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莹
- 作品数:105 被引量:45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CD_(34)抗原表达和P-gp高表达与急性白血病预后的关系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CD3 4 抗原表达和P -gp高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 30例A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用抗CD3 4 和抗P -gp单克隆抗体标记后 ,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其结果与临床的实际疗效作分析 .结果 CD3 4 和P -gp同时高表达的临床疗效差 ;两者之间比较 ,P -gp高表达者疗效较差 .结论 CD3 4 和P
- 庞缨叶絮苏杭冯莹
- 关键词:抗原表达CD34抗原P-GP急性白血病预后
- 血液肿瘤患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抗凝血酶检测的意义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42例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初发组、缓解组、未缓解组、复发组,2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测定血浆中vWF、D-D、AT水平。结果(1)初发血液肿瘤患者血浆中vWF、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缓解组vWF、D-D明显低于初发、对照组;复发患者vWF再次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和初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缓解组vWF、D-D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2)恶性肿瘤各组AT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疾病晚期AT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血浆vWF、D-D含量变化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浆AT水平降低是反映病情危重的指标。
- 华佳叶冯莹庞缨蔡晓东周旭红赖毅妍
-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
-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时机
- 2011年
-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血液科常见的感染之一,一旦处理不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非常大。在规范诊断的基础上,选用合理的抗真菌药物,进行及时早期的治疗非常重要。通过病例分析,介绍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后的诊治措施。
- 庞缨冯莹尚晋谢双锋
-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预后
- 9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病因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通过对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病例进行病因学分析 ,探讨多病变和恶性肿瘤在缺铁性贫血发病中的重要性。方法 :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IDA)的患者 94例 ,行大便虫卵检查 ,胃镜、结肠镜或钡餐、钡灌肠 ,腹腔B超 ,女性加做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检查 ,找出IDA病因。将 94例患者按病因分类分为单一病因组和多病变组 ,用t检验对两组的Hb、SF值进行比较 ;再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肿瘤组 ,两组间的Hb、SF值也以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94例IDA患者的病因中 ,由单一病因致病者 75 .5 % ,以消化性溃疡 (2 7.7% )和慢性胃炎 (17.0 % )为主 ,月经失血过多(2 0 .2 % )仍是女性患者的主要病因 ;多病变致病者 2 4.5 %。良性病变占 86 .2 % ,消化道恶性肿瘤占 13.8%。各组间Hb值均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但恶性肿瘤组SF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 (P <0 .0 1)。结论 :良性消化道出血性病变仍是导致IDA的主要原因 ,其次为女性月经过多。但多病变导致缺铁 ,尤其是上下消化道多个失血灶同时存在者 (14.9% )也不少见。恶性肿瘤在IDA病因中有增多趋势。恶性肿瘤致IDA的患者SF较高。
- 叶絮谭获冯莹庞缨蔡晓东赖毅妍
-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病因学恶性肿瘤铁蛋白
-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1990年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PRCA)是一种以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和骨髓红细胞系造血不良而粒细胞、巨核细胞系生成并无异常为特征的血液病。自1922年Kaznelson 首次报道本病后,报道日渐增多。其发病率约占再障总数的3%。分类亦日趋详尽(见表)。本文重点讨论获得性纯红再障。
- 冯莹刘泽霖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巨核细胞系骨髓红系胸腺瘤造血系统疾病
- 冠心病患者抗凝、纤溶功能及单核细胞上CD 40-CD 40L系统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抗凝、纤溶功能及单核细胞上CD40-CD40L系统表达情况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6例CHD病例分为2组:心绞痛(SA)组和冠脉综合征(ACS)组,分别检测血浆中PC活性、D-dimer(D-D)、tPA、PAI-1含量、游离型配体sCD40L浓度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CD40L表达水平,并与19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ACS组、SA组患者血浆PC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D-D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tP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CS组患者血浆PAI-1含量明显高于SA组、健康对照组;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健康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sCD40L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与CD40L表达水平与血浆sCD40L浓度三者间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与CD40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P=0.002);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与血浆sCD40L浓度呈正相关(r=0.367,P=0.006);血浆PAI-1含量与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血浆sCD40L浓度呈正相关(r=0.328,P=0.014;r=0.401,P=0.002)。结论CHD患者抗凝、纤溶功能对评估CHD的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CD40-CD40L通路可能与ACS的形成有关,阻断CD40-CD40L信号途径可能成为防治AS的一个重要靶点。
- 刘丽刘敏涓罗承峰周旭红冯莹
- 关键词:蛋白C纤溶酶原CD
- JAK2-V617F突变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检测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cr-abl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的外周血白细胞JAK2-V617F基因点突变情况,了解该突变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并建立敏感特异高效的JAK2-V617F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S-PCR方法检测基因组中JAK2-V617F突变,并经基因测序确定。所有MPN患者均行骨髓活检了解其纤维增生度。结果MPN各型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阳性率为93.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阳性率为60.0%;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阳性率为0;MDS阳性率为4.5%;MDS/MPN阳性率为12.5%;AML、ALL、CML及正常对照均为阴性。MPN各型之间、MPN与其它疾病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的PV及ET患者白细胞数较阴性患者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阳性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增生较阴性者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AS-PCR法检测阳性率高于直接测序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JAK2-V617F是检测MPN尤其是PV的分子遗传学标志,同时与白细胞数、骨髓纤维化程度成正相关,有助于临床诊断及疾病预后判断。AS-PCR法是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敏感、特异的方法,可以成功应用于临床检测。
- 刘凌庞缨周旭红冯莹叶絮
- 关键词:MPNMDSAS-PCR
- 双叶抗栓素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
- 1994年
- 本文报道了五叶参、桑叶抗血栓形成的新作用。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证实,五叶参、桑叶水煮制备液能明显抑制ADP、复合诱聚剂诱导的血小板1分、5分、最大聚集率,并促进解聚发生(P均<0.05):二种药物还对体外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均<0.05;五叶参、桑叶与PPP混合后,尚能抑制多种凝血因子活性.使KPTT、PT、TT、AT、RVV-RT、RVV-CT等凝血试验时间延长(P均<0.05);此外.二种药物皆可加速红细胞电泳速度。上述结果表明,五叶参、桑叶是二种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凝血象及红细胞聚集性等多个环节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 刘泽霖谭获刘敏涓冯莹关东文张薇
- 关键词:桑叶血栓
- 血浆内皮素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与血浆内皮素 (ET)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 (RIA)及双抗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 3 0例正常人及 5 4例糖尿病无并发DR者及 3 6例糖尿病并DR者的血浆ET及vWF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组血浆ET及vWF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P <0 0 1) ,而并发DR组与无并发DR组比较 ,血浆ET及vWF水平升高更为显著 (P <0 0 5 )。结论 血浆ET及vWF水平的升高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
- 黄伟文熊玉冰庄万江麦坤仪陈澍冯莹于宪赖毅妍
- 关键词:内皮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WF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维甲酸综合征
- 1994年
- 1 病例摘要 吴×,男性,50岁,(99538)。因反复皮下瘀斑,发热1月余于1993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9月中旬开始反复出现皮下瘀斑,牙龈出血,伴发热(39℃)、头晕,乏力、心悸、胸骨痛,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Hb 73g/L,BPC 68×10~9/L,WBC 1.
- 冯莹
- 关键词:皮下瘀斑早幼粒细胞病例摘要白细胞数促凝活性