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维 作品数:9 被引量:33 H指数:3 供职机构: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TE与TEC2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吡柔比星(TE)与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TEC)2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92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术前接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分为TE组(49例)与TEC组(43例)。TE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吡柔比星50mg·m-2,第1天静脉滴注。TEC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吡柔比星50mg·m-2,第1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6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以上方案均21d为1个周期,2组患者均在术前接受4个周期化疗,并在术后完成剩余化疗周期。4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并评估不良反应,同时,通过随访对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进行评价。结果:TE组有效率为83.67%,TEC组为88.3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TE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2.24%,TEC组为13.9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2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恶心及呕吐、肝功能异常、心肌毒性,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TEC组发生率明显高于TE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中位随访13(5~21)个月,2组D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和P=0.071)。结论: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TE与TEC2种方案近期疗效相近,但TE方案较TEC方案更安全。 李雅勋 顾力学 赵夷 陶维 孙晓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多西他赛 吡柔比星 环磷酰胺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为女性,大部分有哺乳史,以乳腺肿块就诊,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与乳腺癌难以鉴别,均行组织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行手术治疗、激素治疗有较好的效果。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癌在临床特征及影像学上有相似之处,粗针穿刺组织学病理检查是有效的确诊方法,手术及激素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雅勋 顾立学 陶维 李锦成关键词:乳腺疾病 肉芽肿 魟鱼骨素联合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二者是否存在最佳配伍比例,以及解释该现象可能存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分别将魟鱼骨素与环王巴明配制成10μmol/L浓度,按体积比1︰4、2︰3、1︰1、3︰2、4︰1进行配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各配伍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P2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提示1︰1配伍组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CM法提示1︰1配伍组作用细胞24 h与单个用药作用48 h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ting提示1︰1配伍组作用细胞24 h与单个用药作用48 h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与P21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存在协同作用及最佳药物配伍比例(两药浓度分别为10μmol/L,两药按体积比1︰1配伍),24 h可达到最佳作用效果,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与cyclin D1失表达、P21过表达有关。 李锦成 薛万里 朱德淼 陶维关键词:乳腺癌 MCF-7 细胞周期蛋白 人SIAH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构建人SIAH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技术从MDA-MB-231细胞中扩增SIAH2基因全长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hisB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isB-SIAH2,转染MDA-MB-231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SIAH2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SIAH2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细胞周期的分布;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isB-SIAH2经双酶切(EcoRⅠ/XhoⅠ)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细胞中SIAH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在细胞核内表达,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48、72和96 h,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增强。结论成功构建了SIAH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MDAMB-231细胞中表达了SIAH2蛋白;SIAH2蛋白能明显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提示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药物开发的新靶点。 陶维 李锦成 张佳怡 柏建印 孙晓关键词: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细胞增殖 乳腺癌肉瘤2例 2012年 乳腺癌肉瘤,也称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种罕见的浸润性癌,现报道2例乳腺癌肉瘤。 李雅勋 顾力学 陶维关键词:乳腺癌肉瘤 病理 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 C 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环王巴明处理M C 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 TT)分析法、流式细胞术及W esternblot检测。结果环王巴明对M C F-7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G 0/G 1期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而S期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并且细胞凋亡率也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M C F-7细胞周期素D 1的表达逐渐降低而p21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环王巴明抑制M C F-7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从G 1期向S期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 edgehog(H h)信号通路的相关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 李锦成 薛万里 朱德淼 陶维关键词:乳腺癌 MCF-7 细胞周期蛋白 “合理施教法”双语教学在乳腺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4年 双语教学是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当今时代,随着我国的发展,学生对外语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也显得格外重要。乳腺癌的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在某些发达地方,乳腺癌已成为排名第一位的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乳腺外科学发展非常迅速。伴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要求乳腺专业医师对英语的掌握要求也逐步提高。 朱德淼 陶维 赵夷 李锦成关键词:双语教学 乳腺外科 魟鱼骨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魟鱼骨素(RCE)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RCE处理MC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对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素D1及p21蛋白表达。结果 RCE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且存在最大抑制浓度10μmol/L。随着RCE作用时间延长,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且细胞凋亡率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P<0.05)。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MCF-7细胞中的细胞周期素D1表达降低,p21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 RCE抑制MCF-7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从S期向G2期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RCE可能成为未来治疗乳腺癌药物之一。 薛万里 李锦成 朱德淼 陶维关键词:乳腺癌 吸烟与不同类型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了解吸烟情况与不同类型乳腺癌发病的关系。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于我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25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和同期就诊的360例同年龄组非乳腺癌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吸烟女性患乳腺癌风险为未吸烟女性的3.7倍(95% CI:2.570~5.408),以病理类型分层分析,吸烟患者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4.4倍(95% CI:2.991~6.494),患三阴性乳腺癌(TNBC)风险无明显增加(OR=1.4,95% CI:0.695~3.174)。因此吸烟行为可增加女性ER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而与T NBC尚无确切关系。 车艾兰 李锦成 陈雪 陶维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女性 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