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立军

作品数:63 被引量:32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2篇异体
  • 25篇手移植
  • 22篇异体手移植
  • 16篇异体移植
  • 12篇手术
  • 9篇骨折
  • 9篇儿童
  • 8篇肢体
  • 8篇神经损伤
  • 7篇细胞
  • 6篇周围神经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细胞
  • 6篇免疫抑制剂
  • 5篇术后
  • 5篇同种异体
  • 4篇异体肢体移植
  • 4篇肢体移植
  • 4篇T淋巴细胞
  • 3篇亚群

机构

  • 5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香港大学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武警辽宁总队...

作者

  • 63篇朱立军
  • 45篇裴国献
  • 39篇顾立强
  • 18篇王钢
  • 9篇黄耀添
  • 9篇相大勇
  • 8篇林昂如
  • 7篇胡罢生
  • 7篇冯志军
  • 7篇朱锦宇
  • 7篇夏霆
  • 6篇于立新
  • 6篇郑小飞
  • 6篇雷伟
  • 6篇陈国奋
  • 5篇郭刚
  • 4篇缪东梅
  • 4篇丁彦青
  • 4篇裘宇蓉
  • 4篇凌旭

传媒

  • 18篇中国创伤骨科...
  • 6篇中华手外科杂...
  • 6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年份

  • 10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18篇2001
  • 17篇2000
  • 2篇1999
  • 6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关异体肢体移植的伦理道德问题
2000年
1998年9月23在法国里昂Edouard Herriot医院,由一个国际小组医生为一位新西兰籍人移植了右手,该患者右手外伤性缺失15年,移植手取材自一位脑死亡者。这一手术的成功轰动了医学界。1999年1月24日一组美国医生为一位左手缺失的患者成功地移植了一只异体手,随后在1999年9月21日我国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同时为两位右手缺失的患者进行了异体手移植,术中、术后经过良好,如今,两位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移植手血循环好,各项免疫指标检测正常,手功能正在逐渐康复,最终有望取得满意的手功能。该手术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术后发布消息8个月以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的医护人员收到和回答了数百个咨询电话。
朱立军裴国献顾立强王钢
关键词:供体受体医生异体肢体移植伦理道德
异体手移植手术涉及的心理问题(英文)
2002年
目的 探讨异体手移植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方法 筛选病人时采用交谈方式进行心理测试 ,观察病人是否有心理障碍以及处理各种压力的能力。在移植手术前 ,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使病人作好充分心理准备。移植手术后病人心理康复采用镇痛等针对性治疗、心理暗示疗法、调动支持系统和改善环境等治疗方法。结果 筛选病人时发现 12位病人中有 1位因心理障碍不适宜作手术。病人术后 1周内烦躁、焦虑、忍耐力极差、对移植手稍有恐惧 ,1周以后对移植手初步认可 ,1月后心理上已基本接受 ,术后 4、5月时移植手痛温觉已恢复至指尖、手指伸屈已得到较好恢复 ,病人在心理上完全接受该手结论 在患者的术前选择和术后康复过程均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 ,需要心理医生参与整个治疗过程 。
朱立军裴国献顾立强洪军
关键词:手移植异体移植心理学
双重股薄肌移植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手握持功能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 探讨双重股薄肌移植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手握持功能的疗效。方法 24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吻合血管、神经的双重股薄肌移植,一期重建屈肘、伸指、伸拇,二期重建屈指、屈拇,以重建手握持功能。结果 随访16例二期手术后时间超过24月患者,最长62月,平均36月。16例均恢复屈肘、伸指、伸拇功能,屈肘90°~135°,肌力M_4(Highet法),伸指伸拇M_3~M_4。14例屈拇、屈指恢复,肌力M_3~M_4,可握持200~500g物品;2例屈拇屈指肌力M_1。结论 吻合血管、神经的双重股薄肌移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可很好恢复屈肘、伸拇伸指功能,较好恢复屈指屈拇功能,初步重建手握持功能。
顾立强陈国奋裴国献相大勇任高宏李绍光凌旭朱立军郭刚胡罢生
关键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创伤骨科
儿童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44例处理报告
1997年
本文报告了44例儿童肱骨不同部位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并讨论了损伤机理和治疗问题.全组肱骨中下段骨折7例,肱骨髁上骨折35例,肱骨外髁骨折2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牵引治疗14例,行神经松解术21例.神经吻合术8例,肌腱转移术1例.24例随访2月至26年(平均4年7个月),优良率为的95.8%,伤后6月内得到处理者功能恢复比较满意.桡神经走行与肱骨关系密切,故肱骨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对开放性损伤或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明显移位合并的桡神经损伤应尽快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观察1月-3月神经功能无恢复者应考虑手术.如系粘连、压迫所致,行神经松解术,如已完全离断,行对端外膜缝合术.
冯志军黄耀添殷琦雷伟朱立军朱锦宇
关键词:肱骨骨折桡神经损伤手术儿童
有关异体手移植的伦理道德问题
2000年
手不同于内脏器官 ,属于人体非生命必需的器官 ,因此异体手移植手术给医者和患者带来新的伦理道德问题。伦理学要求患者必须在精神状态正常的情况下 ,详细了解异体手移植手术的利弊 ,加以权衡后作出决定 。
朱立军裴国献顾立强王钢
关键词:异体移植手移植伦理学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手术处理被引量:5
1998年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手术处理黄耀添朱立军雷伟许龙顺冯志军李稔生朱锦宇我所30年来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69例73条,占同期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14.7%,其中45例46条神经进行了手术处理。临床资料本组男49例,女20例。年...
黄耀添朱立军雷伟许龙顺冯志军李稔生朱锦宇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神经损伤儿童
两例异体移植手功能康复早期报告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报告 2例异体移植手早期功能康复结果。方法 2例心理和一般情况良好的右手外伤性缺如患者,通过组织配型后接受 2例与其相匹配、无传染病脑死亡供者的异体手,移植方法基本同断肢再植。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移植手血液循环和监测免疫排斥反应。术后进行心理治疗并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Tinel征检查显示神经生长速度较快。术后 4个月,移植手可以持物,痛、温觉测试和 Tinel征检查显示,神经已生长至拇指、示指和小指末节及中指、环指远侧指间关节。术后 5个月,例 1移植手拇指、小指有外展动作。术后 6个月,例 1拇指、小指外展动作增强且可抗阻力,能写字;例 2移植手拇指、小指亦有外展动作。术后 7个月,两患者尺、桡骨愈合良好,去除内固定物并同时行肌腱和神经松解。术后 8个月,移植手功能进一步加强,可以打羽毛球、拍篮球。术后 9个月可以切菜。术后 10个月,例 1手指运动功能恢复等级为良,正中神经优、尺神经良;例 2手指运动功能恢复等级为良,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均为可。结论移植手近期功能与自体断肢再植相似。为了提高异体移植手的功能,术前应严格筛选病例,受、供体组织配型要匹配,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操作精确、熟练;术后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
裴国献朱立军顾立强陈丽光缪东梅
关键词:手功能康复
异体手移植术及其免疫抑制治疗(附2例报告)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异体手移植术及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方法 术前2 d受者开始服用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他莫克司(FK506)、泼尼松(Pred),术中甲泼尼龙(MP)1.5 g冲击,术后第1天甲泼尼龙1.0 g冲击,并开始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00 mg/d×10 d,术后12 h口服FK506、MMF、Pred,观察移植肢体血液循环温度、排斥情况,同时监测FK506血浓度及免疫学指标。结果 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后未见异体手排斥现象。2例移植手血循环良好,皮肤切口顺利愈合,术后10 d拆线。Tinel征检查显示神经生长速度较快,术后半年移植手功能良好,感觉已恢复至手指末节,可以持物,肌电图显示鱼际肌已见动作电位。1例应用FK506后出现血糖升高,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结论 良好的组织配型、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可以预防异体手移植的超急性、加速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于立新裴国献顾立强朱立军
关键词:异体手移植免疫抑制剂酶酚酸酯
五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比较
朱立军何柏康吕维佳梁佳利裴国献周肇平
伤害控制骨科学—多发伤治疗最新观点被引量:21
2004年
挽救生命、减少伤残仍是多发伤救治的基本观点,治疗的形式和时机却在逐渐地变化、修正,伤害控制原则是一项新的多发伤治疗策略,其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产生了伤害控制骨科学。伤害控制骨科学包括三步,第一步:早期临时固定不稳定性骨折、止血,如果需要,作颅内减压;第二步:在ICU内复苏病人使其各项生理指标达到理想状态;第三步:病人病情稳定后进行最终的正式手术固定骨折。伤害控制骨科学适应证: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及极度危重的多发伤病人应遵循伤害控制原则;对临界病人,仍可早期手术正式固定骨折,但如果手术过程中任何时间发生病情恶化,手术应该立即改为伤害控制。伤害控制骨科学是一项正在发展、完善的技术,将来研究需要进一步验证既有观点的有效性,以减少多发伤病人ARDS和MOF的发生。
朱立军顾立强裴国献
关键词:骨科学多发伤适应证骨科手术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