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
- 作品数:41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全麻下不同通气模式对气管内异物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患儿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全麻下不同通气模式对气管内异物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1~3岁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操作中行容量控制通气(VCV),操作后行VCV,n=20]、B组[操作中行压力控制通气(PCV),操作后行VCV,n=20]和C组(操作中行PCV,操作后行PCV,n=20),监测三组患儿操作中与操作后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机械通气后1.5h的动脉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B组与C组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A组(P<0.05);操作后,C组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A、B组(P<0.05);术后1.5h与操作前比较,三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均显著提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患儿在全麻下行纤支镜异物取出术中,选择PCV的通气模式比VCV更有利于降低术中气道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 范开明万震威李长科杨印楼陈斌
-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
- 慢性乙型肝炎并发肝衰竭死亡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衰竭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40例慢性乙型肝炎并发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后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n=77)、死亡组(治疗后无效死亡,n=63)。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肝衰竭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血氨水平、CTP评分、MELD评分、血钠水平、年龄、碱性磷酸酶水平、转氨酶水平、血清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肝衰竭死亡有一定影响(均P<0.05)。经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碱性磷酸酶水平、高转氨酶水平、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是影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肝衰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7、1.029、1.654、1.352、1.274、0.081、16.415、0.937,均P<0.05)。结论高龄、高碱性磷酸酶水平、高转氨酶水平、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是影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肝衰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姣艳陈斌曹冬容朱蔓然焦志勇秦永军夏悯馨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
- 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对老年病人舒适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对老年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中医科、消化内科12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使用传统清洁灌肠流程灌肠,观察组病人使用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灌肠。比较两组灌肠病人在头晕、腹痛、肛坠胀、灌肠液外流、直肠黏膜损伤自觉症状中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头晕、灌肠液外流、腹痛、肛坠胀、直肠黏膜损伤自觉症状舒适度评分及舒适度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明显改善了老年病人清洁灌肠中自觉症状的舒适度,明显改善了清洁灌肠的效果。
- 周玲娟胡碧花袁思婵陈斌
- 关键词:老年病人
- 内镜FICE技术不同波长组合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内镜电子分光图像处理(FICE)技术在早期胃癌中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内镜FICE技术对6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142个病灶进行诊断观察,并行病理活检,将内镜FICE技术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内镜FICE技术诊断隆起型(0-Ⅲ)、平坦型(0-Ⅳ)及凹陷型(0-Ⅴ)胃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1.7%、96.7%、87.5%,总病理符合率为95.0%。结论通过内镜FICE技术对早期胃癌患者黏膜及黏膜下观察黏膜表面的微细腺管形态及微血管形态,记录最佳波长组合,推测病变的组织类型及浸润深度,及时作出诊断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法。
- 陈斌胡中邦
- 关键词:早期胃癌
- 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对胃肠道疾病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被引量:6
- 2012年
- 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平均分为无痛组和对照组各50例,无痛组采用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常规组单纯应用胃镜进行检查。结果无痛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组。应用无痛胃肠镜联合结肠镜对胃肠道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陈斌申中秋廖婉薇彭容芳
-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结肠镜胃肠疾病
- 内镜下电止血钳与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金属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出血的疗效比较
- 2022年
- 目的:比较内镜下电止血钳与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金属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电止血钳组和注射组各50例。电止血钳组给予电凝联合金属夹止血治疗,注射组给予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金属夹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操作消耗时间、止血率、再出血率、转外科及介入手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止血率均为100%,电止血钳组再出血率4%(2/50)、转外科及介入手术率2%(1/50),注射组再出血率6%(3/50)、转外科及介入手术率4%(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内镜止血操作消耗时间(12.28±2.62)min短于电止血钳组(17.36±3.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4%)低于电止血钳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出血患者内镜下电止血钳联合金属夹或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金属夹两种治疗方法均可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但后者可缩短急诊止血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杨成陈斌卢如相刘胜雄袁思婵曾威龙
-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金属夹肾上腺素内镜
- 电子内窥镜负压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制电子内窥镜负压自动控制系统,以改变目前国内电子内窥镜负压系统人工控制方式,使其随电子内窥镜的工作状态自动运行。方法以视频信号和负压传感器压力信号作为自动控制电路的取样信号,利用自动控制电路电子开关代替负压系统的手动控制开关。结果简化了电子内窥镜系统的操作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能源消耗、延长了机器使用寿命。结论电子内窥镜负压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安装方便、通用性强的特点,可在国内各级医院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子内窥镜上得到广泛应用。
- 李积汉陈斌朱沛玲刘福强
- 关键词:内窥镜负压自动控制
- 无痛胃镜麻醉术前最佳禁饮时间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选择拟行胃镜检查并并签字同意,自愿参与实验的成年病例270例,按检查前饮用5%葡萄糖溶液量(下称饮水量)分 A、B、C 三组,饮水量依次为 A 组300ml、B 组200ml,C 组100ml,每组90例。再按饮水后30、60、90min 三个不同时段在胃镜直视下观察胃排空情况,用胃镜吸尽残余水份与胃液,放置专用量杯中,及时分别记录收集各组参数,所获数据均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饮水30min 后,各组胃液量均大于空腹12h 后的基础胃液(P〈0.05)。60、90min 后的饮水量在200ml 以下者镜下胃液量,均在20~45ml,而饮水300ml 者,其镜下胃液量在70~200ml,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60、90min 前饮水200ml,镜下胃液与基础胃液无显著差异,提示无痛胃镜及手术麻醉术前禁饮时间可缩短至60~90min。
- 何丽娟申中秋陈斌卢如相梁木馨
- 关键词:饮水量
- 内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激光治疗颈段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再发狭窄15例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激光治疗颈段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再发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组15例患者经胃镜检查,病理细胞学证实为食管恶性肿瘤,颈段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再发狭窄,癌肿上段距门齿16-20cm;隆起型病变采用内镜下高频圈套电切清除,管状浸润性狭窄病变或不能圈套病变联合激光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食管直径大小、狭窄程度改善.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术后12h顺利进食,无1例发生食管大出血、穿孔并发症,治疗术前狭窄管腔直径约4±2mm,术后约13.5±2mm,1mo后完全有效11例,显著效应3例,有效应1例,无效应0例,有效率100%.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联合激光治疗食管上段癌支架置入术后再发狭窄,是目前治疗食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 朱蔓然何丽娟司徒鹏陈斌卢如相叶扬娥彭蓉芳廖婉薇
- 关键词:颈段食管癌高频电激光治疗
-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实施经消化内镜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54例接受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7例观察组和27例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注射止血治疗,观察组用消化内镜治疗,对比研究两组不同方法的治疗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输血量、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6.30%比对照组77.78%高(P<0.05)。结论:经消化内镜下氩气刀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安全有效,可以缩减出血量和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其治愈疗效有临床价值。
- 邓娜刘胜雄卢如相郭勇杭杨成陈斌
-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消化内镜止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