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颖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足
  • 5篇手足口
  • 5篇手足口病
  • 2篇代谢产物
  • 2篇蛋白沉淀
  • 2篇人血浆
  • 2篇硝基安定
  • 2篇颅内
  • 2篇颅内感染
  • 2篇内感染
  • 2篇救治
  • 2篇OXC
  • 2篇病毒
  • 2篇病原学
  • 2篇病原学分析
  • 2篇D-G
  • 1篇毒性
  • 1篇血清
  • 1篇血清NSE
  • 1篇婴儿

机构

  • 1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无锡市儿童医...

作者

  • 11篇华颖
  • 5篇张申
  • 4篇徐晓华
  • 2篇黄凯
  • 2篇蔡建美
  • 2篇沙红
  • 2篇贺晴
  • 2篇徐文燕
  • 2篇过湘云
  • 2篇何勇
  • 1篇井淼
  • 1篇王健彪
  • 1篇梅伯如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肠炎伴无热惊厥42例婴幼儿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胃肠炎伴婴幼儿无热惊厥患儿惊厥的性质。方法对42例因胃肠炎伴无热惊厥的婴幼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随访。结果42例中出院诊断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32例,门诊随访1-3年后有3例因反复发作、脑电图异常诊断为癫痫;2例各复发1次,但脑电图正常,考虑为BICE复发,门诊随访中。42例中5例因脑电图检查可见痫样放电,而诊断为癫痫发作,2例诊断为病毒性脑膜脑炎,3例诊断为电解质、血糖紊乱引起。结论胃肠炎伴无热惊厥的婴幼儿病因复杂,如无阳性检查结果,既往无惊厥病史的病人大部分(29/42)是BICE患儿,但需神经门诊长期随访,部分病人随诊后诊断为癫痫,少部分病人可出现复发,且惊厥发作的出现有早于胃肠炎的病例。
王健彪徐晓华华颖
关键词:婴儿胃肠炎惊厥
小儿跛行64例
2009年
跛行是儿科医师碰到的常见症状之一,其特征为因一侧下肢疼痛或运动受限,而采取的身体向患侧倾斜的行走步态。由于病因众多,小儿又不能明确地诉说疼痛、麻木等主观感受,经常会误诊。2007年9月~2009年1月,在我科门诊就诊及入院治疗的跛行患儿共64例,多数明确了病因。
华颖徐晓华
关键词:跛行小儿
手足口病合并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正>目的探讨合并颅内感染的手足口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手足口病合并颅内感染患儿及同期住院的45例未合并颅内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手足口病伴发颅内感染占同期手足口...
华颖沙红张申
文献传递
手足口病伴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救治
2010年
本文旨在探讨手足口病伴脑损伤的发病趋势及早期临床特点、救治经验和转归。对2008年8月1日~2009年7月31日本院门诊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和入住本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综合分析,着重对手足口病伴脑损伤43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全年都有发生,4~7月和11、12月为发病高峰期。手足口病伴脑损伤的患病率为1.57%,主要集中在5~10月。43例手足口病伴脑损伤的患儿平均年龄2.89岁,最小5个月,最大13岁。临床分型以脑干脑炎最多,占48.8%(21/43),脑炎占32.6%(14/43),脑膜脑炎占18.6%(8/43)。主要治疗为使用甘露醇、甲泼尼龙、静脉丙种球蛋白;有肺水肿前兆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98%患儿预后良好,平均住院11.1d。早期诊断、积极降颅压、大剂量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和短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是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变的有效手段。
张申华颖梅伯如何勇徐文燕
关键词:手足口病脑损伤发病趋势临床分型救治
一种同时测定人血浆中OXC以及代谢产物MHD和MHD-G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测定人血浆中OXC以及代谢产物MHD和MHD-G的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实验以硝基安定为内标,蛋白沉淀法预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同时检测3种化合物的血药浓度。本发明方法时间短...
黄凯蔡建美过湘云华颖贺晴
神经节苷脂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血清NSE、IL-1β的变化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血清NSE、IL-1β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GM1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治疗前以正常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上相同,GM1治疗组在常规抗病毒降颅压治疗的基础上静脉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1次/d,疗程10 d。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对象血清NSE、IL-1β。结果:治疗前GM1治疗组血清NSE(36.28±7.34)、IL-1β(1.96±0.21)与常规治疗组血清NSE(36.88±6.47)、IL-1β(1.92±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IL-1β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对照组NSE(6.12±1.58)、IL-1β(0.79±0.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GM1治疗组血清NSE(11.38±6.42)、IL-1β(1.09±0.23)低于常规治疗组血清NSE(21.07±25.82)、IL-1β(1.6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可降低血清NSE、IL-1β水平,对病毒性脑炎有神经保护作用。
井淼徐晓华华颖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病毒性脑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1Β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临床特点和救治体会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临床特点、救治经验和转归,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64例人住本院手足口病病房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5~7月份,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呕吐、头痛及颈抵抗是神经系统受损的早期临床症状,并且90.9%发生在病程的前4d。主要治疗药物为甘露醇、甲基泼尼松龙、静脉丙种球蛋白,发现肺水肿前兆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结论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头痛是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密切观察手足口病患儿的精神状态是早期判断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指标。积极降颅压、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和短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是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变的有效手段。
张申华颖何勇徐文燕
关键词:手足口病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误诊3例及临床分析
<正>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疫情的全球性回升,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发病亦呈上升的趋势。该病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多见于儿童,如果不治均以死亡告终,延误治疗则增加病死率并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临床上作出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
华颖徐晓华
文献传递
一种同时测定人血浆中OXC以及代谢产物MHD和MHD-G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测定人血浆中OXC以及代谢产物MHD和MHD‑G的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实验以硝基安定为内标,蛋白沉淀法预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同时检测3种化合物的血药浓度。本发明方法时间短...
黄凯蔡建美过湘云华颖贺晴
文献传递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150例,以抗病毒口服液治疗130例作对照,疗程各1周。结果治疗组痊愈112例,有效30例,无效8例;对照组痊愈90例,有效20例,无效20例。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治疗手足口病较理想的中药。
华颖张申
关键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手足口病抗病毒口服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