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安
- 作品数:36 被引量:192H指数:9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食管胃癌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1年
- 尽管对食管胃癌的治疗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但食管胃癌患者长期存活的预后仍然很差。局部晚期食管癌胃癌采用单纯外科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只有20%~25%[1];行综合治疗即行术前化疗放疗或术后放疗化疗的5年生存率也仅能达到30%~35%[2]。在有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化疗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s,ORR)仅为20%~40%,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s,OS)为8~10个月[3]。近来的研究行第3种化疗药加入两药方案,虽然在生存期上稍有提高,但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4,5]。
- 曹怀刚王子安
- 关键词:食管癌胃癌靶向药物
- 食管鳞癌中CD151、ERK1/2及血管生成拟态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组织分化抗原151(CD151)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存档石蜡包埋ESCC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和50例癌旁(≥5cm)正常食管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ESCC中CD151及ERK1/2的表达,运用CD34/PAS双染检测食管癌中VM存在情况;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VM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D151(82%)、ERK1/2(75%)蛋白阳性表达率及VM存在率(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36%、8%)(P均<0.05)。CD151蛋白表达与ESCC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ERK1/2蛋白表达与ESCC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ERK1/2在CD151阳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CD151阴性组,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451,P<0.001);CD151和ERK1/2表达均与VM存在呈正相关(r=0.299,P=0.002;r=0.318,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VM组与无V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3%和50.7%(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临床分期、VM存在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CD151、ERK1/2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通过VM的形成,影响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
- 刘玉王子安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
- RhoC、IQGAP1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分阶段的、多种基因突变积累的复杂过程,是由多个激活的原癌基因、失活的抑癌基因、变化的有关融合基因,以及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完成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以引起细胞增殖和凋亡失去控制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和转移是最重要的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且血管、淋巴管形成是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基础,大多数癌症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肿瘤转移直接侵犯器官,副肿瘤综合征,和或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因此明确肿瘤的复发,尤其是转移机制,可以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和治疗策略。
- 唐秋燕王子安
- 关键词:RHOCIQGAP1肿瘤
- FOLFOX6方案中5-氟尿嘧啶稳态血药浓度与个体药理差异及毒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检测接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5-Fu)(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病人5-Fu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UC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以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基于体表面积(BSA)给药,接受2个周期化疗。第1周期所有病人均以传统的BSA给药方式,第2周期开始至化疗结束,对照组仍采用BSA给药方式,观察组在化疗第1周期5-Fu静脉泵入18~30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测5-Fu血药浓度,并根据5-Fu的AUC调整第2周期用药剂量。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比较2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疗效情况。结果:2组Ⅰ~Ⅱ级腹泻、胃肠道反应、黏膜炎发生率及Ⅲ~Ⅳ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Ⅰ~Ⅱ级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及Ⅲ~Ⅳ级腹泻、黏膜炎、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反应率(60.00%)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实时监测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5-Fu血药浓度,并根据AUC调整用药剂量,将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章海斌王子安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血药浓度5-氟尿嘧啶
- 原癌基因Fr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ra-1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胃癌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以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Fra-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Fra-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而其表达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a-1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 王子安陶言言赵富友毕国斌
- 关键词:胃肿瘤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miR-590-5p通过靶向PTEN调控胃腺癌细胞SGC7901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miR-590-5p通过下游靶基因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调节人胃癌SGC7901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通过Targetsca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590-5p下游靶基因,并用Western blot以及qRT-PCR验证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miR-590-5p mimics及miR-590-5p inhibitor分别转染至人胃腺癌细胞SGC701和SGC7901/DDP,MTT检测转染后的胃癌细胞在不同顺铂浓度(0,2,4,8,16,32μmol/L)时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到miR-590-5p与PTEN能够靶向互补。Western blot以及qRT-PCR结果提示,SGC7901细胞和SGC7901/DDP分别过表达和抑制miR-590-5p后PTEN的表达分别相应降低和升高(P<0.05)。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上调miR-590-5p mimics后较亲本细胞SGC7901对顺铂的敏感性升高,而转染miR-590-5p inhibitor后的SGC7901/DDP细胞对顺铂敏感性降低(P<0.05)。结论miR-590-5p可能通过调节下游靶基因PTEN的表达而影响胃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 陈莹章海斌刘玉丁晓娇王子安
- 关键词:顺铂耐药性PTEN
- TBL在临床肿瘤学课程中应用的再思考被引量:5
- 2019年
- 随着医学教育事业与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为适应当前医学教育形势,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各医学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基于团队的教学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是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点之一。探讨TBL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以推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肿瘤学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 王子安丁晓娇王青青
- 关键词:TBL教学模式临床肿瘤学医学教育
-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5年
-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第三个最常见的癌症和癌症致死的第二大原因[1].即便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患者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早期胃癌临床症状不显著,警戒指标隐匿,导致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丧失了手术机会.化疗成为治疗晚期胃癌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尽管用于胃癌治疗的化疗药物很多,包括氟尿嘧啶、铂类、紫衫类等,但其联合化疗方案却没有显著提高化疗有效率,胃癌的平均生存期大约在8~11个月.相反的,其附带的毒副反应却相当严重,使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药物毒性而停止化疗.通过对胃癌发病、复发和转移等过程中分子生物机制的研究,分子靶向治疗应运而生.相对于既往传统的治疗方法,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及选择性,不仅可以稳、准、狠地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及组织的毒副作用.在国际随机研究中,对晚期胃癌而言,仅有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及雷莫芦单抗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疗效,其他靶向药物的开发及进一步的研究有待于关注.
- 张艳王子安
- 关键词:胃癌靶向治疗分子靶向药物
- 系统免疫炎性指数联合预后营养指数判断胃癌预后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讨论两者联合COSII-PNI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初治的17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SII、PNI预测预后的最佳截断值,χ^(2)检验分析SII、PNI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变量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估判SII及PNI的预后价值。结果SII、PNI均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是否贫血相关(P<0.05),且SII与年龄、位置、大体分型相关(P<0.05),PNI与SII呈显著负相关(r=-0.545,P<0.001),低SII组、高PNI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高于高SII组、低PNI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II、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是否辅助化疗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型评分系统COSII-PNI实现了良好的预后分层(P<0.05)。结论高SII和低PNI是胃癌侵袭性生物学和不良预后的有力指标,新型评分系统COSII-PNI极具潜在的预后判断价值。
- 王安琪王子安
- 关键词:预后营养指数胃癌预后
-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胆固醇与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总胆固醇(TC)与总淋巴细胞数(LYM),探讨胆固醇、淋巴细胞总数的测定在临床中的意义及两者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作为胃癌组,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总胆固醇及总淋巴细胞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胃癌组中胆固醇、淋巴细胞分别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外周血中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t=-2.447,P=0.016),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t=3.88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中胆固醇、淋巴细胞与性别、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情况有明显上升及下降趋势(分化程度:胆固醇:t=0.560,P=0.573;低分化(4.34±1.03)mmol/L;中分化(4.38±0.96)mmol/L;高分化(4.02±0.89)mmol/L;(TNM分期:淋巴细胞:t=0.606,P=0.613;Ⅰ期(1.78±0.54)×10^9/L;Ⅱ期(1.72±0.53)×10^9/L;Ⅲ期(1.70±0.61)×10^9/L;Ⅳ期(1.57±0.55)×10^9/L;胃癌组中胆固醇和淋巴细胞有显著正相关性(r=0.218,P=0.029)。结论胆固醇及淋巴细胞的异常在胃癌患者中可反应患者的病情情况及营养、免疫状态,通过干预胆固醇的含量可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进而改变其抗肿瘤免疫能力,并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临床依据。
- 吴宏伟王子安
- 关键词:胃癌胆固醇淋巴细胞肿瘤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