西南的中部地区,尤以苏尼特左旗东南部、锡林浩特市中部以及西乌珠穆沁旗东北部退化严重.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草地变化与气温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降水和人类活动的相关性显著.在上述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苏尼特左旗东南部?锡林浩特市中部以及西乌珠穆沁旗东北部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草地年NDVI最大值的变化均没有显著影响(P>0.1);但除苏尼特左旗东南部外,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辖区内的草地退化区域皆分布在矿区8km的缓冲区内,尤其是西乌珠穆沁旗辖区内,矿区内部的草地出现了严重退化.相关的结论可服务于锡林郭勒草原生态保护监管等管理决策工作,同时相关的技术方法也可为其他区域生态变化的监测与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赵汝冰肖如林万华伟刘慧明高帅刘思含付卓檀畅闻瑞红唐浩竣
关键词:驱动力NDVI遥感GIS锡林郭勒
一种矿区监测方法和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矿区监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遥感影像,其中,所述目标遥感影像为目标矿区所在区域对应的高分遥感影像数据;根据预设的矿区分割参数,对所述目标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得到至少一个像元;对每个所述像元进行聚...
江东王桥黄耀欢申文明付晶莹万华伟
文献传递
基于遥感技术的水电梯级开发及对生态系统影响遥感监测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对遥感技术在梯级开发水电站识别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中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水电站类型和规模特征,选择合适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对河流梯级开发水电站进行遥感识别,进而开展河流梯级开发水电站对区域生态系统影响动态监测;(2)梯级开发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从大坝枢纽区和整个库区两个方面开展分析,大坝枢纽建设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被破坏、区域土壤侵蚀风险增加;对整个库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淹没大量农田、林草、滩地、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移民数量大,水域大幅增加但河流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建筑及道路增长迅速。
李静王昌佐万华伟
关键词:水电梯级开发生态影响遥感技术
生物多样性近地面遥感监测: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被引量:27
2016年
近年来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国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条件。其中,以激光雷达技术为核心的近地面遥感平台,作为Sino BON综合监测与管理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研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软、硬件技术体系,可以提供林下地形建模,林分高度、林分表面结构,林窗或内部分界线,郁闭度动态,植被群落划分、群落内部精细空间结构,单木高度与胸径,冠层形态、周长和盖度,物种识别,亚米级三维景观图等数字产品,从而能够为国家相关部门和研究单位开展多种时空尺度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和保护工作提供精准、高效的技术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发展历史及最新趋势。然后在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研究进展基础之上,总结了从遥感数据中可提取的重要生物多样性指标,以及选择不同类型遥感数据源时需要考虑的时空尺度信息。在详细阐述NEON、CEOS、GEO BON等国际合作组织推动遥感技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过程中指明:以无人机为代表的近地面遥感平台具有机动灵活、高效低廉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在卫星平台、载人航空平台和地面常规调查平台之间架构起生物多样性信息尺度推绎不可或缺的中间桥梁,将是未来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后,文章指出:Sino BON近地面遥感平台的逐步建设完善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全方位的立体定量化信息,在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向跨尺度等级动态系统监测、多源信息集成、智能决策与服务的平台方向发展意义重大。
郭庆华刘瑾李玉美翟秋萍王永财吴芳芳胡天宇万华伟刘慧明申文明
关键词:激光雷达高光谱遥感
融合MODIS与ASTER数据生成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序列LAI方法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为了得到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LAI产品,提出一种方法,可以融合MODIS LAI产品的高时间分辨率和ASTER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优势,该方法利用MODIS全年的LAI产品和少数景ASTER高分辨率数据,最终得到ASTER尺度上全年时间序列的LAI.其中主要利用高分辨率图像的分类图像,和MODIS配准得到MODIS各像元内的各地类百分比,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得到高分辨率尺度上各个地类的LAI时间变化曲线.再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反演得到的LAI值来调整这条曲线,从而得到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序列的LAI.
万华伟王锦地肖志强李丽
关键词:MODIS叶面积指数时间序列
论自然保护地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被引量:77
2017年
科学评估自然保护地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关系是合理开展自然保护地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重要基础。以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辨识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空间缺失,面向国家生态安全构建和保障需求提出生态保护管控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488.42万km^2,占陆地国土面积的51.38%。生态系统类型以草地、森林、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三种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371.24万km^2,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76.0%。2000-2010年,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构成整体稳定,对保护生态空间稳定性和生态安全格局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之间有少量转化,不同自然保护地内生态系统转换特征略有差异。(2)综合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极重要区和重要区总面积为321.4万km^2,占区域国土总面积的66.02%。森林、草地和灌丛生态系统是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主体。2000-2010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功能有所改善,但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无明显变化。(3)生态系统服务极重要区的31.7%没有在自然保护地内,是今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自然保护地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面向国家生态安全构建和保障需求,迫切需要基于国家治理模式、建立最严格保护制度,提高自然规律认知水平、强化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完善分类分区管理、强化自然保护地管控,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协同保护制度,加强生态保护综合监管、严格生态损害责任追究。
侯鹏杨旻翟俊刘晓曼万华伟李静蔡明勇刘慧明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生态系统服务
近4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其生境变化评估被引量:4
2018年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维持和生态过程与功能实现的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研究和探讨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与生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物种调查数据和生境遥感观测数据,以地球生命力指数、生态系统面积和破碎度等指示性指标,综合评估了近4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其生境变化。结果表明:1970—201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下降了近70.1%,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近80.9%,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增加了近180.9%。1980—2010年,湿地物种种群数量减少了近75.7%。1980—2015年期间,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幅分别达到25.2%和32.3%,不断挤占和蚕食着自然生态空间,致使自然生境面积不断减少,减幅约为8.0%。自然生境景观破碎化程度总体呈现加重趋势,尤其是森林生境,破碎化指数增加约42.7%。但是,2005年之后,自然生境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趋势趋缓,与2005年之后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幅度减缓趋势一致。森林砍伐、人口增长、城镇化、交通建设等造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破碎度增加和栖息地质量下降对大型兽类影响比较显著。
万华伟夏霖侯鹏刘玉平蔡蕾彭慧芳赵书慧杨奇森孙晨曦徐新良
关键词:脊椎动物生境变化生态系统
2001~2018年三江源地表水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当前很多研究利用遥感影像关注地表水动态变化情况,但不同算法得到的变化情况尚待进一步分析。基于GEE平台,以三江源为例,利用JRC全球地表水产品对三江源2001~2018年的地表水体面积进行动态变化分析,并结合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和PERSIANN-CDR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8年期间,三江源常年性水体面积从6403.61 km^(2)增加至7473.09 km^(2),主要增加部分分布于长江源区;三江源常年性水体面积变化和年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常年性水体面积变化和气温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卓乃湖自2011年起溃坝,引起自身萎缩,导致其下游的盐湖扩张严重,有溃坝的风险。
金岩丽徐茂林高帅万华伟
关键词:驱动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