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英
- 作品数:15 被引量:1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康复训练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梗死灶周围GFAP表达的影响
- 目的本试验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经过康复功能训练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局灶脑缺血区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值,探讨康复训练对梗死灶周围区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采用Long...
- 段淑荣王德生王勋张璇吕秀英
- 文献传递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估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评估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5例。发病时间3-9个月,听理解力基本正常,能够配合检查和治疗。所有患者均使用夹板限制健侧手,患侧上肢进行4h/d的康复训练,共3周;在治疗前3~7d、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Wolf运动功能检测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①Wolf运动功能检测量表评分:5位患者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43,38)(66,50)(29,24)(41,37)(30,20),P<0.05]。②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5位患者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45,38)(59,44)(32,19)(37,35)(38,33),P<0.05]。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有效。
- 易芳段淑荣吕秀英曹艳杰杨昆鹏
- 关键词:脑卒中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康复
- 脑梗塞病人的心理护理被引量:1
- 1999年
- 吕秀英李琨齐恒美藏彩杰张云霞
- 关键词:病人心理护理脑梗塞护患关系信心情绪
- 重症患者发生压疮高危因素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 识别重症患者压疮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方法 对原始研究进行了定性系统评价,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EMBAS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资源公开发表的原始研究予以检索、分析.结果 从203篇参考文献中予以筛选,13篇英文全文纳入评价分析.这些研究包括了18184例重症患者,6项研究被归类为高质量,7项被归类为中等质量.出现的预测压疮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ICU入住时间,糖尿病,平均动脉压〈60~70 mmHg(1 mmHg=0.133 kPa)的时间,机械通气及机械通气时间,间歇性血液透析或连续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升压药,镇静和体位改变等.结论 没有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压疮的发生.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其发生危险性明显增加.
- 于宏丽吕秀英曹冬雪徐伟时林姗姗
- 关键词:重症患者压疮
- 牛磺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100例Hhcy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牛磺酸治疗组和叶酸+维生素治疗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IHSS及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牛磺酸治疗对Hhcy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叶酸、维生素B12相同。
- 赵敬堃段淑荣吕秀英王德生王建秀
- 关键词:牛磺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
-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
- 1998年
- 李琨亓恒美吕秀英项丽
-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脑血管病足下垂废用综合征后遗症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 成立品管圈,选定降低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采取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拟定对策、效果确认等基本步骤. 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由活动前的87. 00%下降至62. 51%,目标达标率64. 447%;同时提高了圈员的6项能力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是提高神经内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 于宏丽吕秀英张丽华石蕾
- 关键词:睡眠障碍品管圈神经内科护理管理
- 3种胃管固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为病人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胃管固定方法,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将150例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绷带组和改良组,分别采用传统法、绷带固定法和改良固定法,比较3组脱管发生率、脱管原因、胃管留置时间和留置效果。[结果]改良组脱管发生率、脱管原因、胃管留置时间和留置效果方面均优于传统组和绷带组,更易被病人接受。[结论]改良固定法可有效地增加胃管的牢固性,防止胃管脱出,降低脱管率。
- 臧玉志赵蕊吕秀英张丽华
- 关键词:胃管留置改良固定法
- 非酮症高血糖所致的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特点分析(附3例报告)
- 目的对非酮症性高血糖所致的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006年3月~2007年3月诊治的3例伴有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的非酮症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
- 王建秀段淑荣赵敬堃吕秀英
- 文献传递
- 急性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分析影响患者脑出血预后转归的相关因素,指导急性脑出血预后判断、治疗原则,以期降低脑出血的死亡率。方法分析202例因脑出血入院患者的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脑出血1个月后Rankin指数,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Rankin指数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出血发病1个月后死亡率(Rankin指数=6)、致残率(Rankin指数>2)、预后良好率(Rankin指数≤2)分别为19.8%、44.6%和35.6%。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Glasgow昏迷指数、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出血量、有无破入脑室、有无占位效应、有无破入蛛网膜下腔、有无脑积水以及发病时随机血糖水平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破入蛛网膜下腔、破入脑室及低Glasgow昏迷指数是脑出血发病1个月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30例重症脑出血中,内科治疗患者死亡率为83.3%,外科治疗患者死亡率为41.7%。结论对于发病时表现为低Glasgow昏迷指数,CT示破入蛛网膜下腔或破入脑室的脑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有可能减低脑出血急性期的死亡率。
- 吕秀英段淑荣
-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