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焰

作品数:37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肝炎
  • 15篇细胞
  • 15篇慢性
  • 14篇乙型
  • 13篇乙型肝炎
  • 12篇干扰素
  • 12篇病毒
  • 9篇血清
  • 8篇慢性乙型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肝炎病毒
  • 7篇白细胞介素
  • 6篇戊型
  • 6篇戊型肝炎
  • 6篇白细胞
  • 4篇乙肝
  • 4篇慢性肝
  • 4篇免疫
  • 4篇ORF3
  • 4篇IFN-Α

机构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同济医科大学...
  • 7篇太和医院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十堰市太和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37篇陈焰
  • 19篇田德英
  • 5篇陈悦
  • 4篇郭健文
  • 3篇夏宁邵
  • 3篇龚钰清
  • 3篇李永春
  • 3篇黄加权
  • 3篇姚维敏
  • 3篇柯昌征
  • 3篇周平
  • 2篇孟忠吉
  • 2篇江必武
  • 2篇汤守兵
  • 2篇任泽久
  • 2篇宋佩辉
  • 2篇谢春生
  • 2篇张东绅
  • 2篇汤守斌
  • 2篇李东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8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及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5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在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NF-α、IL-10及IL-18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18的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同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血浆置换组治疗后血清TNF-α及IL-18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浆置换可降低血清TNF-α、IL-18的水平,并且升高IL-10的水平,通过调整细胞因子的平衡,保护肝细胞,促进病情的恢复。
龚钰清刘莉陈焰陈悦柯昌征汤守斌刘国华
关键词:血浆置换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拉米夫定对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86例拉米夫定治疗18个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G1896A、A1814C、A1792T和G1764A单碱基变异检测。结果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127例(79%),C基因型24例(15%),BC混合型9例(6%),未发现A、D和E基因型。拉米夫定治疗的86例患者中,17例(19.7%)发生YMDD变异,B型14例,C型2例,BC混合基因型1例,其中6例发生多重变异,包括B型4例,C型2例;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B型41例(68.3%)高于C型8例(40%)(P<0.05)。另外17例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仍阳性,亦未发现YMDD变异株。结论湖北地区HBV存在B、C和BC混合基因型,B型为本地区优势基因型,B型在拉米夫定治疗中更易发生YMDD变异;未变异者,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高。
陈焰田德英皮斌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突变拉米夫定
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NO的影响
1999年
目的:探讨IFN-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NO的影响。方法: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疗程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各15例,另以15例病情相同而未经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治疗前对照;15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用NO试剂盒检测血清NO浓度。结果:治疗前慢性乙肝患者血清NO浓度显著升高,经IFN-α治疗后,血清NO浓度显著降低。结论:NO可作为IFN-α疗效考核指标之一。
陈焰田德英宋佩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干扰素一氧化氮
戊型肝炎病毒ORF3融合蛋白对L0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检测ORF3融合蛋白对L0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ORF3-pEGFP和ORF3-pXF2RH脂质体法转染L02细胞,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重组质粒的L02细胞自第4d开始,明显增殖(P<0.05);L02细胞凋亡率由转染前的1.41%分别下降为0.83%和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型肝炎ORF3融合蛋白可减少L02细胞凋亡,而使L02增殖速度增加(P<0.05)。
陈焰黄腊平李永春田德英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凋亡增殖
凉血活血中药治疗前后6例活动性肝硬变的肝脏病理比较被引量:6
1996年
用凉血活血中药治疗6例活动性肝硬变病人,结果不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γ-球蛋白复常,HBeAg转阴,而且肝组织中小叶结构紊乱、纤维增生、假小叶形成及结节外纤维包裹等主要病变均有明显减轻或消失。提示凉血活血中药对肝硬变有较好的逆转作用。
陈焰
关键词:肝硬变凉血活血中医药疗法
乙肝患者血清NO与肝损伤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检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 ,谷丙转氨酶 (ALT)和血浆白蛋白 (ALB)含量的变化。收集各型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 ,用NO试剂盒检测血清NO浓度 ,实验室常规检测ALT和 (ALB)水平。急性肝炎时 ,血清NO浓度降低 ,ALT升高 ,ALB无明显变化 ,而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NO和ALB显著升高 ,ALT降低。NO在各型乙肝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双重作用。
陈焰陈悦任泽久汤守斌田德英
关键词:血清肝损伤谷丙转氨酶血浆白蛋白乙型肝炎
武汉地区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ORF3基因序列准种特点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研究武汉地区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型及HEV开放读码框架3(ORF3)基因序列的准种特点。方法 应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ested-PCR)扩增HEV开放读码框架2(ORF2)的部分序列,选取其中25份进行测序,用Clustal X和Mega软件比较武汉地区HEV序列与4个HEV主要代表株序列;并扩增其中2份HEV开放读码框架3(ORF3)的全部序列,克隆入pMD18-TVector,其中1例挑选30个克隆进行DNA测序。结果 25例HEV-ORF2核苷酸同源性为82.61%~98.55%,与Ⅰ型(缅甸株)、Ⅱ型(墨西哥株)、Ⅲ型(美国株)、Ⅳ型(中国/台湾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6.52%~81.74%、70.43%~73.04%、76.52%~81.16%和84.35%~88.70%。来源于同一患者ORF3区全基因组不同克隆之间的碱基序列同源性为97.97%~99.71%,与Ⅳ型(中国/台湾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9.86%~99.71%。ORF3区可检出点突变、缺失突变、短序列的插入突变。结论 武汉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以HEV Ⅳ型感染为主。多克隆测序结果提示患者体内HEV呈现准种群共存,HEV-ORF3C末端第2个富含脯氨酸区多有点突变,点突变不影响脯氨酸表达,这些变异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陈焰田德英夏宁邵
关键词:准种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与肝细胞凋亡
2004年
陈焰田德英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肝细胞基因结构HBX细胞凋亡
地榆升白片治疗慢性乙肝合并血细胞减少50例被引量:2
2004年
汤守兵陈悦陈焰李东龚钰清柯昌征
关键词:地榆升白片慢性乙肝血细胞减少
慢性肝病患者TNF-α、IL-6、IL-8、HA、LN、PCⅢ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白细胞介素 8( IL- 8)、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 L N)、 型胶原 ( PC )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取空腹静脉血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 8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TNF- α、IL- 6、IL- 8、HA、L N、PC 含量变化。发现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TNF- α、IL-6、 IL- 8水平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或 P<0 .0 1)。TNF- α、IL- 6、IL- 8含量与 HA、L N、PC 含量正相关。与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平行测定二者成正相关。结果表明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过程中 ,贮脂细胞的活化 ,胶原合成增加与 TNF- α、IL- 6、IL- 8细胞因子有关 ,细胞因子活性与血清胆红素一样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黄加权江必武郭威陈焰张东绅
关键词:慢性肝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层粘连蛋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